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宁波如何发挥先进制造优势 共建现代产业体系?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12-07 08:48:00报料热线:81850000
深度报道 五问港口经济圈建设

  宁波日报版面截图

  武汉有80多所高校,13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为武汉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图为武汉大学。(新华社发)

  宁波以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重点的智能经济将给长江经济带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机遇。图为宁波均胜电子。(严龙 摄)

  江丰电子正以宁波为创新研发总部,加速与长江沿线城市包括武汉、合肥等开展中高端合作。图为江丰电子的溅射靶材产品。(资料图片)

  举目西望,205万平方公里的长江经济带上,宁波,有其独特而重要的产业地位。

  依托港口等优势,宁波在全国率先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制造体系,拥有8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在200多个细分领域,锻造出140多个“单打冠军”,成为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今年,宁波更是奋力抓住跨越发展重大机遇,相继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全国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肩负起领航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全新使命。

  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宁波如何发挥先进制造优势,协同构建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长江经济带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带着问题,“点亮长江经济带”采访团一路问策,答案也日渐清晰:作为港口经济圈核心城市和长三角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宁波应力争成为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带动极、协作分工的关键支撑极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引领极,努力锻造出牵引长江经济带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三支“利箭”。

  飞地经济“飞”出一盘好棋

  飞地经济,被视为深化区域协作的重要途径,如今已成为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产业优化升级的一盘“好棋”。

  所谓“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及,要创新产业转移方式,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转移合作模式,鼓励上海、江苏、浙江到长江中上游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共同拓展市场和发展空间,实现利益共享。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近年来,上海与江苏通过园区共建推动产业转移已是风生水起。目前,仅江苏南通就有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等7家共建园区。江苏省内城市与外省城市共建产业园区情况也很普遍,如苏州在滁州建设的苏滁现代产业园,就是借鉴中新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异地复制提升的新典范和滁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今年8月,江苏、上海、浙江的四个园区还分别与湖南的四个产业园区签署了合作协议,以推动园区合作共建的形式,促进长江经济带园区转型升级。

  在江西、湖北、安徽……关于飞地经济、飞地政策的研讨、推介,同样如火如荼。各地纷纷抛出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热情邀请宁波共建飞地产业园区。

  当前,在劳动力、资源等制约要素的倒逼下,宁波正全力推进“腾笼换鸟”工程。飞地经济成为宁波加快“腾笼换鸟”,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选项”。

  采访中,多位专家指出,宁波可利用长江中上游地区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有序转移一批符合当地发展导向、“低污染、低消耗、高就业”的富民产业,鼓励资源依赖,具有较高比较优势的产业以控制成本、追求规模经济为导向的扩张式转移,

  事实上,宁波企业自发的“飞地”探索早已起航。奥克斯在南昌建立制造基地,12年间,带动配套资金近60亿元,先后吸引了上海海立、浙江盾安、江西龙昌为代表的50余家配套企业落户南昌,形成了以家电为主体的制造业发展集群。“去年奥克斯南昌基地生产空调200万套,实现产值25亿元。今年产能预计突破300万套。”南昌市奥克斯电气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曹建荣介绍。

  不仅是奥克斯,近年来,包括王龙集团、华通电器、春龙(反光材料)集团在内的一批甬企走进中西部,探索共赢之路。

  不过,记者采访发现,跟其他长三角城市相比,宁波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飞地合作仍然偏少。对此,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刘兴景表示,延伸宁波传统优势产业的产业链,跨区域建立“飞地式”分区,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利益共享机制,不失为一招双赢“好棋”,值得认真研究。

  “智能经济”引领跨区域产业链

  今天的长江流域,已崛起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产业走廊。

  按国家战略部署,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就是要通过产业集聚,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分工协作,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协调发展,努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带,产业支撑显然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牛鼻子”。

  “作为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宁波完全可以在长江经济带产业协作分工中扮演关键支撑角色。”合肥市科技局副局长陈伟说。

  在陈伟看来,宁波以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重点的智能经济将给长江经济带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机遇。

  以江丰电子为例,这家诞生在宁波余姚的新材料企业,凭借自主创新,成为国内超高纯度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领域当之无愧的“一哥”。

