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市级简报 正文
全民共骧 治流保源 建管互融
宁海“三三制模式”实现治水长效化
http://nbwsgz.cnnb.com.cn  宁波五水共治网   2015年10月20日

  今年以来,宁海县深入推进“五水共治”行动,牢牢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忘初心,全民共骧、治流保源、建管互融,大力推行“三三制模式”,构建“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守护一方土地绿水长流。

  一、“政府+群众+社会”三面俱到,治水行动全民参与。 “五水共治”涉及点多、面广、难度大,宁海县在治水过程中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来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一是政府主导,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新投入1550余万,重点整治38个山塘水库和完成52个村的自来水改造工程。新建、改建垃圾中转池和污水处理池157处,规范垃圾源头治理。二是群众推波,发挥其在“治水”过程中的能动性。通过宣传教育、思想引导、“村民说事”等有效途径发动群众自觉参与,形成“五水共治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三是社会助澜,动员社团组织加盟共治。依托志愿服务平台,组织党员、青年、巾帼、部门、民兵11支固定志愿者队伍,联合“黄坛中学绿盟CLUB”等13支青少年生态环保社团,累计带动8万人次以上的志愿者定期开展保护母亲河、治理水环境等活动,共骧“五水共治”实践。

  二、“治污+清河+保源”三管齐下,治水模式有机结合。一是因镇制宜,实行多方位整体治污。以镇为单位,高度重视工业污染对水体影响,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企业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准入监管,高效率完成全县14家酸洗磷化企业整治,重点推进32家企业清洁能源开发。投入1600余万,完成64个村落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惠及农户2900余户、11600余人。扎实做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截至今年7月已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关停1235家,拆除栏舍面积45.77万平方米,下发养殖户失业培训费120万余元,存栏补助145.8万元。二是因河制策,河道清理细化到村。注重“清河”效果,对遍布全县152条957千米的河道实行统分结合的治理模式,在大溪黄坛段、洪溪等29条河道保洁机制的基础上,将“五水共治”内容写入村规民约中,予以立牌公示,将河道保洁纳入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考核中,并对保洁人员、保洁范围、保洁时间进行调整。三是因流治源,有效推进水源地保护。确保宁海两大水缸“西溪水库”、“黄坛水库”的水质。每年投入50万元保护双峰等水源地,组建森林防火巡查小分队,定期排查饮用水源地安全隐患;建成生态公益林10万亩,通过禁伐管理、资金补偿等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清理保护区内污染源,建立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保障饮用水安全。

  三、“建设+监管+考评”三位一体,治水体系刚柔相济。“五水共治”的过程复杂多变,需要通过建立多途径投入机制,实现资金、技术、人力、政策有机整合。一是加大投入,抓实建设改造项目。去年以来,重点加大对县域东部食品加工企业的整治力度,共投入治理资金800余万元对处理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344个,改造提升电镀生产线51条,“关、停、并、转”铸钢、造纸、铝氧化等高污染企业48家,从而有效遏制水质污染。自去年顺利完成华成阀门等企业的铜棒车间冷却水循环利用改造、昌华小区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改造后,今年重点搞好农村雨水收集器的试点推进工作,初步意向为挑选双峰农业生产基地和镇区居民户,通过对屋顶雨水和地面雨水收集、过滤后排入蓄水系统,用于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二是因势制宜,构建立体监督网络。建立农村水环境监管机制,由各村村监会成员牵头,监督污水处理工程管线设计、工程进度、施工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设立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举报畜禽整治、污水处理、水源地保护等工作中的不良行为,全方位打造社会监督立体网络。三是因村制宜,建立河道考核机制。将河道保洁作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考核的重要一环,纳入镇村干部年度绩效考核,进行每月通报评比,明确考核细则中的奖惩制度,涉及年度评优、奖金挂靠和村级财政补助,有效推动镇村干部参与治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