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宁波宜茶地理和气候环境
稿源:   2016-04-27 14:45:52报料热线:81850000

  宁波,古称明州,简称甬,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宁波,界于东经120°52′25″至122°26′50″、北纬28°43′38″至30°27′18″;南北长192公里、东西宽175公里;北濒杭州湾,东临东海,南靠三门湾,西连天台山和四明山系,怀拥“三江”,三面濒海,一面依山,土地总面积1402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677.7万亩;最高海拔975米,平原年平均温度16.1-16.5℃,≥10℃的年积温4950℃,年平均降水量1370毫米,年平均日照1900-2100小时,山地土质以红黄壤为主,是茶叶适生区域。

  宁波境内山脉主要为天台山余脉和分支四明山脉,山地面积2400多平方千米,最高峰近千米左右,平均海拔约四五百米,植被良好,山地肥沃。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目前年平均气温为16.2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300至1400毫米,具有较好的宜茶环境,各地均有野生茶资源。

  宁波自古人杰地灵,物产丰饶,有山皆宜茶,为我国东部最早的茶区。茶饮之源可远溯到七千年前的河姆渡-田螺山文化时期,晋唐时期为我国著名历史名茶产区,唐宋以后为我国重要的茶叶出口港埠。茶叶史迹缩印着我国茶叶的发展史、贸易史和茶文化史的演变,尤其在我国茶叶国际贸易史上占居重要一角。

  唐朝时期,全国茶区基本形成,宁波是当时全国八大产区、十几个产茶省份的一部分。宋代以后,宁波茶叶生产规模继续扩大,《宋会要食货志》载,公元1162年,绍兴府的余姚等八县茶叶数量达19万余公斤,明州的慈溪、象山、奉化、鄞县等为25万余公斤。明清以后,茶是宁波山区的主要经济支柱。

  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初,宁波茶叶得到大规模发展,最高时全市茶区遍布1110个村,面积为22.8万亩,本世纪初,茶园稳中有降,汰零存整,基地趋于规模化格局,2008年全市茶园总面积21.8万亩,分布于余姚、鄞州、奉化、宁海、象山、北仑、慈溪、镇海、江北等九个县、市(区)。

编辑: 沈媛仪

宁波宜茶地理和气候环境

稿源: 2016-04-27 14:45:52

  宁波,古称明州,简称甬,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宁波,界于东经120°52′25″至122°26′50″、北纬28°43′38″至30°27′18″;南北长192公里、东西宽175公里;北濒杭州湾,东临东海,南靠三门湾,西连天台山和四明山系,怀拥“三江”,三面濒海,一面依山,土地总面积1402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677.7万亩;最高海拔975米,平原年平均温度16.1-16.5℃,≥10℃的年积温4950℃,年平均降水量1370毫米,年平均日照1900-2100小时,山地土质以红黄壤为主,是茶叶适生区域。

  宁波境内山脉主要为天台山余脉和分支四明山脉,山地面积2400多平方千米,最高峰近千米左右,平均海拔约四五百米,植被良好,山地肥沃。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目前年平均气温为16.2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300至1400毫米,具有较好的宜茶环境,各地均有野生茶资源。

  宁波自古人杰地灵,物产丰饶,有山皆宜茶,为我国东部最早的茶区。茶饮之源可远溯到七千年前的河姆渡-田螺山文化时期,晋唐时期为我国著名历史名茶产区,唐宋以后为我国重要的茶叶出口港埠。茶叶史迹缩印着我国茶叶的发展史、贸易史和茶文化史的演变,尤其在我国茶叶国际贸易史上占居重要一角。

  唐朝时期,全国茶区基本形成,宁波是当时全国八大产区、十几个产茶省份的一部分。宋代以后,宁波茶叶生产规模继续扩大,《宋会要食货志》载,公元1162年,绍兴府的余姚等八县茶叶数量达19万余公斤,明州的慈溪、象山、奉化、鄞县等为25万余公斤。明清以后,茶是宁波山区的主要经济支柱。

  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初,宁波茶叶得到大规模发展,最高时全市茶区遍布1110个村,面积为22.8万亩,本世纪初,茶园稳中有降,汰零存整,基地趋于规模化格局,2008年全市茶园总面积21.8万亩,分布于余姚、鄞州、奉化、宁海、象山、北仑、慈溪、镇海、江北等九个县、市(区)。

编辑: 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