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记者 陈捷)1947年春天,毛泽东为刘胡兰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式的革命烈士有千千万,抗战时期宁波的大地上就涌现了众多英雄人物。他们的故事有着英勇壮烈,也有着儿女情长,“浙东刘胡兰”李敏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共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处长胡国忠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穿越血色的浪漫故事。
人民赞誉她为“浙东刘胡兰”
李敏,女,原名李雅琴,1924年1月,李敏出生于镇海县李隘村(现属于宁波市北仑区)。因家境贫困,12岁起跟着母亲在上海一家日本人办的纱厂当了两年半童工。后回家乡,入延陵学校读书。在校受到了党的教育和革命思想的熏陶。
1942年秋,李敏在鄞西樟水区崔夹岙启明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群众工作。她利用学校阵地,向学生进行抗日救国教育。有时还带学生随同抗日宣传队到附近的村子宣传抗日救亡道理。同年8月,在王甸的介绍下,李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春,李敏接任中共樟水区区委书记,奔走于各村,运用“一只筷易断,一束筷难折”的通俗例子,将群众动员组织起来,共同抗日。不久,樟水各村自卫队相继成立。
1943年秋,在反顽自卫战即将开始时,李敏调任鄞江区委书记,在鄞江一带组织了农协会、妇女会、儿童团、判山会,还以猎户队为骨干,拉起了一支10余人的区小队,捣毁了国民党设立的税卡和情报站。
1944年2月21日,国民党“浙保”二团在偷袭中意外抓住了李敏,在对李敏的审讯中软硬兼施但一无所获。当天下午4点,恼羞成怒的敌人,竟将李敏等三人的衣服剥去,鞋袜脱光,只剩下一件衬衣和短裤,绑在樟村十字路木柱上,用刺刀连刺20余刀,残忍地将其杀害。
解放后,人们纷纷传颂她的英勇事迹,人民群众赞誉她为“浙东刘胡兰”。
红色恋人“寻母”寄哀思
正当记者为李敏烈士壮烈故事感动之际,胡国忠处长又一次提到了王甸这个名字。“王甸不仅是李敏的入党介绍人,他们俩还是红色恋人!”
据介绍,解放后王甸曾任云南日报总编辑、云南省委宣传部部长。当年他与李敏两人在四明山携手并肩,出生入死,他们有共同的信仰,有一致的理想,互相鼓励,开展革命工作。
离开浙东后,王甸多次回甬祭奠李敏,其实也是一直想找到李敏的母亲。上世纪80年代,王甸终于在江东区找到了李敏的母亲王娇香老人,并认老人家为自己的母亲,随后还在《诗刊》著诗《妈妈》以表达对李敏的哀思。部分摘录如下:
妈妈,40年来,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你
女儿长得多么像你呵!
一个含笑的侧影,
墙上,挂着一幅放大了的女儿的照片,
围着黑色的纱幔,
那是她从樟村带来给我的,
我羞涩地吻过,底片上印着泪痕。
40年了,我们相聚,相别,
女儿永远是这么一个笑容,
留在人间。
临别那天,山上正下着大雪,
我送给她一首短诗,
也是这么倔强而稚气地一笑,
直到我用包枪的红布盖在她胸前。
……
妈妈,你不认识我,
但听过我的名字,
你知道我和你女儿生前,
是一个游击队里的同志。
妈妈,对着一个陌生而多情的60岁的老人,
你能叫一声孩子吗?
会的,我相信,在你心里。
分析认为,李敏的母亲之所以认同王甸,也许是在李敏牺牲前,他们俩的爱情已被家庭认知;而这种穿越血色的儿女情长,更是感动了李敏母亲王娇香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