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人民日报不吐不快:医生,请多点耐心
稿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6-12-30 16:01:38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深化走转改

  ●良好的沟通和耐心的解释,往往可以弥补技术的不足,降低患者对医学过高的期望值,增加医患之间黏合度

  ●一名医生哪怕技术再高,如果骨子里充满冷漠和傲慢,也不会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你是蒋医师吗?”“我再问一遍,你是蒋医师?”“你说你是蒋医师?”在网上热传的一段视频中,一位老人反复询问一名医生,同一个问题问了17遍,而医生的每一次回答都很耐心。蒋医生是江苏宜兴一名社区医生,那位老人与蒋医生已经相识18年,每次看病都是找他。老人最近患上了健忘症,所以才反复确认。而蒋医生耐心地回复老人,只是想让老人放心。

  有人说,如今大医院人满为患,医生一天看几十个病人,连喝水、上厕所也顾不上,累得连话都不想说。假如遇到宜兴老人这样的病人,医生不发火就不错了,怎么可能有如此耐心?

  的确,医生也是凡人,也有喜怒哀乐。尤其是大医院的医生,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难免会失去耐心,甚至发脾气,这都可以理解。但是,对于患者来说,医生的每一句话都很重要。因为病人遭受生理和心理双重折磨,不仅身体虚弱,而且精神脆弱。医生一句话,既能让患者跳,也能让患者笑。不管有多大压力,医生都应帮助和安慰患者。即便时间少,话也可以很温暖。因为,语言的冷暖与时间的长短并无关系。

  有一位脑瘤患者到一家著名医院挂了特需专家号,经过几个小时的候诊,专家只是从中挑了几张,匆匆看了几眼,就开始下结论:必须立即手术。患者问:“如果不手术呢?”专家冷冷地说:“不手术?那就等着呗!”病人本能地想从医生那里得到希望或者安慰,但医生的话让他经历了一次粗鲁的精神鞭挞。患者说:“这位专家很草率地对待胶片,同时更草率地对待病人。”看来,一名医生哪怕技术再高,如果骨子里充满冷漠和傲慢,也不会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事实上,患者评价一名医生的好坏,既要看治疗效果,也要看就医体验。有时,医生的技术水平很难评价,但服务态度很好比较。在同一家医院,为什么有的医生纠纷很少,有的医生纠纷总是很多?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服务态度。有的医生虽然不是专家,但态度和蔼,百问不烦,令人如沐春风。有的医生虽然名气很大,但态度倨傲,说话难听,令人寒意顿生。在很多时候,医生态度粗暴、言语不当,往往会成为激怒患者的“一把火”,引爆医患冲突甚至酿成伤医事件。因此,医生多一点耐心,既能体现人文修养,又是一种自我保护。

  医学不是万能的。即便现代医学如此发达,能够治愈的疾病也是有限的。对于很多重症病人来说,即便医生拼尽全力,也未必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病人往往抱着无限的期待,不仅希望把病看好,而且希望恢复如初、永不复发。可见,患者的期望值和医学的局限性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通过耐心解释,可以增加医患信任,减少误解和纠纷。如果医生过分相信技术力量,忽视了服务态度,一旦遇到失败的结果,很可能发生医疗纠纷。而良好的沟通和耐心的解释,往往可以弥补技术的不足,降低患者对医学过高的期望值,增加医患之间的黏合度。

  好医生的标准有很多,但耐心无疑是重要标志之一。医生的耐心,源自心底的善良与慈悲。一名好医生,必定有一颗大慈悲心。有了慈悲的“泉眼”,自然就有耐心的“清流”。医生,请对患者多一点耐心吧!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30日 19 版)

编辑: 崔燕

人民日报不吐不快:医生,请多点耐心

稿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6-12-30 16:01:38

  ●良好的沟通和耐心的解释,往往可以弥补技术的不足,降低患者对医学过高的期望值,增加医患之间黏合度

  ●一名医生哪怕技术再高,如果骨子里充满冷漠和傲慢,也不会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你是蒋医师吗?”“我再问一遍,你是蒋医师?”“你说你是蒋医师?”在网上热传的一段视频中,一位老人反复询问一名医生,同一个问题问了17遍,而医生的每一次回答都很耐心。蒋医生是江苏宜兴一名社区医生,那位老人与蒋医生已经相识18年,每次看病都是找他。老人最近患上了健忘症,所以才反复确认。而蒋医生耐心地回复老人,只是想让老人放心。

  有人说,如今大医院人满为患,医生一天看几十个病人,连喝水、上厕所也顾不上,累得连话都不想说。假如遇到宜兴老人这样的病人,医生不发火就不错了,怎么可能有如此耐心?

  的确,医生也是凡人,也有喜怒哀乐。尤其是大医院的医生,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难免会失去耐心,甚至发脾气,这都可以理解。但是,对于患者来说,医生的每一句话都很重要。因为病人遭受生理和心理双重折磨,不仅身体虚弱,而且精神脆弱。医生一句话,既能让患者跳,也能让患者笑。不管有多大压力,医生都应帮助和安慰患者。即便时间少,话也可以很温暖。因为,语言的冷暖与时间的长短并无关系。

  有一位脑瘤患者到一家著名医院挂了特需专家号,经过几个小时的候诊,专家只是从中挑了几张,匆匆看了几眼,就开始下结论:必须立即手术。患者问:“如果不手术呢?”专家冷冷地说:“不手术?那就等着呗!”病人本能地想从医生那里得到希望或者安慰,但医生的话让他经历了一次粗鲁的精神鞭挞。患者说:“这位专家很草率地对待胶片,同时更草率地对待病人。”看来,一名医生哪怕技术再高,如果骨子里充满冷漠和傲慢,也不会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事实上,患者评价一名医生的好坏,既要看治疗效果,也要看就医体验。有时,医生的技术水平很难评价,但服务态度很好比较。在同一家医院,为什么有的医生纠纷很少,有的医生纠纷总是很多?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服务态度。有的医生虽然不是专家,但态度和蔼,百问不烦,令人如沐春风。有的医生虽然名气很大,但态度倨傲,说话难听,令人寒意顿生。在很多时候,医生态度粗暴、言语不当,往往会成为激怒患者的“一把火”,引爆医患冲突甚至酿成伤医事件。因此,医生多一点耐心,既能体现人文修养,又是一种自我保护。

  医学不是万能的。即便现代医学如此发达,能够治愈的疾病也是有限的。对于很多重症病人来说,即便医生拼尽全力,也未必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病人往往抱着无限的期待,不仅希望把病看好,而且希望恢复如初、永不复发。可见,患者的期望值和医学的局限性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通过耐心解释,可以增加医患信任,减少误解和纠纷。如果医生过分相信技术力量,忽视了服务态度,一旦遇到失败的结果,很可能发生医疗纠纷。而良好的沟通和耐心的解释,往往可以弥补技术的不足,降低患者对医学过高的期望值,增加医患之间的黏合度。

  好医生的标准有很多,但耐心无疑是重要标志之一。医生的耐心,源自心底的善良与慈悲。一名好医生,必定有一颗大慈悲心。有了慈悲的“泉眼”,自然就有耐心的“清流”。医生,请对患者多一点耐心吧!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30日 19 版)

编辑: 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