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设施运行管理,镇海区结合本区农村污水工程特点、制定出台《农村污水生态化处理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对已完成生态化处理的82个自然村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第三方专业运行维护单位,实行区、镇(街道)、村、群众四级监管模式,构建常态化运行管护机制,着力提升农村污水处理效率。
一是优化技术手段,实施专业化处理。自2007年起,镇海区就尝试实施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受技术条件限制,早期终端处理模式采用“无动力自流式”,收集管网以粗放式截污为主,运行管理相对简单,以各镇街道属地管理为主。自新一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实施以来,收集和处理方式得到了科学优化,实现了雨污分离,处理效果显著提升。
二是启用服务外包,推行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的发展,对设备运行管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镇海区综合考量专业技术水平、运行管理经验、运维人员资质以及公司资金实力等重要因素,在多方考察和广泛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最终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由专业公司承包管理。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弥补政府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有效提高政府资本使用效率。
三是转变管理方式,构建四级监管模式。明确由区级部门负责制订运行管护办法、专业承包公司招标、对各村抽查打分、水样检测、区补资金核拨等工作;各镇(街道)作为辖区内污水处理设施的责任主体,全面负责本辖区内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监管工作,与专业承包公司签订管护协议,日常检查打分,建立村级监管员队伍等;各行政村落实责任人员,负责农户对接、政策处理、信息传递、现场监督等工作;群众监管以有效投诉、抽样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四级监管制度权责清晰、分工明确,有效保障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四是区分管护类型,确保资金落到实处。镇海区把农村污水运行管护资金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做到有人做事、有钱做事、有制度管事。明确运行管护资金由区、镇、村按7:2:1比例承担,经济薄弱村由区、镇(街道)按8∶2承担,并根据年底考核结果一次性拨付区级补助资金,运行管理考核不合格即取消当年资格。目前,全区共划分无动力自流式处理、粗放式收集动力处理、精细化收集动力处理等三种生态化处理终端,根据不同类型分别确定运行管护要求,核定最高管护资金,用于承担管道、窨井、水泵、电器等设施的一般性维修和更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