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构建三大监督体系,全程立体式督查“五水共治”工作,确保了进度不走样、工程不拖沓、质量保证化、成果实效化,成为工作利器。特别是今年5月份推出的《每周聚焦》电视曝光栏目,进一步将监督工作推向社会,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在提高了“五水共治”各责任部门工作干劲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全民关注、参与“五水共治”的热情,在象山半岛大地掀起了“五水共治”新高潮。
一、构建强大的系统督查体系。今年初,在全县抽调副局级干部3名、中层后备干部3名,与原有的督查组工作人员进行融合,成立3个督查室。夯实督查工作基础,构建强大的系统内部督查体系。一是开展专项督查。对“清三河”达标县创建的摸底工作、黑臭河整治、治水项目工程、河长水务员制度落实进行专项督查。专项督查工作因其注重目的性和计划性,普遍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建议,确保了工作正常化、秩序化。二是开展例会督查。每周召开一次督导组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五大专业组工作协调会议,对全县“五水共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督查单的形式,下发相关责任部门责令修正。如年初,督查中发现的工程审批环节拖沓问题,在督查工作推进会上,严令审批单位开展自查自纠,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间。三是开展对账督查。督查室以任务责任书、作战图、月度工作报表、时间节点等账单赴实地进行对照督查,发现实际情况与账单不符,要求说明情况,查找原因,并勒令相关责任单位采取补救措施,以确保全县“五水共治”工作不走样。
二、实施有力的领导督查机制。领导督查机制是指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等县级机构开展的督查工作。领导督查包括工作视察调研、专报批示、制度督查等。领导督查的实施,化解了各类矛盾,消除了工作的难点,加速了工作的顺利推进。一是现场办公。今年以来,县级各机构的主要领导开展工作视察近20余次,并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爵溪街道辖区内的燕山河污染严重,因涉及各种利益,工作开展不下去,县委书记、县长等主要领导开展现场办公,促使燕山河治理顺利开展。针对领导视察中发现的石浦纬四路河、晓塘乡双联峙养殖小区污染问题,县委、县政府发出整改令,现各项治理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领导还带头践行河长制,推动河道治理进程。二是下发“三色”督查令。象山县治水办上报专报,经领导书面批示,由县委、县政府下发“三色”督查令,责令相关部门加紧整改。同时,领导还在网络舆情、群众来信的材料作出批示,将群众建设性意见付诸工作中。三是开展制度督查。县人大、县政协开展代表委员走访督查,形成提案、社情民意,对各责任部门进行督查。县纪委推出“电视网络问政会”,通过电视直播、市民互动的形式,对“五水共治”工作进行有力监督。县组织部门对参与治水的干部形成考核机制,敦促干部全力以赴参与治水工作。县委宣传部开展治水模范宣传活动,进一步向社会宣传治水正能量。
三、推动全民参与的社会督查工作。象山不断强化社会监督体系,让广大的群众参与到治水工作,扩大群众在治水工作中的话语权,对各责任部门形成了巨大压力,促使象山治水工作不断推向深入。1、媒体监督,向社会亮丑。今年五月份,县电视台推出《今日聚焦》栏目,将曝光的内容逐步引向“五水共治”的工作难点、重点处,目前已曝光6期。《今日象山》开辟“记者看治水”、“河长笔记”、“五水共治进行时”等栏目,目前已累计报道100余篇。媒体曝光的问题,由县治水办乃至县委督查科对责任部门下发督查整改书,令其限期整改,并根据整改实效在媒体上进行反馈。2、网络互动,号召市民为“五水共治”工作找茬。网络论坛上,推出“百姓话治水”栏目,公众在网络上对“五水共治”工作进行热议并反映各类问题。公益组织“蚂蚁力量”通过网络、微信平台号召广大市民寻找身边的黑河、臭河、垃圾河,经发现的河道线索将转交县委、宣传部、治水办等部门加以曝光,要求整改。3、设立信访室,开通举报热线电话,受理群众各种诉求。县治水办专门配备工作人员,大力实施信访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来电、来信、来访、网络投诉信息阳光化。一年来,群众反映的问题通过县治水办这个二传手交由相关责任部门处理,化解了矛盾,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工作,也提高了治水工作全民的满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