  如今,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产业园雄姿初现,“占地1.2万平方米,投资规模超过2亿元,每月可生产靶材成品1500片,明年6月有望投入使用。”据江丰电子副总工程师王学泽介绍,在长江经济带,加速崛起集成电路产业,对高纯度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需求巨大。江丰电子正以宁波为创新研发总部,加速与武汉、合肥等长江沿线其他城市开展中高端合作,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长江经济带集成电路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落户合肥的江丰电子,只是宁波战略引领产业支撑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

  在新材料领域,宁波除了江丰电子,还拥有墨西科技、韵升集团、博威集团等龙头企业,他们均具有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个个都是蕴含强劲能量的行业“火车头”。

  另外,宁波在专用装备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拥有海天精工、慈星股份等一批专用装备制造企业,其中海天塑机综合经济指标位居全球同行业首位;宁波在高端基础件领域形成了以菲仕电机、亿太诺、东方电缆、天生密封件等一批龙头企业,其中宁波气动元器件市场占有率超过25%。

  采访中,各地不约而同地提出,希望宁波在长江经济带产业协作分工中能扮演“硬角色”,加大与兄弟省市的优势互补,加强产业中高端合作,打造跨区域的中高端产业链,实现错位竞争、合作共赢。

  集聚创新要素共孵“科技金蛋”

  一路采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虽然宁波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基础和茁壮成长的战略引领产业,但宁波也有短板,那就是科技创新资源相对薄弱。

  在武汉采访时,武汉宁波经促会会长唐惠虎直言不讳:“对比宁波,武汉最大的优势是人才。武汉有80多所高校,13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为武汉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也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智慧源泉。”

  合肥市科技局总工程师袁程说起合肥的科教实力时,一脸自豪。“合肥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重点城市,科研实力处于全国领先位置,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去年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3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56家。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和国家实验室。”

  科技创新资源先天不足的宁波如何补上短板?长江经济带沿线各地专家、企业家给出的“药方”,借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这一平台,大力发展“省外智力+在宁波科技成果产业化”,共同孵化“科技金蛋”。

  袁程说,宁波可与包括武汉、合肥等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联合设立一批全国示范水平的产业技术转移平台,以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宁波海洋生态科技城等科研要素密集区为载体,通过联合办研究院、科技孵化园、技术攻关、培养人才等,加强与长江中上游城市在军工科技、军民结合产业、高等教育等重点领域合作,共建一批科技教育合作园区和平台。记者 易鹤 殷聪

编辑: 杜寅

宁波如何发挥先进制造优势 共建现代产业体系?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12-07 08:48:00

  宁波日报版面截图

  武汉有80多所高校,13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为武汉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图为武汉大学。(新华社发)

  宁波以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重点的智能经济将给长江经济带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机遇。图为宁波均胜电子。(严龙 摄)

  江丰电子正以宁波为创新研发总部,加速与长江沿线城市包括武汉、合肥等开展中高端合作。图为江丰电子的溅射靶材产品。(资料图片)

  举目西望,205万平方公里的长江经济带上,宁波,有其独特而重要的产业地位。

  依托港口等优势,宁波在全国率先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制造体系,拥有8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在200多个细分领域,锻造出140多个“单打冠军”,成为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今年,宁波更是奋力抓住跨越发展重大机遇,相继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全国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肩负起领航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全新使命。

  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宁波如何发挥先进制造优势,协同构建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长江经济带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带着问题,“点亮长江经济带”采访团一路问策,答案也日渐清晰:作为港口经济圈核心城市和长三角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宁波应力争成为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带动极、协作分工的关键支撑极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引领极,努力锻造出牵引长江经济带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三支“利箭”。

  飞地经济“飞”出一盘好棋

  飞地经济,被视为深化区域协作的重要途径,如今已成为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产业优化升级的一盘“好棋”。

  所谓“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及,要创新产业转移方式,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转移合作模式,鼓励上海、江苏、浙江到长江中上游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共同拓展市场和发展空间,实现利益共享。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近年来,上海与江苏通过园区共建推动产业转移已是风生水起。目前,仅江苏南通就有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等7家共建园区。江苏省内城市与外省城市共建产业园区情况也很普遍,如苏州在滁州建设的苏滁现代产业园,就是借鉴中新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异地复制提升的新典范和滁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今年8月,江苏、上海、浙江的四个园区还分别与湖南的四个产业园区签署了合作协议,以推动园区合作共建的形式,促进长江经济带园区转型升级。

  在江西、湖北、安徽……关于飞地经济、飞地政策的研讨、推介,同样如火如荼。各地纷纷抛出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热情邀请宁波共建飞地产业园区。

