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市级简报 正文
象山坚持“治、转”双脚走
践行畜禽养殖科学发展之路
http://nbwsgz.cnnb.com.cn  宁波五水共治网   2015年11月25日

  “五水共治”工作以来,作为农业大县的象山,畜禽养殖业首当其冲成为整治的重要领域。全县1657家畜禽养殖场(户),截至现在已累计拆除1034家,面积达43.92万平方米,基本肃清河道的污染源,比原定的2016年完成畜禽整治计划提前了1年零2个月。象山在大刀阔斧整治畜禽养殖场的同时,一方面妥善安排养殖户转产转业,一方面因地制宜实行科学养殖,确保了畜牧产业的有序发展,也保证了县域市场的肉蛋供应,使该行业与社会的发展得到互赢。

  一、大力实施畜禽治理,坚决去除水环境污染源。在2014年整治679家(拆除622家,整改57家)畜禽养殖场所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全县已拆除畜禽养殖场412家,拆除面积19.59万平方米,完成重点整改畜禽养殖场45家。为确保整治到位,象山加强联合执法,农业、环保、城管、水利局等开展三次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春雷行动”专项联合执法检查,从源头上有效遏制、规范排污行为。拔除西周镇、涂茨镇、黄避岙等乡镇10余个“钉子户”,制止关停了定塘镇、墙头镇、高塘岛乡等乡镇17个养殖场的复养行为。

  二、高度重视转产转型,妥善解决治理扫尾工作。畜禽养殖场所拆除后,象山及时跟进拆后生态修复工作。对拆除后的养猪场地块实施逐地块甄别,制定土地生态修复方案,采取宜耕则耕,适树补植等办法,使受养殖污染的土地“休养生息”,并限期做好拆除建筑垃圾清除和粪便废水就地利用工作,杜绝次生污染现象。同时,指派专业人员安全破拆分布在东陈乡、鹤浦镇、墙头镇等乡镇的40个存在安全隐患的畜禽场遗留沼气池。截至目前已复耕430亩,绿化15.27万平方米。象山还积极跟进畜禽产业人员的转产转业,在引导帮助养殖户向生态高效农业转产的同时,鼓励其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全县已转产养殖户650余户,实现转业人数800余人。如丹西街道养猪户张宝兰、鹤浦镇养猪户陈阿顺在猪场拆除后,自己办起了老年公寓服务社会;丹西街道郑照荣退养转产,向第三产业发展,销售油漆等装潢材料。

  三、因地制宜科学养殖,确保畜禽产业有序发展。象山的畜禽养殖整治工作并不是一味的拆除,如何既要保证水环境,又要保证市民的肉蛋供应、养殖户经济效益?象山农林部门积极探索推行“水禽岸养”等新型养殖技术。将白鹅、鸭子等水禽“乔迁”到陆地,利用小水池、喷淋等方法为水禽提供饮水及梳理羽毛等用水,并通过建立养殖场用水生态处理系统,避免了养殖粪污对水源水质造成污染。根据试验地——文杰大白鹅养殖有限公司几年的采集数据表明,通过生态循环处理的养殖场用水COD仅为48mg/L,完全可以循环利用,实现养殖用水零排放。与传统养殖比较,35万只种鹅、蛋鸭岸养每天可减少70吨粪便、350吨污水排入水域,全县可减少60多处河道、池塘、水库免受污染,水禽岸养模式有效减低养殖对水环境的污染。与此同时,“水禽岸养”模式还有效地降低饲料消耗,减少水禽发病、死亡情况,获得稳产高产的生产性能。岸养1000只浙东白鹅种鹅比传统养殖增收经济效益3万元左右,实现经济发展、环境效益“双赢”。目前,象山县已推广浙东白鹅、蛋鸭等“水禽岸养”近35万只,其中浙东白鹅种鹅已达到90%,实现经济发展、环境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