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市级简报 正文
宁海县综合施策加快破解农村“饮水难”
成效初显
http://nbwsgz.cnnb.com.cn  宁波五水共治网   2015年11月25日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五水共治”中“保供水”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作为宁波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任务最重的地区,宁海县共有饮用水不安全人口12万余人,占到全市的47%。为此,今年该县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最关键、最基础、最紧迫的民生问题来抓,探索构建“主动建、加速建、优质建”偏远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模式,计划两年投入2.2亿元加快大水网延伸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让12.4万山区村庄饮用水不合格人口彻底告别“饮水难”、喝上“安全水”。截至9月底,该县已完成投资近8000万元,铺设管网250余公里,新建清水池18座,配备过滤消毒设备150套,解决了近百个自然村的5.2万人的饮水难题;同时提前启动2016年饮水工程,其中90%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并有约20%饮水工程项目实现或即将提前开工建设。主要做法如下:

  ―、念好“准、实、明”三字经,“精准制导”提速项目筹备落地。一是摸准底子、分类推进,确保投资“高效益”。宁海陆域面积184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945平方公里,超过陆域面积的一半,山区村庄分布呈现“偏、远、散”,导致部分群众“饮水难”问题突出。为强化“保供水”,该县通过赴重点乡镇实地调查、与农户面对面互动等开展全面排查了解,并召开专题座谈会研讨解决方案。根据方案,12.4万饮水不安全人口中,有条件通过大水网延伸覆盖解决的60余个自然村,由县水务部门加快延伸工程建设,并明确一律不予农村饮水工程立项,以避免重复投资;其佘170佘个自然村的8万余人以新建或改建饮用水工程解决“饮水难”。二是实地勘察、群众参与,确保设计“接地气”。为确保大水网和农村饮水工程顺利实施,该县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到各村实地踏勘,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并结合村里最新地形图和污水项目设计路线来规划最优方案。同时,在设计中考虑水量总表和水表安装、过滤消毒设备管理房等设施,提前谋划布局工程建后管理措施。此外,积极鼓励受益村派出行家代表与设计人员沟通,在第一环节、第一时间完善设计方案,细化落户管网的“最后一米”,确保设计方案更接“地气”,提升工程设计的实际操作性和落地执行力。三是制度规范、阳光运行,确保项目“易操作”。该县结合36条权力清单要求,专门制定出台《宁海县农民饮用水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宁海县农民饮用水提升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饮水工程政府资金补助政策。同时,编制全县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工作流程图,针对项目立项预审查、质量监督检查和验收、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制定详细的流程图和材料要求明细,明确工作步骤,确保饮水工程建设阳光化。

  二、巧用“集中、竞争、约谈”三举措,“精确发力”提速项目建设进程。一是集中审查+专家把关,让项目“抉进”。为缩短项目前期准备周期,提速项目推进,该县积极探索集中审查办法,即在项目立项审批前,以乡镇为单位集中进行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审查,并邀请村班子成员、水利、设计及招标代理等列席参会,邀请县水务集团专家进行点评把关,逐一对各村饮水工程从水塔建设、管材大小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确定工程总体框架;审查会议通过后,项目统一纳入乡镇小型工程招标平台招标或结合农村污水项目进行捆绑式招投标。二是竞争性立项+循环式分配,让项目“抢进”。实行竞争性立项,即充分发挥涉农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将工程补助从30%大幅提高标准至80%,并实施竞争性立项,对条件最优、保障最有力、准备最充分的项目予以优先安排,提高受益村建设饮水工程的积极性。截至目前,该县半数以上受益村均能在立项前主动承诺落实配套资金、做好相应政策处理工作,并自觉自主制定项目推进时间节点计划。同时,实行“循环竞争式”资金分配制度,即根据项目建设情况,对项目总体顺利的乡镇实行资金提前下拨,并由乡镇根据各村工程实际进度拨付到村;对当年10月份仍未动工的项目,将其当年补助资金调剂至2016年度项目,从而引导项目建设推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局面。三是目标考核+后进约谈,让项目“必进”。建立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督查考核机制,把农村饮水安全目标任务纳入当地政府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并利用督查专员等力量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每月对工程进度进行督查,以加快和推进饮水工程的建设进度。同时,严格执行“后进约谈”制,即对未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群众意见大、考核不合格的项目村,予以通报批评,并由“五水共治”办对责任人进行约谈,同时限期整改,倒逼项目推进。今年以来,该县巳通报工程进展情况5次,约谈进展缓慢项目3个。

  三、严把“程序、品控、质检”三环节,“重重设卡”强化项目建设质量。一是严格实施“四制”管理,从程序规范上保障工程质量。对大水网建设和投资30万元以上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并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督、事前事后公示、多方联合组织验收等工作机制,强化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并切实完善项目建设档案。二是强化管材设备管控,从材料品质上保障工程质量。针对管材设备选用不当,易引发水质污染、水量渗漏、使用寿命缩短等问题,该县注重加强管材设备质量管控,如对全额补助的过滤设备实行统一招标采购,保障设备质优;对非全额补助的管材实行“双环节双把关”,即在采购环节上实行品牌推荐、资金补助倾斜等,引导各村采购优质管材,在施工安装上进行专业抗压测试,如开展破坏性试验,采用管材拗断、熔断等方式测试管材的韧度和牢度,用高压水泵增压到8-10公斤压力,来试压管材耐压能力,防止出现管材内压不足或热熔接口工艺不过关导致管材爆裂等质量问题。三是实行“专+民”双重质检,从监督监管上保障工程质量。加强专家专业质检和水利技术专员定期巡查和“飞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书面向建设单位通报整改,年初至今该县已开展抽查76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3个。同时,探索建立熟悉相关行业的“准专业”农民监督小组,即在各村选聘熟悉建筑施工相关行业的农民作为社会监督员,对施工实行“全程+实时”监督,加大对隐蔽性工程(如掏沟深度、回填是否先覆土及水源工程建设等)的监督检查,着力保障工程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