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治水故事
为“五水共治” 余姚农民宣阿四不吝捐钱出力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5-16 09:42:02

  宣阿四在河边。记者刘波摄

  这两天,宣阿四一直在绍兴上虞市五夫村清理河道淤泥。再过一阵子,他就要回到自己家的村子——余姚泗门镇谢家路村进行清淤。

  谢家路村是个富裕的村庄,但宣阿四家除了种植8亩榨菜外,主要经济来源还是靠他农闲时到周边村庄为河道清淤。2014年10月,并不富裕的宣阿四为谢家路村的“五水共治”冠名基金捐赠了1万元。此后,他每年都会把5000元捐到所属的村民小组作为“五水共治”资金。让人意外的是,宣阿四现在用的还是10年前的老式翻盖手机,表面已划得一塌糊涂。

  清淤工作既辛苦又需要技术

  宣阿四看上去非常憨厚,双手粗糙开裂,显得比实际年龄60岁要老很多。7年前,宣阿四和村里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7个村民组建了一支工程队,在周边乡镇为河道清淤。

  在此之前,和谢家路村的其他村民一样,宣阿四家里种了8亩榨菜。“每年的收入也就3万多元。”组建工程队的初衷,就是为了增加家里的收入。但现在,看着一条条河道变得清澈漂亮,宣阿四说他喜欢上了这项工作,打算继续干下去。

  相比种榨菜,清淤工作显然更辛苦。一旦接到工程,他们8个老伙计就要每天起早贪黑地干。常常早上6点出门,除了中午吃饭,一直要干到晚上6点才下工。

  除了又脏又累外,清淤也是个技术活。宣阿四告诉记者,在挖掘机开好河沟后,他们就要把淤泥用高压水枪打散,冲进泵里、抽离河道。“一般来说,河道的淤泥有1米左右深。”

  打水枪可不简单。“枪要托平,然后我们先打沟底,沟底打过之后再冲坡。这样效果才好,坡就自动下来了。”说起来简单,可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水枪的压力有18公斤。你不能动,一动管子就要像蛇一样滑动。”

  上午领工钱下午就捐款1万元

  2014年6月18日,谢家路村设立了宁波市首个“五水共治”冠名基金。村里的10家企业捐资280万元,党员、群众也自发捐款28.58万元。

  “那时候我就想着捐点钱表示一下心意,但因为家里没有什么积蓄,捐少了又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意,所以就决定下个工程拿到工钱就来捐。”

  2014年8月,宣阿四接到一个工程,地点是在泗门镇的一个村。在2个多月的辛苦工作后,当年10月20日上午,宣阿四和老伙计们领到了8万多元的工钱。就在那天中午,宣阿四就带着1万元敲开了谢家路村党委书记钱建康的办公室。

  听说宣阿四的来意后,钱建康觉得有点突然:“谢谢你!但是你家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这个钱就算了吧。”

  宣阿四急了:“书记你这是看不起我。别人能献爱心,我也应该。虽然钱不多,但这是我们全家的一点心意,你一定要收下。”

  确实,宣阿四的妻子和儿子都对他表示支持。“我爸本身就是搞‘五水共治’的,再说现在家里的条件也慢慢变好了。这是好事,我肯定赞成。”儿子这样说道。

  在宣阿四的坚持下,钱建康收下了钱。而这1万元,也成为“五水共治”冠名基金成立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2016年和2017年,宣阿四继续每年从自己的辛苦钱里捐出5000元给村民小组,用于村里的治水工作。此外,2015年,宣阿四还为泗门镇万圣村的“五水共治”捐款5000元。

  由于宣阿四做的活又快又好,周边来找他清淤的乡镇村庄也越来越多,现在宣阿四带的工人已经有20多个了。

  鱼和螺蛳都不再有泥腥味

  “除了献点爱心,支持我们谢家路村的河道更加美丽整洁外,我捐钱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村干部的工作作风非常好,很贴近我们老百姓,我相信他们,所以我愿意捐这个钱。他们肯定能把这些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宣阿四说。

  谢家路村地势平坦,江河纵横,有戚家路江、四塘江、谢家路江、九塘江、九丘中心江等14条河道。自“五水共治”专项行动启动以来,该村把此作为争创全国文明村两连冠和建设美丽、富裕、清爽、平安、幸福村庄的重要抓手。为此,村里的干部广泛发动全村企业和村民参与“五水共治”。

  昨天,记者在谢家路村看到,村庄里干净宽敞的水泥路延伸到村民家门口,河道洁净,看上去水质也很好。宣阿四表示,谢家路村的河道也曾一度发黑发臭过。最近几年,他们对河道进行了治理,水质改善了不少。

  从2014年起,谢家路村每年都会对河道进行清淤,其中一部分就是由宣阿四完成的。

  “现在,我们村里的每条河道,都可以钓鱼、游泳。”宣阿四说,在空闲的时候,他还会到河里摸螺蛳、抓鱼吃。“这些鱼和螺蛳都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泥腥味,味道非常鲜美。”宁波晚报 记者林伟

