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市级动态 正文
这些年 宁波因为水利建设变得更美好
http://nbwsgz.cnnb.com.cn  宁波五水共治网   2016年02月22日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水利建设又给市民留下了许多期许。但是回望过去的五年,市民们会发现在“五水共治”和“治水强基”冲锋号角中,宁波水利给市民带来了一连串的收获和变化。身边的河水清了,景变美了,生活更惬意了。台风来了,家门口没有积水了。好多东西,一夜之间变成了现实,让居民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让我们重新来温习一下过去五年宁波水利给市民交出的一张张合格答卷吧。

  给市民铸起一道道安全线

  据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以来,我市水利重点开展以“江河堤防工程”、“骨干排涝工程”、“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为内容的“治水强基”工程建设,初步建成“上蓄、外挡、中疏、下排”的防洪治涝工程体系。

  在工程措施建设上,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甬江防洪工程累计建成标准堤防296公里,中心城区防洪(潮)能力达到百年一遇,各县(市)城区除余姚市外,防洪能力均达到50年一遇;二是系统实施了鄞东南、江北镇海、慈溪、北仑、象山等平原的流域和区域性骨干排涝河道整治,基本形成平原主干排涝框架,应急启动甬新泵、铜盆浦泵、新泓口泵、保丰泵等5个沿江强排泵站建设,新建城区排涝能力基本达到20年一遇,其他城区排涝能力约10年一遇左右,让城区的抗洪能力更强;三是全面开展水库除险加固和山塘分类治理,基本完成三溪浦、黄坛和东钱湖三座中型水库和85座小型水库(含纳入全国规划的40座)的除险加固,全面消灭了三类坝,水库除险加固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完成2700多座山塘的分类治理和670座万方以上屋顶山塘治理;共整治山区小流域250公里,一半以上有防洪任务的乡镇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及以上。

  非工程措施方面,随着数字防汛、智慧水利信息平台、水雨情遥测系统和重要水利工程监控系统的建设,及防汛防台工作预案、基层防汛防台体系的不断健全,洪水风险图的试用,我市已基本形成了集监测、预报、预警、防汛指挥和应急抢险等综合防洪减灾非工程体系,防汛防灾的社会管理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给市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去年宁波受到了多次台风的袭击,市区基本上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积水,市民生活正常。说起这些,多名市民说,这些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没有想到一转眼就变成了现实。

  水环境提升市民得实惠

  记者梳理过去五年宁波水利的发展发现,宁波人的饮水环境便面提升,并且保障力度也更上层楼。

  据来自市水利局的消息,过去五年,以建设引曹北线接纳体为主的水源工程为重点,基本建成慈溪郑徐水库、余姚临海浦海涂水库,新增引水调蓄库容约6000万立方米,引曹北线工程效益得到更大发挥。与绍兴市新昌县合作建设的钦寸水库工程顺利开工建设,跨境合作开发水资源取得重大突破;水库群联网联调(西线)工程启动实施;工业水厂供水范围和供水量逐步扩大,分质供水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农民饮用水改善提升人近百万人,全市安全覆盖率已超过95%。

  另据介绍,以服务农业“两区”为目标的区域集中化农田水利系统建设继续推进,全市灌溉面积增加到31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2%,基本完成亭下、四明湖等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8万亩,农业旱涝保收能力稳步提升。全市多年平均供水能力维持在27亿立方米,基本保障了“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水生态让甬城遍开文明花

  据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以来,我市被列为全国首批46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明确用水总量等“三条红线”。累计推进33个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建设,全市重要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水质达标率为100%;。

  除此之外,水资源安全预警体系得到逐步完善,78个水功能区88个水质监测断面开展水质监测,白溪、横山、亭下、皎口等9座大中型水库实现了水质实时监测设施,县级以上饮用水水质实时预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推进实施了19个乡镇、223个村庄的水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完成生态河道治理超过1000km,全市农村河道治理率达到60%;以姚江为主要水源的跨区域生态调水工程继续发挥效益,通过完善调水方案,中心城区生态调水量年均超过1亿立方米。

  同时,水利部门还进一步完善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推行河道分级管理和“河长制”管理模式,重新修订《三江河道管理条例》及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使得全市水工程建设管理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全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三条红线”指标按县分解落实,用水总量年均增长控制在2%左右,单位GDP用水量年减少11%,实现了GDP高速增长下的用水量低增长;智慧水利初具规模,水利数据中心建成投用,数字防汛、数字原水、数字三江、水资源调度、市区河道调水等系统得到开发应用,智慧水利数据服务中心及宁波市智慧水利综合平台初步构建,水利信息化系统框架及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未来五年甬城将更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未来五年,我市水利工作以民生特质这个抓手,进一步让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今后五年,是我市洪涝治理的关键时期,要突出甬江流域这个重点,坚持流域共治、分级设防、洪涝分治、蓄分同步、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的治理思路,我市水利部门将在多个方面下功夫。其中包括建设葛岙水库,对四明湖水库进行扩容;实施东钱湖北排,对横溪水库、溪下水库等中型水库的泄洪设施进行改造;继续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塘的分类整治。还有就是对姚江奉化江及其主要支流进行堤防加固,尽早实现三江干流堤防防洪封闭洪水归槽;实施300公里以上山区小流域治理,全面完成乡镇的防洪达标,完成50%以上村庄段的堤防治理;继续实施海塘除险加固和非标塘达标建设。

  还要建设海绵城市。宁波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提出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将达到420平方公里,预计新增涝水转移量约5000万立方米,要通过采取渗、蓄、排等多种方式实现径流零排放。七是落实非工程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开发适应洪水的新理念,分级承担适度的洪水风险;落实超标准洪水应对措施,努力做到“两保”(保出行,主要道路、铁路等交通畅通;保生活,水、电、气、通信等设施安全)、“三预”(监测得到、预报得准、预警到位)、“四到位”(党员干部人员到位、抢险救灾物资到位、汛情灾情信息到位、互帮互助温暖到位)。

  未来五年,我市还将实现新增加供水能力2.2亿立方米,基本解决城乡供水紧张问题。特别是2016年底,将在全市范围内消灭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确保农村人口有水喝、喝好水。针对我市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低、小、散、乱”的布局情况,将打通灌溉的“最后一公里”和排涝的“最先一公里”,提高我市农田旱涝保收能力。围绕建设市级旱涝保收示范区,通过系统规划、集中连片、全面配套,建成“能灌、能排、生态”的高标准农田6万亩,并新增农田节水面积10万亩和灌溉面积7.5万亩。

  未来五所,宁波作为江南水乡,又是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第一批试点城市,还百姓一泓碧波清流也纳入到了具体计划,特别要求各地要以美丽村庄水环境整治为点、骨干排涝河道工程生态提升为线、以镇乡水环境整治为面,试点带动、流域互动,早日建成北仑芦江原生态河道保护工程、百里生态姚江等一批试点示范工程。

  到2020年,我市水利投资将达450亿元以上,需要征用的土地数量多达3.4万亩以上。总而言之,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基本解决防洪排涝安全和水资源保障问题。届时,又有一个宏伟蓝图出现在市民面前,甬城将会因为水利而变得更加美好。

  □宁波晚报 记者边城雨通讯员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