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市大堰镇常照村坐落在横山水库上游,阳春三月,村口的玉兰花开满枝桠,村内干净整洁,流水潺潺。每当有人来参观或游玩,村党支部书记汪文夫总是自豪地指着一个机房介绍,这是村里的污水处理设备,以前生活污水直接流进县江,现在污水在这里汇总,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这个生态村,因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实施而更加美丽。正如村规民约中唱的:溪坑水清路面光,阿拉常照最清爽!近年来,常照村依托山水资源,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
通过生活污水治理,我市乡村环境焕发新光彩。至去年底,我市1800个村庄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70%以上。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治污之要,在于农村。市治水办负责人说,以前农村生活污水通常不经处理直接排放至室外,不仅影响环境卫生和村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对周边的地表水或地下水造成污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五水共治”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难中之难。
奉化市尚田镇许家村,以前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污水横流,沉积在阴沟里,天气转暖就散发阵阵臭味,一到夏天蚊蝇滋生。污水治理工程完工后,通过人工湿地中砂砾层的层层过滤和芦苇等植物的吸附,最后排放到附近水体中的生活废水,已经变得清清亮亮。现在,家家户户门前的排水沟,沟底已经变得很干燥。“臭水沟不见了,苍蝇蚊子也少了。”村民们高兴地说。
治污需治源头。若把“五水共治”比作一只手,治污水就是“大拇指”。我市2014年开始强力推进这一治本之策,仅去年,各级财政投入建设资金27.5亿元,新增受益农户30.4万户,铺设各类管道3800余千米。建设中,我市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和城镇污水管网延伸、基础设施布局以及市域村庄布点规划有效衔接,做到处理标准提高、接户率提高、规划少折腾、投入少浪费,探索出污水接户纳管进厂处理、截污纳管处理及分散式生态终端处理等三种治理模式。
污水治理难,难在“毛细血管”的接入,需要对农户的卫生间、厨房和庭院地面“开膛破肚”,难免短时间影响农民生活;污水治理难,难在大部分管线埋入地下,工程质量容不得半点瑕疵;污水治理难,难在建设只是开始,运行维护才是关键。面对困难,我市各地积极创新办法:余姚实施PPP模式,建立项目建设、设施运行一体化管理体系;鄞州区租用污水处理临时终端,有效降低建设成本;慈溪、江北引进第三方开展飞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仅截住了污染源头,更让美丽乡村建设锦上添花。江北区洪塘街道鞍山村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完工后,充分利用处理后的污水,建设了一个生态湿地公园。在污水处理池上面建凉亭,经过处理的污水和山泉、雨水构成了水源,周边种上水生、湿生植物。一个曾经臭烘烘的烂泥塘摇身一变,成了我市首个村级生态湿地公园,既美化环境,又净化空气。
建管并举、重在管理。市农办社会发展处处长贾红军说:“随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的陆续完工,进行规范有效的运行维护,是项目后期的工作重点,一定要给污水处理设施找到‘好管家’。”据他介绍,各地将由建设部门或城管部门牵头,逐步构建县、镇、村、户、第三方专业运维公司五级联动运维管理的责任体系,完善运行维护机制,确保农村生活污水设施长久运行、规范使用,让这一民生工程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今年是我市农村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500个村要完成工程建设。到年底,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覆盖率、农村住户受益率分别要超过90%和70%。到时,四明大地水变洁净、塘归清澈,江南水乡韵味重现。
记者手记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直击农村环境质量的“痛点”,事关农村水生态环境的改善,事关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事关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今年,我市将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大规模建设,随之迎来更关键的后期维护。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使用寿命一般在2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管道老化、机器故障等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如何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的运行维护工作机制,将是接下来的难点和焦点。记者 何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