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丹心筑梦 ———浙商甬商创业创新再出发
稿源: 宁波日报   2017-02-03 11:05:54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喜迎党代会 迈向新征程

  记者朱宇

  这是一个城市和一群创业者共同书写的传奇。

  100多年前,一代又一代宁波人在三江口悠长的汽笛声中启程,北上京沪,南下香港,闯四海,捕商机,以非同寻常的智慧和谋略,演绎了一个又一个财富故事,在近代中国商业版图上写下“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

  3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宁波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敢为天下先、敢吃天下苦、敢闯天下路、敢争天下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劈波斩浪,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纵横驰骋,推动滨海商埠小城向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蝶变”。

  今天的宁波,正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浙江“双城记”的一城、“一体两翼”的一翼,宁波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的路径无比清晰,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的号角已经吹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的浙商甬商,作为宁波发展最可倚重的力量之一,秉承“宁波帮”生生不息的血脉,翻开了创业创新闯世界、合心合力兴家乡的新篇章。

  从“雁阵回归”到扎根宁波

  2017年第一个工作日,全省举行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开工仪式。在四明大地,88个重大项目破土动工,总投资超过千亿元。

  重大项目是城市扩能升级的基石,是产业转型发展的引擎;重大项目事关全局,事关长远。

  在这些动辄上亿元的大项目背后,跃动着浙商甬商心系桑梓反哺家乡的赤子之心,涌动着浙商甬商扎根宁波创业创新的澎湃激情。鄞州奥克斯智能空调项目、杭州湾方太理想城项目、高新区永新光学产研基地项目……共同汇集成宁波建设“名城名都”蓬勃不息的民间力量。

  宁波是一个创业精神炽盛、商业文明灿烂的城市。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繁华,到“工商皆本”商业思想的启蒙传承,再到义利并重的“宁波帮”横空出世,宁波人创造了近代商业史上一百多个“中国第一”和“中国之最”。

  近年来,追随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浙商甬商的足迹更是遍布全球各地。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在外创业投资的甬商超过70万人,总投资7000多亿元,其中在境外创办企业2400多家,分布于全球116个国家和地区。

  商行天下,情系家乡。无论走得多远,乡愁都是牵着风筝的那根线;无论离开多久,家乡都在“窄窄的船票”的那头。

  2011年首届浙商大会以后,在外浙商甬商加快“雁阵回归”,累计在宁波投资项目2800余个,实际到位资金2700亿元,其中包括吉利汽车、东华能源、海越新材料、华强中华复兴文化园、银泰城等一批投资超百亿元的重大项目。

  这些项目,不但为宁波带回了资本、技术和人才,更为宁波城市注入了昂扬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激情,成为宁波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春节前夕,在余姚朗霞街道,一个总投资50亿元的“智慧模具城”正在加紧建设中,作为项目的投资人,张坚当年响应“西部大开发”到四川创业时,不会想到回归家乡时,他的身份除了成都市宁波商会会长、四川多元集团董事长之外,还多了一个“小镇镇长”。

  “模具城一期工程将在今年投用,预计可以吸引千家企业入驻。”作为省级特色小镇,模客小镇将互联网基因植入模具产业,助推“工业之母”转型升级,承载着张坚回报家乡和实业报国的拳拳之心。

  总部回归、项目回归、资本回归、技术回归、人才回归……在浙商甬商“雁阵回归”的同时,更多浙商甬商扎根宁波,借助宁波开放优势、港口优势、产业优势、体制机制优势,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一批本土跨国公司加速崛起。

  近年来,宁波均胜集团通过一系列跨国并购,构建起横跨中国、欧洲和北美的产业体系,成为全球一流的汽车技术提供商,去年集团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

  “我们将扎根宁波,在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安全产品和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加快发展,在汽车产业全球化背景下寻求突破。”春节前夕,均胜董事长王剑峰向全球2万余名员工发出“站在新高度、新起点,乘风破浪创造新辉煌”的动员令。

  从坚守实业到扛旗“中国制造2025”

  1月9日上午,黄浦江畔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上市锣,一家来自宁波的服装企业———太平鸟,成为今年登陆A股主板的首家时尚服饰企业。

