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重要的工业强区之一,地处临江靠海的“风水之地”,面临比其他区域更加强烈的治水愿望和更为突出的治水难度,北仑区围绕“五水共治”中心工作,坚持以法治理念为指引,打好“法治组合拳”,做到部门联合、密切协作、多措并举,依法治水、科学治水、法治护航治水工作成效初显。如今,区域已全面消除垃圾河、黑臭河,多数河段达到Ⅳ类水质标准,“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初步展现,治水工作赢得了各级领导肯定和群众普遍认可。
一是坚持普法先行,创新依法治水“山海线”。根据区域临江靠海、山海相依的地理特点,在4条法治文化森林游步道和洋沙山百米海景法治文化长堤、梅山岛内沿海岸线增设“五水共治”法制宣传栏,以及洪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三法”宣教大理石铭牌;在梅山岛内沿海岸线新投放蓝色海岛法治宣传巴士11辆,全车喷绘法治标语、漫画40余条。发挥网络传媒优势,在北仑法治网开辟《五水共治——我们在行动》专栏,实时更新“五水共治”法律法规及最新动态。以“北仑普法”微博、微信公共平台、主城区32块LED电子显示屏为载体,选登“五水共治”法律知识50问等相关知识,加强对水环境整治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例的宣传,积极营造“治水为大家、治水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二是坚持社会发动,划分依法治水“责任田”。在区内工业社区、非公企业和“两新”组织中,积极推广新碶街道大港社区开展的379家企业共同签订“生态治水六约”、自认责任田的经验做法,引导其切实增强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带头治污减排。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主动参与治水,有效推动成立各类亲水护水志愿服务队,坚持开展“助力五水共治保护美丽河道”、“保护母亲河,寻找污水源”、“五水共治,童力同行”等系列保护水生态环境活动,推动全员深化治水护水节水理念,争做“五水共治”的宣传者、实践者、监督者。积极推进建立环境促进会,形成以水环境执法人员、环保志愿者、社会义务监督员和村(社区)、企业治水监督员“四位一体”的水环境“眼”,努力形成多方联动、全民参与、共治共管的浓厚治水氛围,确保“五水共治”工作声势不小、力度不减、亮点不断。
三是坚持铁腕推进,打响依法治水“攻坚战”。铁腕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和涉水重污染行业整治等专项行动。每年不惜牺牲30亿元工业产值,累计拆除城区热电、焦化、钢铁等大型工业设备4座,关闭大型化工企业2家,关停善高化学、华光不锈钢等大中型企业10多家,集中连片整治大碶五岭墩、小港丁家山片区等中小微落后产能企业300多家。其中今年关停淘汰铸造、五金制造、热处理等小、散企业40余家,淘汰粘土砖瓦厂6家,削减产能1.2亿块/年。全面完成造纸、印染、化工、酸洗、化纤、废塑料加工等6个涉水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共投入整治资金近7亿元,关停企业51家、整治提升70家。全面巩固畜禽养殖整治提升成果,组织对321家关停转产场开展“回头看”,坚决防止农村畜禽养殖反弹回潮,并对全区7家保留养殖场实施长效治污管理和检测巡查,对2家不能稳定达标企业进一步实施关停转产。强化源头控污管理,依法建立排污许可证管理、排污权有偿使用及交易、刷卡排污等总量控制制度,首批60家重点排水企业安装刷卡排污设备,被列入全省19个总量控制制度改革创新示范点之一。
四是坚持执法必严,设置依法治水“警戒线”。加强重点河网水系区块网络化排查,深化对入河排污口的堵截排查,深入开展问题河道“回头看”、黑臭河周边企业排查等专项行动。今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036人次,排查工业企业900多家,查排问题排污口100多个,发现问题企业70家,立案查处违法企业19家。组建专门队伍,强化涉水执法,加大涉水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借助我区试点综合行政执法的有利条件,将涉水违法行为分为两大类:工业企业污染水体行为由区环保局实施查处,其它涉水违法行为由区城管执法局实施查处。依法开展河面清障和违建拆除等“重拳行动”。今年共清除竹树桩1.2万余根,地(虾)笼4845只,打捞沉船15艘,拆除涉水违章建筑162处37.7万平方米。全面开展近海“一打三整治”,按规定拆解涉渔“三无”船舶108艘,清理整治违规、违禁渔具1100多顶。加大对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惩治力度。去年来,全区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逮捕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案件3件13人,批准逮捕2件11人,提起公诉3件13人,涉及污染环境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等3个罪名,严厉打击偷排漏排违法行为,有力地震慑了危害水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
五是坚持治管并重,共奏依法治水“同心曲”。依法建机立制,进一步明确常态长效管理职责。出台治污水、“清三河”、城镇排水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运行维护等系列专门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以及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意见和农村小型工程建设管理等相关制度,严格建设程序,明确相关责任,规范项目实施,保障工程质量,完善监管机制和保廉体系建设。坚持依法治水,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在区级层面率先成立河道管理处,各街道(乡镇)相应成立河道管理所,实施全区河道日常保洁及河岸绿化养护管理。依法建立“两级管养,属地为主”的城镇排水设施长效管理机制,在各街道(乡镇)相应成立市政设施管理站,统一对市政及涉水基础设施进行日常管养。探索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建立高效水政执法体制,强化公安警力执法保障及司法机关法律支撑作用,初步建立水务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机制,建立推进治水的绿色政策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