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国人大代表李光宇表示,清华、北大对河南投放的指标太少,2008年河南考生上北大难度是北京考生的24倍,2013年增加到31倍。他呼吁按各省考生人数比例分配在各省的录取名额,这样对河南更公平。
李光宇代表向在场的记者鞠躬。
(郑州全媒体新闻中心两会记者 张乔普 孙娟 裴蕾 武建玲 覃岩峰 北京报道)3月8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在驻地以第一、第二、第三组联组审议形式向中外记者开放,来自境内外61家媒体的125名记者来到现场。
河南代表团团长郭庚茂主持审议,河南代表团副团长谢伏瞻等出席。
郭庚茂说,长期以来,新闻媒体和记者朋友们对河南的发展给予了很多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在河南推动实施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进程中,给予了大力的宣传,为建设“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借此机会代表河南代表团和河南人民,对中外媒体长期以来对河南的关心和厚爱表示诚挚的感谢,对到会采访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两个小时的联组审议中,施一公、关爱和、许为钢、赵海燕、李光宇、樊会涛、王陇德、陈泽民、周弘、张泽群等代表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均衡发展、食品安全、文艺发展、依法治国等话题踊跃发言,积极提出意见、建议。
河南是人口大省,教育公平问题成为昨日的热议话题。
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校长、宇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董事长李光宇在发言中再次为河南学子大声疾呼,争取权益。
关爱和、陈泽民等代表也直陈,几十年来,国家在分配优质教育资源和重点高校招生指标时,“冷落”了包括河南在内的中西部省份,呼吁改变重点高校发展过程中“一省一校”惯性思维,尽快消除高考招生不公平现象。施一公代表在谈到高校建设时,提出不能仅仅为了就业,而要培养各行业的领袖。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校长李光宇:首都高校外迁请首先考虑河南 重点大学增加在豫录取名额
李光宇向现场记者鞠躬,隔空喊话媒体:“我还想请你们给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和他的同事们捎个话,这些年来教育部给了河南不少支持和照顾,我代表1亿河南人民感谢他们!也恳请他们继续支持河南、帮助河南,让更多河南孩子获得公平受教育的机会!”言毕,他站起来再次深鞠一躬,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李光宇说,如果首都高校外迁,希望不要忘了河南,请首先考虑河南,河南人民砸锅卖铁也要给孩子们建几所好大学。比如把中国农业大学迁到中国第一农业大省,比如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迁到国家唯一的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有全国十三分之一的人口、十分之一的高考考生,按照这个比例,国家应该在河南办3所“985”高校、8所“211”高校,但是现在河南只有1所“211”高校。即使再办三所、五所,国家也欠我们。
在谈及高考录取,特别是重点大学的录取比例时,李光宇说,重点大学,特别是“985”高校、“211”高校,尤其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对河南投放的指标太少,2008年河南考生上北大难度是北京考生的24倍,2013年增加到31倍。他强烈呼吁重点高校增加对中西部地区人口大省的招生指标,按各省考生人数比例分配在各省的录取名额,对河南这样的人口大省更公平。
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优质教育资源分配,须改变“一省一校”惯性思维
2014年度,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超过了4%。
关爱和建议,把中西部13个省办学历史长、基础好、实力强的区域高水平大学、骨干特色高校,纳入国家重点支持、重点建设范畴,上升为后4%时代的国家战略,尽快使这些学校形成本区域高等教育中心,辐射带动本地区教育发展,“其意义远远大于对口支援、提高高考录取率。授人以鱼,是为治标;授人以渔,则为治本。”
211’工程政策是‘一省一校’,这是长期以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分配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依据,希望这种简单思维的资源分配模式尽快改变。”关爱和说。
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教育不公平 河南被严重歧视几十年
陈泽民说,几十年来,教育不公平现象长期存在,中央财政支持大学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根据考生人数公平分配录取名额,我们河南就是被歧视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陈泽民说,河南的代表、委员年年就此问题提出建议、议案、提案进行反映:全国人大代表毛杰2012年两会就反映河南考生想上清华、北大,高考成绩要高出一本线80到100分,想上一般的一本大学也要高出一本线40分左右;李光宇代表有详细的数据,有说法说“北京大学”是“北京人大学”,“复旦大学”是“上海复旦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一流大学要培养各行业领袖
施一公说,中国绝大部分大学建设出发点是就业,最优秀的大学不仅仅为就业,而且要培养经济、法律、人文、科学等行业的领袖。河南人口众多,作为农业大省,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急需建设一流大学、高精尖科研院所,或者小而精大学,为培养将来人才奠定基础。如果培养出了一批人才,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就不会成问题。建设大学真的不需要太多钱,人才培养一时不会反映在GDP上,但能鼓励青年人励志,推动地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