  从6台缝纫机、2万元借款起步,到全国4000家门店、年零售额破百亿元,背后是太平鸟在服装行业20年的深耕与坚守。“一度房地产的诱惑非常大,但我们咬着牙顶下来了。”公司董事长张江平说。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基。去年以来,从中央到省市都明确提出要振兴实体经济,推动政策资源要素优先向实体经济配置。这意味着实体经济正迎来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坚守实业,固本强基,是近代“宁波帮”一脉相承的经营理念,也是新一代浙商甬商的精神特质。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成为关键词的当时下,脚踏实地发展实体经济,心无旁骛追求工匠品质,越来越成为浙商甬商的共识。

  去年8月,宁波获批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通过创新驱动、两化融合、智能引领,宁波将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写下闪亮的一笔。

  扛旗“中国制造2025”,宁波迅速吸引了一批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落户。去年,中芯国际集成电路、百度大数据、西门子、华为等项目成功落地,海尔·阿里·凤凰网智能制造跨界融合创新平台、华中数控、智能机器人产业集团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宁波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蹄疾步稳。

  扛旗“中国制造2025”,宁波一批本土企业创业创新,标刻出中国智能经济的新高度。一条生产线,没有操作工,没有搬运工,全部生产由机器人自动完成,即使把车间的灯全部熄灭,也丝毫不影响生产———全球第一条“黑灯智造”的电池生产线在宁波中银电池公司投用,来自“德国工业4.0”发源地的德国电视7台专程前来拍摄,认为即使在德国这样的生产线也很少见。

  相关统计显示,2016年,宁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06.4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材料、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等8大千亿级产业为支柱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初步形成。

  坚守实业、创业创新,让越来越多的宁波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挺进,一批又一批匠心筑梦的企业家脱颖而出:

  去年年底,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央媒共同聚焦一家宁波企业———方太集团。20年只做一件事,20年来产品始终“不出厨房”,20年持续创新领航全球厨电技术,方太匠心筑梦的历程,成为中国制造的代言。

  “要把产品做成精品,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都不为过。我们追求精益求精的产品精神,这是品牌持续做强的基础。”方太集团董事长茅忠群道出了浙商甬商共同追求。

  从反哺家乡到与城市同频共振

  大年初一,万家团圆的新春佳节,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迎来新春首船———“中远安特卫普”轮。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一举突破9亿元,成为全球首个9亿吨大港。而当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也达到2126万标准箱,位居全球第四。

  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种种成就,某种意义上是根植于“最大的资源”和“最大的优势”的结合;而宁波未来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也是取决于两者相融相加后激发的乘数效应。

  在新时期中国经济的大版图上,宁波的定位是“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和长江经济带龙头龙眼。去年以来,我市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强优势、补短板,一批功能性项目纷纷开工,一批国家级试点先后落地,一批重大改革顺利推进,“一圈三中心”建设风起云涌:

  承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多个国家战略改革试点,改革向“深水区”不断挺进;

  宁波都市圈列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全面启动,金甬铁路正式开工,宁波的朋友圈越做越大;

  完成了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不仅带来了城市框架的深度调整,并将进一步激活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

  持之以恒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以大破大立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

  历史不断向前,梦想时刻召唤。

  去年年底,在综合分析宁波在浙江历史方位中的坐标定位,客观分析宁波的发展阶段、发展优势、发展特色基础上,市委提出,宁波今后五年要加快建设国际港口名城,努力打造东方文明之都,争取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

  围绕这一目标,宁波正在全力争创国家级梅山新区“一大平台”,打造港口经济圈和宁波都市圈“两个大圈”,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经贸合作交流中心和港航物流服务中心“三大中心”。

  特别是国家级梅山新区,定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功能承载区、港口经济圈的核心功能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门户、智能经济发展的示范区、高端港航物流服务的集聚区,将成为宁波未来发展的主引擎。

  “宁波正在迎来一个大突破大提升的转折时期,发展机遇众多,发展前景广阔。”美好蓝图激励着浙商甬商创业创新的激情,“这里不仅仅是我们魂牵梦萦的故土家园,更是我们产业拓展的基石、事业发展的后盾、创业创新的新起点。”

  树高百尺不离其根,江逐千里不舍其源。在宁波航船破浪前行的新航程中,三江口终将见证,新一代浙商甬商背负着“宁波帮”的精神财富,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先进的理念,与城市同频共振,书写浙商甬商大回归大发展的壮丽篇章。

