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市级简报 正文
象山县推进联库联网工程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http://nbwsgz.cnnb.com.cn  宁波五水共治网   2015年09月01日

  象山县人口54万,山脉小、径流短,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762立方米,分别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77.5%和84.6%,是宁波市缺水严重的地区之一,一度有23.4万人存在饮水困难问题。近年来,象山县委、县政府狠下决心,举全县之力,投入20多亿元,建成上张水库、白溪引水等水源十亿工程,实施城乡联网、镇村联网等供水十亿工程,全县水厂集中式供水率达到96%,受益52万人口,城乡实现供水一体化。

  一、抓统筹谋划,着力构建“二区五片”供水格局。

  一是理清思路。通过深入调研,决定首先开展水源工程建设,解决“水量”问题;再开展联网工程建设,解决“水质”问题,最终形成“外引内联、全县统筹、区域联网、分步分质”的整体思路,逐年解决象山资源性缺水问题。二是规划先行。本着“因地制宜、能联则联”的原则,编制完成《县山县城乡区域联网供水规划》,明确“二区五片”总体供水布局:“二区”为中心城区及东北部区域、南部区域,覆盖全县40万人口;“五片”分别为西周、鹤浦、新桥、泗洲头和茅洋等5个乡镇,覆盖人口14万人。三是政策保障。成立联网办,负责全县联网供水工程建设;组建二个指挥部,分别负责东北部和南部供水工程建设。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象山县城乡区域联网供水工程的实施意见》,明确工程建设内容、计划、投融资办法、实施主体和部门职责,科学指导全县联网供水工作。

  二、抓联库联网,着力实施“两个十亿”供水工程。

  一是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开展水源十亿工程建设,先后建成上张水库、白溪引水等省、市重点工程,建成兴坑等一批小型水源工程,新增供水能力4150万立方米,年可供水量达到1.74亿立方米,解决水资源短缺难题。二是实施城乡联网供水工程。开展联网供水十亿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县域内西水东调、北水南调为主体的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先后建成石浦至高塘岛、丹城至象山港大桥等16项供水工程并投入使用。同时对平潭、上张等5座中型水库进行联合调度,年调度水量可达1亿立方米,大大提高了水资源供给保证率。三是开展镇村联网供水。在“二区五片”框架基础上,将城镇水厂管网向农村辐射,采取县、镇(乡)、村按50:45 :5的资金配套,实行镇村联网供水,铺设管道500多公里,拆除管理落后小、散水站298个,使农村群众和城镇居民一样共享优质自来水,农村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三、抓末端供水,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是加快村内管网改造。为保证末端供水水质,结合镇村联网供水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先后对200多个行政村进行二次改水,降低管网渗漏,消除管网二次污染,保证有效供水率。二是开展标准化水站建设。对不能纳入联网供水的2万人,实行“挂牌销号”制度,综合考滤水源条件、管理能力和建后管理成本等各种因素,以建设村级标准化水站来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目前已建成村级标准水站5座,受益3467人。三是加大调剂扶持力度。对饮用本地水源的偏远海岛山区,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推行节水灌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政策引导,充分挖掘节水潜力。优先安排水库山塘扩库增容、河道清淤增蓄等水利项目,并在干旱年份落实一村一策应急供水措施重点保障饮用水供给。

  四、抓水质监管,着力形成饮水安全常态化机制。

  一是强化水源地保护。制定《象山县水域保护规划》,划定建立一、二级水功能保护区,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全面开展6座中型水库和20处水源地治理,从源头上保护好水质。二是强化水质监测监管。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水质监测监控体系,卫生部门每月对11个水源地水样进行检验,在溪口、仓岙等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实行24小时水质自动监测。强化水厂水站日常监管,在宁波市率先申报全国第一批县级水质检测中心。三是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科学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推进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工业和服务业超计划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实行分质供水,加大对高耗水行业、重点企业节水技术改造,中水回用每日达到3万吨。进企进村进校园多种形式开展宣传,营造全社会保护水、节约水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