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世界经济搭上中国供给侧改革便车
稿源: 人民论坛网   2016-09-27 10:50:18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深改很有感 【专题】治国理政1000天

  作者: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鹏

  中国干部学习网总编陈建才

  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前行乏力的大背景下,以G20为主体的世界经济大块头,都在想法设法通过各种经济改革措施,希望尽快振兴本国和世界经济。中国选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不仅以被本国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同时也被世界许多国家认可。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正上演供给侧改革连续剧,世界经济已经搭上中国供给侧改革的便车再起航,驶向“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蓝海。

  供给侧改革是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知。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5年11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的,在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全面阐述,在2016年1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正式形成的。在其后的深改组二十二至二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又连续三次强调了供给侧改革。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特征有三:第一是改革,即解决问题的角度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在综合考虑体系性、协调性、规范性和针对性的情况下,突破旧窠,“加减乘除”一起做;第二是结构性,即改革的目标不是简单的规模增长和数量扩张,而是立足于结构性的变化和创新,强调增长质量,强调驱动力量的变革,强调效率的提高;第三是供给侧,即改革的着力点和承载平台是供给层面的,包括要素、资源、产权、价格、产业组织和市场竞争等,而不仅仅是总需求的扩张和三驾马车的拉动,新的经济增长将伴随着中国生产组织和经营模式的全面创新。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对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的结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在中国经验的基础上,有序推广到世界经济和各主要经济体,促进世界经济形成“创新、活力、联动、包容”新形态,引领世界经济再起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启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中国经济对症下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国家层面相关政策相继出台,顶层设计逐渐清晰,相关工作机制逐步确立,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一系列的政策与举措一方面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开启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夯实基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2016上半年,全国新登记企业262万户,同比增长28.6%,平均每天新设立企业1.4万户;国内专利申请144.5万件,同比增加37.8%;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373亿元,同比增长11.6%;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和提升了我国现有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引领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全面突破现有经济增长“瓶颈”,激发经济潜能,形成与传统动能协调运行的新动能。

  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成功实践为世界各国提供范本。我国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开启了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也给世界经济改革提供了蓝本,引起世界供给侧改革改革热。2016年是G20中国年,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实践愈加引起世界关注。IMF总裁拉加德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结构性改革的引领者。”美国罗格斯大学商学院教授赵耀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以及世界经济具有深远意义。创新、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素质提高将给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可持续的长期动力,改革不仅有效帮助中国经济升级,还有助于改变世界经济格局。”中国在国际上推进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力求开辟世界经济发展新模式,努力构建世界经济和谐发展新秩序,促进世界经济再平衡。我们用“一带一路”战略,化解沿线国家的产能过剩,做好供给侧改革的“减法”。“一带一路”沿线是一个大市场,但不能坐等这个市场来化解过剩产能,应该加快供给侧改革,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提供有效供给,按照市场需求有效作为,延伸产业布局,生产出这个大市场需要的有效产品。中国用“一带一路”战略,提升沿线国家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做好供给侧改革的“加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通过吸收先进技术,通过海外投资、企业“走出去”,提升各国产业竞争力,促进各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核心能力的优势产业或核心产业。

  供给侧改革是破解世界经济困局的关键。结构性问题是目前制约全球经济动力释放的主要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经济体和国际组织在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应对危机方面不断出招,但全球经济增长缓慢。漫无边际的货币宽松政策,无益于解决全球经济的难题。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屡次放空,说明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结构性改革才是破解经济困局的关键。习近平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欧美发达经济体借贷消费,东亚地区提供高储蓄、廉价劳动力和产品,俄罗斯、中东、拉美等提供能源资源的全球经济大循环,国际市场有效需求急剧萎缩,经济增长远低于潜在产出水平。”今年一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0.6%,二季度进一步降至0.3%。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3.1%和3.4%。低增长带来明显的负面效应,有效需求急剧萎缩。延续多年的“欧美发达国家借贷消费——东亚提供高储蓄、廉价劳动力和产品——俄罗斯、中东、拉美等地区提供能源资源”全球经济大循环格局被打破,国际市场有效需求急剧萎缩,复苏之路蹒跚而曲折,亟需催生新动能。习近平指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西方国家结束黄金增长期,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有效需求下降,再工业化、产业回流本土的进口替代效应增强。”全球经济已经进入成熟市场和过剩经济时代,结构性改革成为全球面临的核心议题。汪洋副总理指出:“钢铁和其他行业的产能过剩是全球性问题,是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和需求低迷的结果,需要集体应对。”但产能过剩并不意味就没有市场、没有需求,而是要缺少有效的市场供给。关键是需要不断创新,通过不断创新满足社会需求变化。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说:“实现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根本途径是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强创新能力和促进社会公平。”中国财政部副部朱光耀表示:“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需求低迷,原本已经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过剩产能确实对复苏进程和经济增长形成障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编辑: 陈奉凤

