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宁波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4-08 16:21:00报料热线:81850000

  7姚剧

  姚剧系滩簧类地方剧种,用余姚方言演唱。其前身为“余姚滩簧”,又曾被称为“鹦哥戏”。起源于十八世纪上叶,形成于十八世纪中叶。据史料考查,最早姚滩班社为清乾隆年间余姚横河匡堰(今属慈溪)艺人虞才华为班主的“才华班”。十九世纪中叶至清末民初为姚滩之鼎盛时期,时有民间班社近50副。盛行于宁绍平原,并流传至舟山、杭嘉湖、上海等地区。姚剧音乐声腔(基本调)有“平四”和“紧板”两种,另有数十种小调杂曲作为辅助性曲调,表演注重人物性格刻画和真情实感的体现,并寓幽默、风趣、诙谐于唱、念、表演之中,富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孙研

宁波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4-08 16:21:00

  7姚剧

  姚剧系滩簧类地方剧种,用余姚方言演唱。其前身为“余姚滩簧”,又曾被称为“鹦哥戏”。起源于十八世纪上叶,形成于十八世纪中叶。据史料考查,最早姚滩班社为清乾隆年间余姚横河匡堰(今属慈溪)艺人虞才华为班主的“才华班”。十九世纪中叶至清末民初为姚滩之鼎盛时期,时有民间班社近50副。盛行于宁绍平原,并流传至舟山、杭嘉湖、上海等地区。姚剧音乐声腔(基本调)有“平四”和“紧板”两种,另有数十种小调杂曲作为辅助性曲调,表演注重人物性格刻画和真情实感的体现,并寓幽默、风趣、诙谐于唱、念、表演之中,富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