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水共治”行动开展以来,江东辖区内53条内河河道景观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由于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等原因,一些“低小散”行业的暗管排污问题依然存在,并成为制约内河水质提升的短板,对内河沿线各类剩余排污口实施“截污”成了当务之急。为了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突出解决影响水质提升的岸上问题,今年以来江东区立足实际,管理前移,开展了“清源护水”专项行动,通过推进“一查五治理”即“排污口溯源清查”、“城中村公寓楼排污专项整治”、“建筑工地专项整治”、“小餐饮专项整治”、“加工企业排污整治”和“涉水违建专项整治”,保持对各类涉河违法行为地高压打击态势,杜绝污染物入河,力争年底前实现截污纳管全覆盖。
一、加强领导、保障到位。一是组织保障到位。江东区始终坚持把截污整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予以谋划,围绕“清水、提质、强排涝”的年度工作目标,以调动街道、部门工作积极性,构建联动化执法工作体系为抓手,今年年初出台了《江东区2015年“清源护水”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及系列子方案,并由区治水办牵头,联合辖区各街道、城管、住建、经信、市场监管、公安、环保、消防等相关部门,专题部署,下达年度总任务,形成了权责明晰、管理规范、监管到位、层层抓落实、步步搞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确保了该项行动有序推进。二是资金保障到位。江东区认真对照上级有关要求,统一思想,凝聚合力,优先将“五水共治”财政资金纳入预算管理, 2015年计划投资项目1.2亿元,并发挥街道财政监管职能和作用,确保资金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力为“五水共治”提供持续的资金保障。三是宣传保障到位。江东区通过各级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开展了“清水护源”行动专题宣传,3月8日宁波日报头版刊登了《江东“清源护水”提升内河水质》的专题报道,在全区上下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再掀全民治水的工作热潮。
二、摸清底数,排摸到位。一是抓紧排污口溯源排查。地下管网交织复杂、雨污分流不彻底是城市排污的根本性问题,而由此造成的排污口底数不清是江东区截污纳管面临的现实难题。江东区以“排污口溯源清查”为根本出发点,强化源头治理,致力于查清辖区内违规排污口,理清地下管网主次管道及“毛细”管道,建立完善管网档案并开展全程化整治。该区筹建了20余人的专业地下管网排查团队,采用可视化检测设备,对全区地下管网及排污口进行拉网式排查,截至目前已排查河道20条,排污口54处,并采取了封堵、设置防污帘等措施,做到排查与治理同步推进。二是同步开展“低小散”行业暗管排污排查。年初以来,开展了系列排查为进一步开展整治奠定了基础。经初排,全区有城中村公寓楼79处、存在问题27处,洗浴场26家、存在问题2处,在建工地35个、存在问题7处,小餐饮企业1092家,加工企业18家、存在问题1处,涉水违建约21560平米。同时区治水办牵头绘制“一查五治理”作战图,将排查出的“低小散”行业问题企业在区域河网图上进行标注,采用挂图作战模式“倒逼”提升行动效能。三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计划推进彩虹北路整治工程和截污井提升改造工程。其中,彩虹北路整治工程,结合背街小巷整治新建彩虹北路雨污水管道约1公里,达到雨污分流的要求;截污井改造提升工程,计划将辖区15座闸门井改造为提升井,全面提升截污排污效率,同时积极探索“点污染”治理工作,确保水污染从“源头”到“末梢”得到全程化治理。此外,紫鹃路背街小巷小餐饮排污设施改造工程已顺利完成,安装了16台餐饮废水隔油池过滤餐饮污水,地下管网堵塞和暗管排污入河问题彻底改观,周边河道水质进一步提升。投资近30万的福明家园雨污分流工程已全面完成100余根管道的改造任务。
三、严格执法,督查到位。一是狠抓专项整治。目前除对重点、举报投诉排污口开展检查封堵、同步治理外,各街道分别开展了“城中村公寓楼、洗浴场所排污”专项整治,区城管局开展了“建筑工地、小餐饮排污”专项整治,其中建筑工地存在问题整改率达到100%;江东环保分局开展“加工企业排污”专项整治,对存在问题的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书,重点对有生产废水的企业加强环境监管。二是强化排污监管。按照新环保法“保护优先”的原则,2月份以来,江东区严厉查处生活污水、餐饮油污等直排行为,加强对社区和企业等污水源入网的指导和监督,使污水源有条件入网的都能及时入网,并避免雨污合流;对不符合条件需要整改的按实际情况分期、分类进行限期整改。截至3月份,全区累计出动250余人次,排查内河周边餐饮企业116家。三是完善督查检查。区治水办牵头制定专项督查方案,各街道、部门按照“周上报、月总结”的工作要求,定期向区治水办报送书面材料;区治水办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定期不定期开展工作督查检查,每月对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始终保持高压严管态势,每月抽样对河流进行水质指标量化排序,截至目前,区治水办已经发送督查联系单25份,有力地推动了督查工作的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