编辑: 郭静

丹心筑梦 ———浙商甬商创业创新再出发

稿源: 宁波日报 2017-02-03 11:05:54

  记者朱宇

  这是一个城市和一群创业者共同书写的传奇。

  100多年前,一代又一代宁波人在三江口悠长的汽笛声中启程,北上京沪,南下香港,闯四海,捕商机,以非同寻常的智慧和谋略,演绎了一个又一个财富故事,在近代中国商业版图上写下“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

  3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宁波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敢为天下先、敢吃天下苦、敢闯天下路、敢争天下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劈波斩浪,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纵横驰骋,推动滨海商埠小城向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蝶变”。

  今天的宁波,正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浙江“双城记”的一城、“一体两翼”的一翼,宁波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的路径无比清晰,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的号角已经吹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的浙商甬商,作为宁波发展最可倚重的力量之一,秉承“宁波帮”生生不息的血脉,翻开了创业创新闯世界、合心合力兴家乡的新篇章。

  从“雁阵回归”到扎根宁波

  2017年第一个工作日,全省举行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开工仪式。在四明大地,88个重大项目破土动工,总投资超过千亿元。

  重大项目是城市扩能升级的基石,是产业转型发展的引擎;重大项目事关全局,事关长远。

  在这些动辄上亿元的大项目背后,跃动着浙商甬商心系桑梓反哺家乡的赤子之心,涌动着浙商甬商扎根宁波创业创新的澎湃激情。鄞州奥克斯智能空调项目、杭州湾方太理想城项目、高新区永新光学产研基地项目……共同汇集成宁波建设“名城名都”蓬勃不息的民间力量。

  宁波是一个创业精神炽盛、商业文明灿烂的城市。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繁华,到“工商皆本”商业思想的启蒙传承,再到义利并重的“宁波帮”横空出世,宁波人创造了近代商业史上一百多个“中国第一”和“中国之最”。

  近年来,追随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浙商甬商的足迹更是遍布全球各地。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在外创业投资的甬商超过70万人,总投资7000多亿元,其中在境外创办企业2400多家,分布于全球116个国家和地区。

  商行天下,情系家乡。无论走得多远,乡愁都是牵着风筝的那根线;无论离开多久,家乡都在“窄窄的船票”的那头。

  2011年首届浙商大会以后,在外浙商甬商加快“雁阵回归”,累计在宁波投资项目2800余个,实际到位资金2700亿元,其中包括吉利汽车、东华能源、海越新材料、华强中华复兴文化园、银泰城等一批投资超百亿元的重大项目。

  这些项目,不但为宁波带回了资本、技术和人才,更为宁波城市注入了昂扬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激情,成为宁波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春节前夕,在余姚朗霞街道,一个总投资50亿元的“智慧模具城”正在加紧建设中,作为项目的投资人,张坚当年响应“西部大开发”到四川创业时,不会想到回归家乡时,他的身份除了成都市宁波商会会长、四川多元集团董事长之外,还多了一个“小镇镇长”。

  “模具城一期工程将在今年投用,预计可以吸引千家企业入驻。”作为省级特色小镇,模客小镇将互联网基因植入模具产业,助推“工业之母”转型升级,承载着张坚回报家乡和实业报国的拳拳之心。

  总部回归、项目回归、资本回归、技术回归、人才回归……在浙商甬商“雁阵回归”的同时,更多浙商甬商扎根宁波,借助宁波开放优势、港口优势、产业优势、体制机制优势,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一批本土跨国公司加速崛起。

  近年来,宁波均胜集团通过一系列跨国并购,构建起横跨中国、欧洲和北美的产业体系,成为全球一流的汽车技术提供商,去年集团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

  “我们将扎根宁波,在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安全产品和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加快发展,在汽车产业全球化背景下寻求突破。”春节前夕,均胜董事长王剑峰向全球2万余名员工发出“站在新高度、新起点,乘风破浪创造新辉煌”的动员令。

  从坚守实业到扛旗“中国制造2025”

  1月9日上午,黄浦江畔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上市锣,一家来自宁波的服装企业———太平鸟,成为今年登陆A股主板的首家时尚服饰企业。

