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宁海县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坚持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转型升级与保证市场供应有机结合,通过产业宏观调控、中观治理、微观处置,推动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确保行业减量、提质、增效,有效保证市场供应。目前,宁海城乡市场生猪月供应量达1.5万头,禽类22.2万羽,市场价格稳定,百姓菜篮子供应充足。
一、宏观调控,“生态”前导,撬动“政策杠杆”降低数量。一是摸清老底,出台新政。宁海县通过组建专门调查队伍,对全县2457家畜禽养殖场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结构性质等,一一进行现场踏勘,摸清家底,分类造册。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征询各方意见,制订了《宁海县生态畜牧业优化布局方案》、《宁海县畜禽养殖污染重点区域生态整治实施方案》和《宁海县畜禽养殖场生态化治理技术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生态治理”的新策新规。二是自我加压,加速进程。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建立了县、镇、村三级治理机构。通过实行日常督查、月度验收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生态综合评价方法,将治理工作列入各乡镇(街道)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按照《宁海县畜禽养殖污染生态整治工作考核办法》,强化工作责任,促使各地以生态为导向,纵向作比较、横向找差距,在自我加压、争先创优中加速工作进程。三是资金保障,主动停养。为确保治理工作快速推进,宁海县安排7200万元畜禽生态整治专项资金,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按照《宁海县畜禽养殖污染生态整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关停奖补政策方式,对按时清退、拆除的予以补偿和奖励,实现变“被动整治”为“主动停养”。奖补资金核发严格程序、阳光透明,每批次发放前均在《今日宁海》报刊公示,目前已发放关停奖补资金4121.5万元。
二、中观治理,“实效”推进,借力“科技驱动”提升质量。一是抓牢“禁养区”畜禽退养工作。严格按照“三个一律”要求,对低小散乱、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场实行“关、停、转、迁”;按“清三河”达标县要求,强化水源地保护及河道环境整治,将46条县级河长制河道两岸100米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列入重点关停对象。原计划畜禽养殖场关停814家,目前已关停1241家,有716家畜禽养殖场通过了县级关停验收,在畜禽退养中共拆除栏舍面积46.82万平方米,减少生猪存栏6.6万头、家禽72.82万羽。二是抓实养殖场生态化治理工作。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培训,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对规模养殖业主进行相关政策解读和治理技术讲座,涉及全县242场户、317人次;在生态治理中要求做到“一场一策”,由县畜治办牵头,组织农林、环保、畜牧兽医等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生态化治理的养殖户上门进行服务,指导其制订完善治理方案,并进一步督促养殖户按照方案具体实施治理。要求养殖户签订《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责任告知承诺书》,突出养殖业主治理主体责任,通过《养殖承诺》,提高养殖户环保自律意识。随着污染整治工作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原计划保留的生猪年存栏50头以上462家生态化治理养殖场中,经优胜劣汰后仅保留190家,截至今年10月底,其中的133家已完场地治理、设施修复改造和标准化提升。目前,全县存栏生猪仅14.7万头。三是抓好养殖业产业链延展。加快建设家庭农场、农业园区等载体建设,积极引导养殖企业进行农牧结合的多产业联合生产模式,在养殖户中引进中科院亚热带研究所“稻草十孤尾藻”养殖废水治理模式,配套建立1250亩猕猴桃、花木、毛竹基地,同时把畜禽养殖治理与“菜篮子”工程结合起来,做好市场保供,推广水禽旱养技术,有机蔬菜无土水培,鱼水互养模式等,借力“科技驱动”有机延展农业产业链,有效提升产业质量。
三、微观处置,“循环”利用,拓展“长效空间”优化效益。一是加快建立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置。积极推进畜禽粪便收集处置中心建设,按照“户聚、村收、片处置”的模式,对畜禽粪便统一收集、集中处置,畜禽粪便收集处置中心实现片区全覆盖,目前已建成宁海县绿丰生态有机肥有限公司等3个畜禽粪便收集处置中心,收集清运猪粪2.5万吨。收集范围覆盖全县18个乡镇(街道)150多家畜禽养殖场(户),年收集能力达3万吨,年生产有机肥2.1万吨,有效地解决了“五水共治”大环境下养殖场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问题。二是加快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置。目前已建成一家年处理病死动物3.5万头,年处置量达3000吨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置中心。按照全县统一收集,集中处置方式,以高温杀菌和生物发酵降解技术,将病死动物加工处理成有机肥原料,进行生态循环再利用。今年7月,动物无害化处置中心已正式投入运营,下一步将继续完善死动物无害化处置和收集体系建设,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三是加快建立沼液综合利用服务平台。通过农牧结合的方式,将沼液通过管道输送邻近粮食功能区、果树蔬菜基地。通过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企业承包经营运作的方式,成立了宁海县“向农”沼肥配送中心。鼓励基地建设沼液储存池,通过沼液专用车配送到基地,目前,宁海县有沼气池3.1万立方米、田间沼液储存池1.5万立方米,沼液车18辆,已配送沼肥达6.8万吨,在进一步提高沼液的贮存和运输能力的基础上,全面实现沼液完全充分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