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它山之石 正文
美丽云和水润来 云和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巡礼
http://nbwsgz.cnnb.com.cn  宁波五水共治网   2015年11月18日

文/陈潇奕

云和,祥云缭绕、平安和顺之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绵延着大大小小的山、层层叠叠的梯田、细细长长的沟渠……青山绿水中,云和县“以水兴民,以水富民”,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作为工作抓手,进一步缓解当地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防洪、饮水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一个“小县大城”、“山水童话家园”的新云和已是跃然而出。

且问,沟渠深几许

对着梯田,人们总是不经意间生发出最为朴实的归隐田园的念头。在云和县崇头镇,放眼望去,梅源梯田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而上,层叠相间,高低错落,其线条如行云流水,潇洒柔畅,规模壮观,气势恢弘,极尽和谐之美。而行走其间的,还有那弯弯曲曲、细细长长的沟渠。因为山地限制,这些沟渠极为窄小,循着水声,水车在骨碌碌地旋转,一股清泉从木齿间一泻而下,从细细的沟渠穿过,流向山腰下的一块块梯田。

“这里的沟渠建设很不容易,单是建材就得人工一担担地往上运。”云和县水利局工作人员感慨道。

据了解,梅源梯田以种植水稻为主,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目前总共有田地1000余亩,其中蜿蜒曲折的灌溉沟渠共有10000余米。

在云和,几乎大部分农田要靠堰坝引山溪水进行灌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逐年增加,再加上农业需水相对集中以及水利工程调蓄能力不足,导致云和县水资源供需失衡,在缺水的同时依然产生大量的弃水。

然而通过大力发展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借助灌区改造,云和县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综合增产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借助山塘整治,进一步消除了水库山塘的病险隐患,有效提高水量供给,同时还改善了生态环境,成就了一道道亮丽的水利工程风景线。

位于县城北部的凤凰山山塘就是一个微型的山水景观。该山塘三面环山,初看仿佛群山掬一捧水于怀,恰逢层林尽染之际,塘面更是树影婆娑,流光溢彩。在湖心,还建着一个“飞檐走壁”的凉亭,向两边延展开来一道长廊,供人行走。山上的水汇聚于此,再沿着渠道顺延而下,溅起水花朵朵,然后进入闸口,从地下输运出去。在这别样的景致下,时不时有当地人在这儿遛弯儿,走走停停,听听水声,望望群山,凤凰山山塘无疑已经融入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

且知,机制有几何

走访云和县水利局,你会发现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张1米左右宽的表格,上面用彩色柱状体标注出每一项工程的实施进度,一目了然,营造出良好的齐头并进、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提高了水利工作人员的办事积极性和效率。

近几年通过实施中央和省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建设项目、山塘综合整治、喷滴灌工程、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云和县不仅积累了较多的施工管理和项目管理经验,同时还培养出了一大批业务技术过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好技术力量与管理队伍储备,为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分建,七分管”,云和县整合资源,努力探索落实建后管护机制。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主体是项目实施受益乡镇和村委会,明确了由乡镇、村委会负责辖区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维修与养护,高效节水灌溉受益主体为受益合作社,同时深入开展产权制度改革,改革做到“三有五落实”,工程逐步做到产权证书、运行制度、工程档案“三有”,做到管理权、使用(经营)权、管护制度、管护经费、监管责任“五落实”。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云和县水利产权改革先行试点,在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方面进行不断地探索,卓有成效。

另外通过整合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员与农村饮用水管护员、山塘水库巡查员、森林防火员等资源,落实制度与责任,共同保障农田水利设施的维修与管护。养护资金通过“农村水费收一点、县财政补一点、部门资金整合一点”的方式筹集。

为了确保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成效,云和县在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省水利厅关于重点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规范化管理。在项目建设点树立项目公示牌,内容包括项目的概况、参建单位、主管部门,增加了主管部门联系人的电话,如有人发现问题了,可以及时通知主管部门以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还实行了村级质量监督员制,让实施村的老百姓作为工程建设的监管员,确保工程质量,让老百姓满意。在建设过程中,水利局和财政局安排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对工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建设项目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

且看,成效何其多

“水利即民生”,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实施,加上山、水、田、林、路的统一规划,旱、涝、渍的综合治理,不仅保障了农田水灌溉的需求,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还美化了受益区田园环境,改善了受益区的生活环境,推动了受益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在云和县白龙山街道,有一处特色水果精品园,虽已入秋,但依然有扑鼻而来浓郁香甜的葡萄香气。这里的大棚里种植着多个品种的葡萄,沿着主道走上一会儿,能听到水泵运转的轰隆声,那牵引出去的软管正在给葡萄根部浇水。

据园子的管护人员介绍,自从应用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整个果园的灌溉只需要一键启动,同时还能做到定时定量作业,可实现自动灌水、自动施肥、自动加药等,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省时省工。

滴灌与喷灌技术的结合,促进了葡萄增产增收,确保高品质产出。而这还只是基地的一部分,在凤凰山街道后山村、白龙山街道沙溪、高胥、三门村还建有1030亩水果基地,并配套建设了喷灌设施200亩,滴灌设施220亩,沟渠1560米,蓄水池500立方米。

自从2012年首次申请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以来,云和县灌溉缺水的问题得到了缓解,通过三年重点县建设,对山塘进行综合整治,消除32座病险屋顶山塘的安全隐患,恢复、新增供水能力118万立方米;衬砌渠道401.38公里,改善灌溉面积6.744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410万立方米,恢复和新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0.43万亩,增加粮食生产能力521万公斤。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73万亩,经济作物灌溉新增效益636.9万元。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之下,云和县的农田水利状况获得极大改善,对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云和,正以一曲“小农水”变奏曲,应和着美丽新农村建设的主旋律,践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平衡与统一,不断演绎精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