  从6台缝纫机、2万元借款起步,到全国4000家门店、年零售额破百亿元,背后是太平鸟在服装行业20年的深耕与坚守。“一度房地产的诱惑非常大,但我们咬着牙顶下来了。”公司董事长张江平说。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基。去年以来,从中央到省市都明确提出要振兴实体经济,推动政策资源要素优先向实体经济配置。这意味着实体经济正迎来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坚守实业,固本强基,是近代“宁波帮”一脉相承的经营理念,也是新一代浙商甬商的精神特质。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成为关键词的当时下,脚踏实地发展实体经济,心无旁骛追求工匠品质,越来越成为浙商甬商的共识。

  去年8月,宁波获批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通过创新驱动、两化融合、智能引领,宁波将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写下闪亮的一笔。

  扛旗“中国制造2025”,宁波迅速吸引了一批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落户。去年,中芯国际集成电路、百度大数据、西门子、华为等项目成功落地,海尔·阿里·凤凰网智能制造跨界融合创新平台、华中数控、智能机器人产业集团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宁波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蹄疾步稳。

  扛旗“中国制造2025”,宁波一批本土企业创业创新,标刻出中国智能经济的新高度。一条生产线,没有操作工,没有搬运工,全部生产由机器人自动完成,即使把车间的灯全部熄灭,也丝毫不影响生产———全球第一条“黑灯智造”的电池生产线在宁波中银电池公司投用,来自“德国工业4.0”发源地的德国电视7台专程前来拍摄,认为即使在德国这样的生产线也很少见。

  相关统计显示,2016年,宁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06.4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材料、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等8大千亿级产业为支柱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初步形成。

  坚守实业、创业创新,让越来越多的宁波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挺进,一批又一批匠心筑梦的企业家脱颖而出:

  去年年底,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央媒共同聚焦一家宁波企业———方太集团。20年只做一件事,20年来产品始终“不出厨房”,20年持续创新领航全球厨电技术,方太匠心筑梦的历程,成为中国制造的代言。

  “要把产品做成精品,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都不为过。我们追求精益求精的产品精神,这是品牌持续做强的基础。”方太集团董事长茅忠群道出了浙商甬商共同追求。

  从反哺家乡到与城市同频共振

  大年初一,万家团圆的新春佳节,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迎来新春首船———“中远安特卫普”轮。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一举突破9亿元,成为全球首个9亿吨大港。而当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也达到2126万标准箱,位居全球第四。

  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种种成就,某种意义上是根植于“最大的资源”和“最大的优势”的结合;而宁波未来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也是取决于两者相融相加后激发的乘数效应。

  在新时期中国经济的大版图上,宁波的定位是“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和长江经济带龙头龙眼。去年以来,我市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强优势、补短板,一批功能性项目纷纷开工,一批国家级试点先后落地,一批重大改革顺利推进,“一圈三中心”建设风起云涌:

  承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多个国家战略改革试点,改革向“深水区”不断挺进;

  宁波都市圈列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全面启动,金甬铁路正式开工,宁波的朋友圈越做越大;

  完成了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不仅带来了城市框架的深度调整,并将进一步激活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

  持之以恒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以大破大立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

  历史不断向前,梦想时刻召唤。

  去年年底,在综合分析宁波在浙江历史方位中的坐标定位,客观分析宁波的发展阶段、发展优势、发展特色基础上,市委提出,宁波今后五年要加快建设国际港口名城,努力打造东方文明之都,争取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

  围绕这一目标,宁波正在全力争创国家级梅山新区“一大平台”,打造港口经济圈和宁波都市圈“两个大圈”,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经贸合作交流中心和港航物流服务中心“三大中心”。

  特别是国家级梅山新区,定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功能承载区、港口经济圈的核心功能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门户、智能经济发展的示范区、高端港航物流服务的集聚区,将成为宁波未来发展的主引擎。

  “宁波正在迎来一个大突破大提升的转折时期,发展机遇众多,发展前景广阔。”美好蓝图激励着浙商甬商创业创新的激情,“这里不仅仅是我们魂牵梦萦的故土家园,更是我们产业拓展的基石、事业发展的后盾、创业创新的新起点。”

  树高百尺不离其根,江逐千里不舍其源。在宁波航船破浪前行的新航程中,三江口终将见证,新一代浙商甬商背负着“宁波帮”的精神财富,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先进的理念,与城市同频共振,书写浙商甬商大回归大发展的壮丽篇章。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