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委员热议五大政策支柱:政策在落地 信心有支撑
稿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16-03-04 11:30:45 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2016年全国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谈“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

政策在落地 信心有支撑

委员热议五大政策支柱:政策在落地 信心有支撑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开幕式结束后,政协委员信心满怀步出会场。 本报记者 李树贵摄

“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不过,中国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对此,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全国两会开幕之际,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他们从不同角度呼应坚持五大政策支柱,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宏观政策要稳稳定社会预期

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贾康认为,在财政措施上,仍然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赤字率,举债规模要有所扩大,必须突出重点,补短板,促进结构优化。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更多要从税外综合成本方面考虑,比如“五险一金”,还有其他一些隐性成本。在个人所得税改革方面,方向已经相对明确,即要把分类征收个人所得税推到分类与综合相结合,把工薪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集中在一起进行超额累进税率的调节。他今年递交了关于取消国债利息收入免税政策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华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沙振权递交了“减税收 削预算 确保供给侧改革取得实效”的提案,他认为,供给侧提供了价格适宜的优质商品,就需要需求侧对这些商品进行消化。为了刺激这部分需求,应当对个人消费者予以减税。

宏观政策的“稳”字,还体现在货币政策上。货币政策主要是调节总需求,除了用好针对总需求的政策以外,还要更强调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对《经济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人民币汇率会保持对一篮子货币的基本稳定,而且我国仍会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表示,今年他递交的提案还是关注防范金融风险。在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各类金融机构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要注意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他认为,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体现金融中介的效率,可以做得更为普惠、更广泛。

谈到稳健的货币政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说,目前实体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部分企业遇到困难,都希望能够获得较多信贷支持,因此今年的一、二月份信贷有所增长,中国人民银行也提出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当下信贷市场确实属于“比较强劲”,但这种情况反映了当前实体及金融的实际情况。

产业政策要准精准分类施策

针对问题,精准施策,才能给产业发展带来活力和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一直关注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他说,传统企业在购买重大技术装备对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时面临两难抉择:购买进口重大技术装备,某些急需设备税率偏高,造成企业负担较重;购买国产首台套设备,也存在国产技术尚不完备、使用存在风险、税率相对较高的问题。

罗富和委员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这很有针对性。他认为,针对关系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大技术装备问题,一方面要千方百计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大力创新,同时,要推行首批次财税激励政策,建立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认定制度,鼓励国内企业使用国产设备;另一方面,要对必须进口的关键设备适当降低相关税率,简化审批手续,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设备进口给予低关税的优惠,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

今年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去库存”,如何让政策精准发力?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许进坦言,在不同的城市,应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一、二线城市,如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目前面临的不是“去库存”压力,而是急需通过补库存、增加供给来缓解房价过快上涨的压力。“当前楼市库存的绝大部分,应该主要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它们才是真正需要化解库存的重点地区”。

许进委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保障好政策性住房上,让大多数低收入者有房住。而对于那些高价房、豪华房,可以让市场发挥作用。

微观政策要活 释放市场活力

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这些国家发展的方针政策与微观主体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只有放活微观政策,才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激发企业的发展热情和潜力。

对于如何增强农业企业的竞争力,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丰强认为,要发挥产业集群的带动效应,着力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辐射面广的农业现代化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型、成长型的但具有很好发展潜力的中小型农产品企业。

当前,很多农业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资金不足、融资难、投资风险大等问题。宋丰强委员建议,要创新与农户利益联结方式、增加贷款贴息额度,拓宽农业企业融资渠道。同时,利用“互联网+农业”进行农业资源整合,形成完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产业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原司令员华士飞一直关注西部地区的产业和企业发展。他认为,我国地区间资源禀赋差距较大,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这种情况必须改变,以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作为西部地区的企业,应该瞄准地区优势产业,集中优势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了打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取消一些行业或领域的进入门槛,推出一些政策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刘志彪建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重点运用产业政策,尤其是要注意巧妙地利用产业组织政策。在清理僵尸企业、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上,政府需要综合施策:一是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在资产价格公正评估、兼并收购、去产能、清理僵尸企业中的积极作用和内在功能;二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大对僵尸企业职工的技能再培训和培养;三是要加大在去产能、减轻地方政府债务、清理僵尸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考核权重,以改变地方政府官员政绩的目标排序结构,约束其经济行为。

改革政策要实 切实破解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大、范围广。今年的两会上,改革政策如何落地见效,受到全国政协委员的普遍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杨忠岐提出,近年来国家在科技领域投入力度非常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投入产出比不高是不争的事实,这就需要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让改革动力催生科研活力。具体而言,立哪些项、由谁来承担、由谁来评审验收,不少具体政策都需要完善。杨忠岐委员说,一方面要把钱用在刀刃上,通过改革让资金真正用在科研创新上和科研一线工作者身上。二是优化评价体系,不能只将是否发表论文、发表多少论文视为科研成效的评价因子,而应该主要评价“拿了国家的钱后的研发成果是否能给老百姓带来实际好处”。

