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于文静、陈梦阳)黑土地是宝贵的农业生产资源,近年来,我国黑土地流失严重,耕地质量下降。在吉林省一些地区,腐殖质层厚度由原来的60至70厘米减少到20至30厘米。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水利厅副厅长车黎明建议,全面采取措施,保护黑土地资源。
东北黑土地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和生态安全。由于几十年来的自然和人为因素,黑土地面积萎缩,质量下降。近年来,吉林、黑龙江两省通过保护耕地红线、占补平衡、保护性耕作、防治水土流失和污染等措施,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
车黎明表示,目前,黑土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根据吉林中部部分县、市调查推算,中部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84万公顷左右,黑龙江省已流失耕地5.67万平方公里;长春市黑土有机质含量与垦前相比减少了一倍,黑龙江开垦20年的黑土地有机质下降约一半。
“当前,我国黑土地保护主要有思想认识不足、责任机制有待完善、缺乏科学规划和长效机制、法制建设滞后等问题。”车黎明说,一些地方对黑土地保护的重视和投入不够,责任制形同虚设,有限的资金、项目都是零打碎敲,政策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市、县一级政府财力有限,配套资金和投入不能保证。没有专项法律法规,现有政策执行力较差。
车黎明建议,尽快开展黑土地保护立法和规划工作,切实提高重视程度,建立黑土地生态保护利益补偿机制,设立专项基金。严格规范地方政府的保护义务,进一步加强农业、国土、环保、林业等部门的联系配合。科学制定黑土地保护治理总体规划。从责任、投入、管理、监督等方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优化整合现有项目、资金。
“要让土地的使用者、管理者成为政策的受益者,让农民得到实惠,才能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激励作用。”车黎明说,应充分发挥先进地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的带动作用,促进规模经营,充分发挥现代化耕作技术和集约化生产方式的作用,使种地和养地并重;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表土剥离、标准粮田、水土流失、农防林、面源污染等保护和整治措施;逐步提高耕地开垦费征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