为“五水共治” 余姚农民宣阿四不吝捐钱出力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5-16 09:42:02

  宣阿四在河边。记者刘波摄

  这两天,宣阿四一直在绍兴上虞市五夫村清理河道淤泥。再过一阵子,他就要回到自己家的村子——余姚泗门镇谢家路村进行清淤。

  谢家路村是个富裕的村庄,但宣阿四家除了种植8亩榨菜外,主要经济来源还是靠他农闲时到周边村庄为河道清淤。2014年10月,并不富裕的宣阿四为谢家路村的“五水共治”冠名基金捐赠了1万元。此后,他每年都会把5000元捐到所属的村民小组作为“五水共治”资金。让人意外的是,宣阿四现在用的还是10年前的老式翻盖手机,表面已划得一塌糊涂。

  清淤工作既辛苦又需要技术

  宣阿四看上去非常憨厚,双手粗糙开裂,显得比实际年龄60岁要老很多。7年前,宣阿四和村里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7个村民组建了一支工程队,在周边乡镇为河道清淤。

  在此之前,和谢家路村的其他村民一样,宣阿四家里种了8亩榨菜。“每年的收入也就3万多元。”组建工程队的初衷,就是为了增加家里的收入。但现在,看着一条条河道变得清澈漂亮,宣阿四说他喜欢上了这项工作,打算继续干下去。

  相比种榨菜,清淤工作显然更辛苦。一旦接到工程,他们8个老伙计就要每天起早贪黑地干。常常早上6点出门,除了中午吃饭,一直要干到晚上6点才下工。

  除了又脏又累外,清淤也是个技术活。宣阿四告诉记者,在挖掘机开好河沟后,他们就要把淤泥用高压水枪打散,冲进泵里、抽离河道。“一般来说,河道的淤泥有1米左右深。”

  打水枪可不简单。“枪要托平,然后我们先打沟底,沟底打过之后再冲坡。这样效果才好,坡就自动下来了。”说起来简单,可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水枪的压力有18公斤。你不能动,一动管子就要像蛇一样滑动。”

  上午领工钱下午就捐款1万元

  2014年6月18日,谢家路村设立了宁波市首个“五水共治”冠名基金。村里的10家企业捐资280万元,党员、群众也自发捐款28.58万元。

  “那时候我就想着捐点钱表示一下心意,但因为家里没有什么积蓄,捐少了又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意,所以就决定下个工程拿到工钱就来捐。”

  2014年8月,宣阿四接到一个工程,地点是在泗门镇的一个村。在2个多月的辛苦工作后,当年10月20日上午,宣阿四和老伙计们领到了8万多元的工钱。就在那天中午,宣阿四就带着1万元敲开了谢家路村党委书记钱建康的办公室。

  听说宣阿四的来意后,钱建康觉得有点突然:“谢谢你!但是你家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这个钱就算了吧。”

  宣阿四急了:“书记你这是看不起我。别人能献爱心,我也应该。虽然钱不多,但这是我们全家的一点心意,你一定要收下。”

  确实,宣阿四的妻子和儿子都对他表示支持。“我爸本身就是搞‘五水共治’的,再说现在家里的条件也慢慢变好了。这是好事,我肯定赞成。”儿子这样说道。

  在宣阿四的坚持下,钱建康收下了钱。而这1万元,也成为“五水共治”冠名基金成立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2016年和2017年,宣阿四继续每年从自己的辛苦钱里捐出5000元给村民小组,用于村里的治水工作。此外,2015年,宣阿四还为泗门镇万圣村的“五水共治”捐款5000元。

  由于宣阿四做的活又快又好,周边来找他清淤的乡镇村庄也越来越多,现在宣阿四带的工人已经有20多个了。

  鱼和螺蛳都不再有泥腥味

  “除了献点爱心,支持我们谢家路村的河道更加美丽整洁外,我捐钱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村干部的工作作风非常好,很贴近我们老百姓,我相信他们,所以我愿意捐这个钱。他们肯定能把这些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宣阿四说。

  谢家路村地势平坦,江河纵横,有戚家路江、四塘江、谢家路江、九塘江、九丘中心江等14条河道。自“五水共治”专项行动启动以来,该村把此作为争创全国文明村两连冠和建设美丽、富裕、清爽、平安、幸福村庄的重要抓手。为此,村里的干部广泛发动全村企业和村民参与“五水共治”。

  昨天,记者在谢家路村看到,村庄里干净宽敞的水泥路延伸到村民家门口,河道洁净,看上去水质也很好。宣阿四表示,谢家路村的河道也曾一度发黑发臭过。最近几年,他们对河道进行了治理,水质改善了不少。

  从2014年起,谢家路村每年都会对河道进行清淤,其中一部分就是由宣阿四完成的。

  “现在,我们村里的每条河道,都可以钓鱼、游泳。”宣阿四说,在空闲的时候,他还会到河里摸螺蛳、抓鱼吃。“这些鱼和螺蛳都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泥腥味,味道非常鲜美。”宁波晚报 记者林伟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6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