“到目前为止,企业上市仍然程序较繁、时间较长、耗资较多,对绝大多数成长型企业来说,上市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全国政协委员、金澳集团董事局主席舒心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涵盖股票、债券和期货的市场体系,但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认可度较低。他建议,在金融体制改革中,要改变实体经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困难大的状况,必须对股票、债券和期货等资本市场进行一系列改革,以有效促进直接融资。他认为,企业上市从“核准制”向“注册制”改革过程中,要弱化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股票发行的行政审批,增强发行制度的弹性和灵活性,以降低股票发行成本,提高直接融资效率。

社会政策要托底 共享发展成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林水利工会主席盛明富认为,在我国经济“去产能”过程中,一些过剩产能比较集中的行业如钢铁、水泥、煤炭等,生产经营遇到了困难,一些企业的员工可能会下岗分流,一些“僵尸企业”面临破产倒闭。对这类人群,要特别关注他们的生活困难,出台一些社会政策保障他们的利益。同时,不能简单地以降低职工的“五险一金”等最基本的兜底的福利来降低企业成本。

提起这些年的变化,来自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全国政协委员贺颖春颇有感触,“这些年,我们县里城乡社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都覆盖了。我是一名教师,我们县在全面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县财政自筹资金将学前幼儿和高中生全部纳入免补范围,并为农牧村寄宿学生发放交通补助,实行了‘三免两补’15年免费教育政策”。她告诉记者,算下来,一个学生每年至少能减免上千元的负担,能让农村孩子学习更无后顾之忧。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认为,“去产能”意味着要清理僵尸企业,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需要再就业的人群,这个人群从失业到就业需要一定时间,也有的可能很难再就业,这就需要我们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战中提前做好政策准备。她强调,还要给贫困人口的生活“托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难点在贫困的农村,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这些地区脱贫的过程中,要防止困难人群因病因灾等再次返贫,对他们的看病、就学、异地搬迁等,要给予更多政策倾斜,保障最困难人群的生活。”

社会政策托底,守住民生底线,就会让更多人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共同小康的梦想。

(文/本报记者 王 晋 周 琳 郑 彬 常 理 杨开新 梁 婧)

编辑: 崔燕

委员热议五大政策支柱:政策在落地 信心有支撑

稿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16-03-04 11:30:45

全国政协委员谈“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

政策在落地 信心有支撑

委员热议五大政策支柱:政策在落地 信心有支撑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开幕式结束后,政协委员信心满怀步出会场。 本报记者 李树贵摄

“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不过,中国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对此,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全国两会开幕之际,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他们从不同角度呼应坚持五大政策支柱,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宏观政策要稳稳定社会预期

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贾康认为,在财政措施上,仍然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赤字率,举债规模要有所扩大,必须突出重点,补短板,促进结构优化。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更多要从税外综合成本方面考虑,比如“五险一金”,还有其他一些隐性成本。在个人所得税改革方面,方向已经相对明确,即要把分类征收个人所得税推到分类与综合相结合,把工薪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集中在一起进行超额累进税率的调节。他今年递交了关于取消国债利息收入免税政策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华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沙振权递交了“减税收 削预算 确保供给侧改革取得实效”的提案,他认为,供给侧提供了价格适宜的优质商品,就需要需求侧对这些商品进行消化。为了刺激这部分需求,应当对个人消费者予以减税。

宏观政策的“稳”字,还体现在货币政策上。货币政策主要是调节总需求,除了用好针对总需求的政策以外,还要更强调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对《经济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人民币汇率会保持对一篮子货币的基本稳定,而且我国仍会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表示,今年他递交的提案还是关注防范金融风险。在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各类金融机构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要注意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他认为,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体现金融中介的效率,可以做得更为普惠、更广泛。

谈到稳健的货币政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说,目前实体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部分企业遇到困难,都希望能够获得较多信贷支持,因此今年的一、二月份信贷有所增长,中国人民银行也提出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当下信贷市场确实属于“比较强劲”,但这种情况反映了当前实体及金融的实际情况。

产业政策要准精准分类施策

针对问题,精准施策,才能给产业发展带来活力和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一直关注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他说,传统企业在购买重大技术装备对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时面临两难抉择:购买进口重大技术装备,某些急需设备税率偏高,造成企业负担较重;购买国产首台套设备,也存在国产技术尚不完备、使用存在风险、税率相对较高的问题。

罗富和委员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这很有针对性。他认为,针对关系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大技术装备问题,一方面要千方百计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大力创新,同时,要推行首批次财税激励政策,建立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认定制度,鼓励国内企业使用国产设备;另一方面,要对必须进口的关键设备适当降低相关税率,简化审批手续,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设备进口给予低关税的优惠,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