世界经济搭上中国供给侧改革便车

稿源: 人民论坛网 2016-09-27 10:50:18

  作者: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鹏

  中国干部学习网总编陈建才

  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前行乏力的大背景下,以G20为主体的世界经济大块头,都在想法设法通过各种经济改革措施,希望尽快振兴本国和世界经济。中国选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不仅以被本国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同时也被世界许多国家认可。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正上演供给侧改革连续剧,世界经济已经搭上中国供给侧改革的便车再起航,驶向“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蓝海。

  供给侧改革是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知。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5年11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的,在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全面阐述,在2016年1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正式形成的。在其后的深改组二十二至二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又连续三次强调了供给侧改革。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特征有三:第一是改革,即解决问题的角度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在综合考虑体系性、协调性、规范性和针对性的情况下,突破旧窠,“加减乘除”一起做;第二是结构性,即改革的目标不是简单的规模增长和数量扩张,而是立足于结构性的变化和创新,强调增长质量,强调驱动力量的变革,强调效率的提高;第三是供给侧,即改革的着力点和承载平台是供给层面的,包括要素、资源、产权、价格、产业组织和市场竞争等,而不仅仅是总需求的扩张和三驾马车的拉动,新的经济增长将伴随着中国生产组织和经营模式的全面创新。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对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的结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在中国经验的基础上,有序推广到世界经济和各主要经济体,促进世界经济形成“创新、活力、联动、包容”新形态,引领世界经济再起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启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中国经济对症下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国家层面相关政策相继出台,顶层设计逐渐清晰,相关工作机制逐步确立,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一系列的政策与举措一方面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开启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夯实基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2016上半年,全国新登记企业262万户,同比增长28.6%,平均每天新设立企业1.4万户;国内专利申请144.5万件,同比增加37.8%;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373亿元,同比增长11.6%;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和提升了我国现有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引领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全面突破现有经济增长“瓶颈”,激发经济潜能,形成与传统动能协调运行的新动能。

  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成功实践为世界各国提供范本。我国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开启了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也给世界经济改革提供了蓝本,引起世界供给侧改革改革热。2016年是G20中国年,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实践愈加引起世界关注。IMF总裁拉加德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结构性改革的引领者。”美国罗格斯大学商学院教授赵耀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以及世界经济具有深远意义。创新、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素质提高将给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可持续的长期动力,改革不仅有效帮助中国经济升级,还有助于改变世界经济格局。”中国在国际上推进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力求开辟世界经济发展新模式,努力构建世界经济和谐发展新秩序,促进世界经济再平衡。我们用“一带一路”战略,化解沿线国家的产能过剩,做好供给侧改革的“减法”。“一带一路”沿线是一个大市场,但不能坐等这个市场来化解过剩产能,应该加快供给侧改革,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提供有效供给,按照市场需求有效作为,延伸产业布局,生产出这个大市场需要的有效产品。中国用“一带一路”战略,提升沿线国家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做好供给侧改革的“加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通过吸收先进技术,通过海外投资、企业“走出去”,提升各国产业竞争力,促进各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核心能力的优势产业或核心产业。

  供给侧改革是破解世界经济困局的关键。结构性问题是目前制约全球经济动力释放的主要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经济体和国际组织在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应对危机方面不断出招,但全球经济增长缓慢。漫无边际的货币宽松政策,无益于解决全球经济的难题。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屡次放空,说明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结构性改革才是破解经济困局的关键。习近平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欧美发达经济体借贷消费,东亚地区提供高储蓄、廉价劳动力和产品,俄罗斯、中东、拉美等提供能源资源的全球经济大循环,国际市场有效需求急剧萎缩,经济增长远低于潜在产出水平。”今年一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0.6%,二季度进一步降至0.3%。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3.1%和3.4%。低增长带来明显的负面效应,有效需求急剧萎缩。延续多年的“欧美发达国家借贷消费——东亚提供高储蓄、廉价劳动力和产品——俄罗斯、中东、拉美等地区提供能源资源”全球经济大循环格局被打破,国际市场有效需求急剧萎缩,复苏之路蹒跚而曲折,亟需催生新动能。习近平指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西方国家结束黄金增长期,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有效需求下降,再工业化、产业回流本土的进口替代效应增强。”全球经济已经进入成熟市场和过剩经济时代,结构性改革成为全球面临的核心议题。汪洋副总理指出:“钢铁和其他行业的产能过剩是全球性问题,是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和需求低迷的结果,需要集体应对。”但产能过剩并不意味就没有市场、没有需求,而是要缺少有效的市场供给。关键是需要不断创新,通过不断创新满足社会需求变化。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说:“实现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根本途径是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强创新能力和促进社会公平。”中国财政部副部朱光耀表示:“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需求低迷,原本已经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过剩产能确实对复苏进程和经济增长形成障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