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北区骨干排涝通道江北大河的排涝出口控制性工程——孔浦闸站新建工程已全面开工,工程预计最快可于今年底发挥主体功能,最快于明年主汛期前基本完工。
“此次新建工程,包括改建水闸1座,总净宽拓宽至21米;新建泵站1座,设计规模40立方米/秒。工程等别为II等,设计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出不受淹。”负责孔浦闸站施工建设的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曦表示,这是江北目前设计建造的第二大强排泵站。
孔浦闸站位于江北大河甬江出口、甬江防潮堤沿线,承担挡潮、排涝的双重任务。原有的孔浦闸站建成于1976年,曾是宁波市最早的大型闸门之一。但因兴建较早且设计标准较低,缺少强排泵站,内涝期间无法强排降低内河水位,同时现有的防潮能力已不足5年一遇,根本无法满足江北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以前,台风等强降雨天气来临时,孔浦闸站都要面临严峻的防洪排涝压力,闸站值守人员必须不间断值守才能确保安全度过高水位期。即便如此,江北中心城区和江北平原片区也常常饱受内涝之苦。“待新建孔浦闸站工程功能有效发挥后,江北区中心城区的内涝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缓解,江北平原的防涝也将会更有保障,江北范围内防洪(潮)工程体系唯一缺口将被补上。”陈曦说。
施工现场
江北平原北侧山区洪山及慈江洪水外导问题,是江北区防洪治理的关键。本工程实施后,随着江北大河下游配套碶闸、泵站排水能力的提升,慈江泄洪压力可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再配合江北大河整治工程的实施及“北导”工程效用的有效发挥,未来慈江两岸防洪堤防洪能力可提升至20年一遇。同时,伴随新建的孔浦闸站防潮能力提升至100年一遇,可有效保障江北平原的防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