今年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去库存”,如何让政策精准发力?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许进坦言,在不同的城市,应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一、二线城市,如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目前面临的不是“去库存”压力,而是急需通过补库存、增加供给来缓解房价过快上涨的压力。“当前楼市库存的绝大部分,应该主要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它们才是真正需要化解库存的重点地区”。

许进委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保障好政策性住房上,让大多数低收入者有房住。而对于那些高价房、豪华房,可以让市场发挥作用。

微观政策要活 释放市场活力

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这些国家发展的方针政策与微观主体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只有放活微观政策,才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激发企业的发展热情和潜力。

对于如何增强农业企业的竞争力,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丰强认为,要发挥产业集群的带动效应,着力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辐射面广的农业现代化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型、成长型的但具有很好发展潜力的中小型农产品企业。

当前,很多农业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资金不足、融资难、投资风险大等问题。宋丰强委员建议,要创新与农户利益联结方式、增加贷款贴息额度,拓宽农业企业融资渠道。同时,利用“互联网+农业”进行农业资源整合,形成完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产业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原司令员华士飞一直关注西部地区的产业和企业发展。他认为,我国地区间资源禀赋差距较大,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这种情况必须改变,以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作为西部地区的企业,应该瞄准地区优势产业,集中优势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了打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取消一些行业或领域的进入门槛,推出一些政策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刘志彪建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重点运用产业政策,尤其是要注意巧妙地利用产业组织政策。在清理僵尸企业、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上,政府需要综合施策:一是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在资产价格公正评估、兼并收购、去产能、清理僵尸企业中的积极作用和内在功能;二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大对僵尸企业职工的技能再培训和培养;三是要加大在去产能、减轻地方政府债务、清理僵尸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考核权重,以改变地方政府官员政绩的目标排序结构,约束其经济行为。

改革政策要实 切实破解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大、范围广。今年的两会上,改革政策如何落地见效,受到全国政协委员的普遍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杨忠岐提出,近年来国家在科技领域投入力度非常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投入产出比不高是不争的事实,这就需要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让改革动力催生科研活力。具体而言,立哪些项、由谁来承担、由谁来评审验收,不少具体政策都需要完善。杨忠岐委员说,一方面要把钱用在刀刃上,通过改革让资金真正用在科研创新上和科研一线工作者身上。二是优化评价体系,不能只将是否发表论文、发表多少论文视为科研成效的评价因子,而应该主要评价“拿了国家的钱后的研发成果是否能给老百姓带来实际好处”。

“到目前为止,企业上市仍然程序较繁、时间较长、耗资较多,对绝大多数成长型企业来说,上市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全国政协委员、金澳集团董事局主席舒心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涵盖股票、债券和期货的市场体系,但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认可度较低。他建议,在金融体制改革中,要改变实体经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困难大的状况,必须对股票、债券和期货等资本市场进行一系列改革,以有效促进直接融资。他认为,企业上市从“核准制”向“注册制”改革过程中,要弱化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股票发行的行政审批,增强发行制度的弹性和灵活性,以降低股票发行成本,提高直接融资效率。

社会政策要托底 共享发展成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林水利工会主席盛明富认为,在我国经济“去产能”过程中,一些过剩产能比较集中的行业如钢铁、水泥、煤炭等,生产经营遇到了困难,一些企业的员工可能会下岗分流,一些“僵尸企业”面临破产倒闭。对这类人群,要特别关注他们的生活困难,出台一些社会政策保障他们的利益。同时,不能简单地以降低职工的“五险一金”等最基本的兜底的福利来降低企业成本。

提起这些年的变化,来自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全国政协委员贺颖春颇有感触,“这些年,我们县里城乡社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都覆盖了。我是一名教师,我们县在全面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县财政自筹资金将学前幼儿和高中生全部纳入免补范围,并为农牧村寄宿学生发放交通补助,实行了‘三免两补’15年免费教育政策”。她告诉记者,算下来,一个学生每年至少能减免上千元的负担,能让农村孩子学习更无后顾之忧。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认为,“去产能”意味着要清理僵尸企业,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需要再就业的人群,这个人群从失业到就业需要一定时间,也有的可能很难再就业,这就需要我们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战中提前做好政策准备。她强调,还要给贫困人口的生活“托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难点在贫困的农村,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这些地区脱贫的过程中,要防止困难人群因病因灾等再次返贫,对他们的看病、就学、异地搬迁等,要给予更多政策倾斜,保障最困难人群的生活。”

社会政策托底,守住民生底线,就会让更多人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共同小康的梦想。

(文/本报记者 王 晋 周 琳 郑 彬 常 理 杨开新 梁 婧)

编辑: 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