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中国泉州
稿源:   2016-04-18 16:09: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中国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温陵,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5年居福建省首位,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泉州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我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

  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东亚文化之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台湾汉族同胞中有一半的人口祖籍来自泉州,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作为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国与东亚文化圈交流的重要城市。公元9世纪前后,泉州与日本、古代韩国(即高丽王朝)的贸易关系就已非同寻常,大量从高丽和日本进口的货物从泉州进入中国。

  历史上,泉州与日本、古代韩国的文化交流是以贸易往来为基础的,丰富的贸易史料留存印证了泉州在东亚文化圈中长期以来的交流中心作用。泉州与古代韩国的历史交往源远流长,进而带动了文化交融,出现了许多以“新罗”、“高丽”为名的事物和地方。泉州与日本最早的文化交往可追溯到唐天宝年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当时追随这位高僧东渡的十四名弟子中,和尚昙静就来自泉州。在日本大宰府,保留有一份我国宋代的官方证明文件——公凭,这份公凭见证了泉州客商李充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到日本贸易的历史,也是迄今为止所能看到的最完备的宋代贸易凭证。

  北宋期间,中国同高丽王朝的贸易活动中,泉州海商不仅人数最多,商业实力也最为雄厚,扮演重要角色。宋代时,高丽王就曾通过泉州人傅旋来泉求借乐艺等人。

  在漫长的东亚交流史中,泉州与东亚各国在文化上互通有无,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编辑: 沈媛仪

中国泉州

稿源: 2016-04-18 16:09:00

  中国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温陵,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5年居福建省首位,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泉州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我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

  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东亚文化之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台湾汉族同胞中有一半的人口祖籍来自泉州,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作为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国与东亚文化圈交流的重要城市。公元9世纪前后,泉州与日本、古代韩国(即高丽王朝)的贸易关系就已非同寻常,大量从高丽和日本进口的货物从泉州进入中国。

  历史上,泉州与日本、古代韩国的文化交流是以贸易往来为基础的,丰富的贸易史料留存印证了泉州在东亚文化圈中长期以来的交流中心作用。泉州与古代韩国的历史交往源远流长,进而带动了文化交融,出现了许多以“新罗”、“高丽”为名的事物和地方。泉州与日本最早的文化交往可追溯到唐天宝年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当时追随这位高僧东渡的十四名弟子中,和尚昙静就来自泉州。在日本大宰府,保留有一份我国宋代的官方证明文件——公凭,这份公凭见证了泉州客商李充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到日本贸易的历史,也是迄今为止所能看到的最完备的宋代贸易凭证。

  北宋期间,中国同高丽王朝的贸易活动中,泉州海商不仅人数最多,商业实力也最为雄厚,扮演重要角色。宋代时,高丽王就曾通过泉州人傅旋来泉求借乐艺等人。

  在漫长的东亚交流史中,泉州与东亚各国在文化上互通有无,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编辑: 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