  当前,在劳动力、资源等制约要素的倒逼下,宁波正全力推进“腾笼换鸟”工程。飞地经济成为宁波加快“腾笼换鸟”,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选项”。

  采访中,多位专家指出,宁波可利用长江中上游地区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有序转移一批符合当地发展导向、“低污染、低消耗、高就业”的富民产业,鼓励资源依赖,具有较高比较优势的产业以控制成本、追求规模经济为导向的扩张式转移,

  事实上,宁波企业自发的“飞地”探索早已起航。奥克斯在南昌建立制造基地,12年间,带动配套资金近60亿元,先后吸引了上海海立、浙江盾安、江西龙昌为代表的50余家配套企业落户南昌,形成了以家电为主体的制造业发展集群。“去年奥克斯南昌基地生产空调200万套,实现产值25亿元。今年产能预计突破300万套。”南昌市奥克斯电气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曹建荣介绍。

  不仅是奥克斯,近年来,包括王龙集团、华通电器、春龙(反光材料)集团在内的一批甬企走进中西部,探索共赢之路。

  不过,记者采访发现,跟其他长三角城市相比,宁波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飞地合作仍然偏少。对此,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刘兴景表示,延伸宁波传统优势产业的产业链,跨区域建立“飞地式”分区,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利益共享机制,不失为一招双赢“好棋”,值得认真研究。

  “智能经济”引领跨区域产业链

  今天的长江流域,已崛起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产业走廊。

  按国家战略部署,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就是要通过产业集聚,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分工协作,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协调发展,努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带,产业支撑显然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牛鼻子”。

  “作为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宁波完全可以在长江经济带产业协作分工中扮演关键支撑角色。”合肥市科技局副局长陈伟说。

  在陈伟看来,宁波以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重点的智能经济将给长江经济带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机遇。

  以江丰电子为例,这家诞生在宁波余姚的新材料企业,凭借自主创新,成为国内超高纯度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领域当之无愧的“一哥”。

  如今,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产业园雄姿初现,“占地1.2万平方米,投资规模超过2亿元,每月可生产靶材成品1500片,明年6月有望投入使用。”据江丰电子副总工程师王学泽介绍,在长江经济带,加速崛起集成电路产业,对高纯度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需求巨大。江丰电子正以宁波为创新研发总部,加速与武汉、合肥等长江沿线其他城市开展中高端合作,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长江经济带集成电路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落户合肥的江丰电子,只是宁波战略引领产业支撑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

  在新材料领域,宁波除了江丰电子,还拥有墨西科技、韵升集团、博威集团等龙头企业,他们均具有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个个都是蕴含强劲能量的行业“火车头”。

  另外,宁波在专用装备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拥有海天精工、慈星股份等一批专用装备制造企业,其中海天塑机综合经济指标位居全球同行业首位;宁波在高端基础件领域形成了以菲仕电机、亿太诺、东方电缆、天生密封件等一批龙头企业,其中宁波气动元器件市场占有率超过25%。

  采访中,各地不约而同地提出,希望宁波在长江经济带产业协作分工中能扮演“硬角色”,加大与兄弟省市的优势互补,加强产业中高端合作,打造跨区域的中高端产业链,实现错位竞争、合作共赢。

  集聚创新要素共孵“科技金蛋”

  一路采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虽然宁波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基础和茁壮成长的战略引领产业,但宁波也有短板,那就是科技创新资源相对薄弱。

  在武汉采访时,武汉宁波经促会会长唐惠虎直言不讳:“对比宁波,武汉最大的优势是人才。武汉有80多所高校,13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为武汉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也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智慧源泉。”

  合肥市科技局总工程师袁程说起合肥的科教实力时,一脸自豪。“合肥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重点城市,科研实力处于全国领先位置,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去年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3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56家。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和国家实验室。”

  科技创新资源先天不足的宁波如何补上短板?长江经济带沿线各地专家、企业家给出的“药方”,借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这一平台,大力发展“省外智力+在宁波科技成果产业化”,共同孵化“科技金蛋”。

  袁程说,宁波可与包括武汉、合肥等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联合设立一批全国示范水平的产业技术转移平台,以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宁波海洋生态科技城等科研要素密集区为载体,通过联合办研究院、科技孵化园、技术攻关、培养人才等,加强与长江中上游城市在军工科技、军民结合产业、高等教育等重点领域合作,共建一批科技教育合作园区和平台。记者 易鹤 殷聪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