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县(市)区动态 正文
北仑:谁来把好治水“最后一关”?
http://nbwsgz.cnnb.com.cn  宁波五水共治网   2016年01月22日

  治水是一场系统且漫长的硬战。自我省大力推进“五水共治”以来,各地掀起治水热潮。可下大力气治水,河水返臭、偷排漏排等现象却屡见不鲜。人与江河共生。作为临港工业密集的港口城市,北仑较早便遭遇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紧缺的难题,面临比其他区域更加强烈的治水愿望和更为突出的治水难度。

  早在2011年,北仑率先探索治水课题,投入10亿元全面治理内河。去年,北仑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市)区,成为我市唯一入选县(市)区,而其创新做法,也被水利部作为成功经验向各地推广。

  北仑沿山大河

  资金、人力、物力,一个都不能少

  ▶北仑区域由4大独立水系构成,共有各类河道535条,总长635公里,河面面积1400万平方米。北仑对辖区每条河流都进行了地毯式排摸,逐项汇总登记拍照,并建立河道“病历卡”,然后组织多方力量,多方会诊,在排查周边污染源、分析黑臭及水质状况较差成因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一河一策”方案。

  河湖管护,需“城乡一盘棋”。2012年,北仑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成立了县级河道管理机构———北仑区河道管理处,各街道、乡镇也相继成立了河道管理所,形成了区、街道(镇)两级河道管理网络。同时建立完善河道保洁养护实施方案和考核管理制度,把河道保洁纳入对街道、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使河道管理职责进一步清晰明确。

  河道的日常保洁,也同样投入重金。北仑区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500万元,各街道、乡镇落实配套资金450万元,专项用于河道长效保洁养护,并实行单独核算、专帐管理。目前,北仑组建了38支342人的保洁队伍,配备120条保洁船只,对河面实行8小时动态保洁。

  北仑水利部门组织网友到沿山大河督查河道水质情况

  生态治水,治水理念再审视

  ▶目前,北仑已人工种植“水生植物”8.5万平方米,通过在芦江水系、岩泰水系、小浃江水系等主要水系放养鱼苗,维护水体生态平衡;实行“人工生态浮岛技术”,以小浃江、东泰河、中河为主,利用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消化、分解水中污染物,实现“富营养水体”生态治理,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河道自然生态功能。

  通途路南河位于泰山路与中河路交界处。以前,河道水体交换不足,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再加上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河水富营养化严重,部分水域常会爆发蓝绿藻。经过生态治水,这样的景象现在再也看不见了,如今的通途路南河水域水体透明度在1.5米以上,水体清澈、水草碧荫。

  北仑区有关领导认为,生态治水是一个城市发展前瞻性的方向,这不仅可以倒逼产业转型,更能通过治水,去提升一个城市品位,让市民共享治水成果。“家门口的河水清岸绿,大家闲暇之余,在河边走走是一种享受。”

  去年年初,北仑投入450余万元将中河3条支河定向河、通途路南河、岩西连河作为试点河道,首次尝试以水生态系统重构为核心的河道水质提升与生态修复工程,城中河道水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北仑梅山大河

  维护治水成果,亟需唤醒环保自觉

  ▶作为老水利人,石补立认为,治水是一个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过程,除了花时间、花精力、花重金治水,唤醒公众的环保自觉,也非常重要。“我们可以人为地修复河道生态,但是公众的环保意识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更是一个急需普及的过程。”

  元旦假期,北仑区河道管理处处长郑静辉并没有休息。他刚刚处理好一起集卡车司机偷倒废油入河的事件。常年在北仑范围内运营的集卡车有万余辆,占了全市集卡车数量的80%,集卡车司机乱倒废油的现象屡禁不止。

  去年,北仑两级河道管理机构在检查中发现河道管理各类问题271处,均反馈到所在的街道、乡镇,并派专人紧盯整改落实。城中村集聚的内河保洁,也是难上加难。笔者在走访了解到,一个城中村,本地人口不到2000人,可外来人口却往往有万余人,乱丢垃圾,餐饮从事者乱倒餐厨废水垃圾非常普遍

  “一个晚上的功夫,干净的河面上便多了许多垃圾。”梅满根和王安华是城区河道的保洁员,每天上午6点半便要开始工作,实行8小时动态保洁,风雨无阻,节假日也不休。梅满根说,每天上午一船垃圾,下午一船,周末的时候最多。“城中村附近有人吃个早餐,把塑料袋随便一扔,就飘到河里了。”

  北仑小浃江

  据介绍,今年北仑区不仅要大力推进一批重点防洪工程建设,完善防洪排涝体系,还将继续推广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在岩泰、芦江等河道开展水生态治理与修复、原生态水域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摸索出适应北仑实际的科学治水之路。同时要创新和完善河湖管护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日常监管体系;完善“河长制”,探索河长制与河道管理机构的有机融合;构筑新型的涉河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完善涉河长效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