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市级简报 正文
宁海县试点农村垃圾分类助推"五水共治"开展
http://nbwsgz.cnnb.com.cn  宁波五水共治网   2015年08月11日

  去年以来,宁海县在下畈、湖头、天河、干坑、渡东、白溪等6个村试点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工作,通过构建联合管理体系、垃圾处理体系、考核督察体系,在探索农村环卫保洁新模式上取得了明显成效,试点村村民环保意识显著提高,农村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成效初显,试点村生活垃圾转运量下降达50%,村庄清扫频率由原先的一周四扫下降至一周两扫甚至两周一扫,村保洁经费下降近4成。目前,该县正逐步向全县农村进行推广和覆盖,已有47个村启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优化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有效助推“五水共治”工作开展。

  一、开出“三张清单”,构建“全民共创”的联合管理体系。一是列出“任务清单”,制定“一村一策”的分村目标。制订《关于试点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各村情况,从管理体系、保洁经费、激励模式、减量指标等方面,为每个试点村列出一份责任明晰、内容清楚、考核有据的“任务清单”,并制作6块公示牌分别在每个试点村主要道口进行公示,作为各村工作的任务要求和考核依据。二是制订“责任清单”,实现“一级一职”的分层联动。成立由乡(镇)长任组长的垃圾分类推进工作组,实行领导联系制、组长领办制和村书记负责制,以“责任清单”的形式明确各级分工。由班子成员联系垃圾分类试点村,负责一线指导。由试点村联村组长担任“领办人”,对村庄试点工作遇到的难题与乡(镇)政府进行“无缝对接”;各试点村书记担任第一责任人,垃圾分类工作作为该村书记年度考核的指标内容之一。三是明确“管理清单”,达成“一区一队”的分片“自治”。将村庄分成若干个片区,每个片安排妇女、老干部、村民代表等作为责任团队,列出“管理清单”,明确入户指导、宣传和考核等工作作为责任团队的管理项目,充分发挥村民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实现监管“零成本”。如下畈村,由11个妇女组成4个片区的责任团队,负责每月的片区内各户环境卫生及垃圾分类考核,和每季度片区间的互评考核。

  二、抓好“三个环节”,构建“全程优化”的垃圾处理体系。一是在“产出前”下功夫,以生活垃圾前端分类,实现“全民化”工作效果。通过悬挂旗幔、横幅,发放宣传手册、倡议书,依托农民信箱2周1次发送短信等进行“阵地式”、“入户式”、“移动式”多渠道宣传,并将垃圾分类操作流程制作成“村庄垃圾分类操作手册”,组织片区责任团队入户指导,提前在分类垃圾桶贴好常见垃圾图片和简介,有力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和操作能力。此外,向每户发放4个分类垃圾桶,按月为每户提供60个垃圾袋,由各户在垃圾处理流程的最前端,即产出阶段,及时完成垃圾分类,有效降低后期垃圾分拣成本。二是在“收运中”做文章,以分类定点定时投放,落实“全天候”保洁要求。由村庄统一确定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种垃圾的不同投放时间,依照每10—15户设置一个集中投放点的标准,设置公共投放点,分类定时定点投放。以天河村为例,每月的14日进行有害垃圾的集中投放,28日组织可回收垃圾的集中投放。每天晚上5点后至第二天上午8点前进行厨余垃圾和其他类垃圾的投放。在投放完成后,村保洁员和镇垃圾清运车及时做好转运工作,保证非投放时间段内村庄不见垃圾。三是在“回收后”出实招,以厨余垃圾生化处理,达成“全降解”减量目标。为解决厨余垃圾传统处理方式分解慢、易污染的难题,县财政出资为村庄购置15—20万元的餐厨垃圾生化机,在村庄内建立“餐厨垃圾再利用中心”,使厨余有机废弃物油水分离,主体部分8小时制肥,实现厨余垃圾变“水”变“肥”的“零废弃”目标。目前,全县已有3个村建立了“餐厨垃圾再利用中心”,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750公斤;12个村已启动该项目,将进一步提高厨余垃圾处理能力。

  三、建立“三套制度”,构建“全线管理”的考核督察体系。一是建立追溯反馈制度,强化源头监督。推广“一户一号”制度。所有垃圾袋和垃圾桶在下发入户前进行编号,使之与农户进行一一对应。对于分类中出现的问题,由片区责任团队通过“一户一号”进行源头追溯,向发生问题的农户进行书面告知。今年一季度,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开袋检查,各村共发现农户垃圾分类方面的问题51处,凭借源头倒查,已将问题及时反馈至各户。借力这种“追溯式”监督,至7月份,近70%试点村实现垃圾分类“零差错”的目标。二是建立常态表彰制度,实现过程激励。坚持因地制宜,由各村探索行之有效的常态表彰激励模式。天河村采用“绿色帐户”积分制激励模式,即为每个农户建立了一个“绿色帐户”,开展每周一次的“抽查式”垃圾分类开袋检查,每次检查的结果,对应不同的分数记入农户的“绿色帐户”。村庄于每季度末组织兑换活动,村民可将帐户积分兑换成洗衣粉、肥皂等生活用品。下畈村则将垃圾分类工作与环境卫生工作有效结合,开展了“美丽评选”活动。该村组织片区责任团队,进行每月3次的各户卫生检查和每季度3次的片区卫生互查,根据室内、庭院内、室外的卫生状况,评选出1个最佳户/每月、1个最佳片区/每季度,并综合每季度情况于年底评选出美丽家庭、美丽庭院及美丽片区,授予流动勋章,发放奖品。三是建立对帐考核制度,完善结果考评。组织乡(镇)干部和试点村村民代表组成垃圾分类考评小组,对各村试点工作进行考评。由乡(镇)政府排定时间,各村村民代表负责对各村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一年四次的入户开袋抽检,计算并公布“村庄垃圾分类合格率”;乡(镇)干部负责对“任务清单”条目进行分条对帐考核,评定村庄工作推进力度。综合考评后,顺利通过垃圾分类试点考核的村庄,奖励3万元试点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