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村:“镜头中最美”的海边小村。(孙丰立 摄)
有这样一个村,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连接线穿村而过,大桥开通后南岸的第一个出口——庵东出入口设在村口。它由四个经济比较薄弱的自然村合并而来,但现在称它是大桥南岸第一村,这便是庵东镇海星村。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如今已成为大桥南岸的“桥头堡”。
宽敞明亮的办公楼、传统特色的文化礼堂、现代气息的小别墅,这是海星村的真实写照。而在大桥未开通之前,这个位于海涂边上,交通闭塞,发展落后的村子却是另一番景象。村党总支书记王惠张告诉记者:当时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村民种植养殖的农副产品推销不出去,村集体经济负债十多万元,村民收入更是少得可怜。
大桥开通之前,海星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养殖业。由于当时交通落后,农产品商贩进不了村,农产品滞销。2003年,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开建,这给海星村
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桥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海星村村民们纷纷涌向工地,揽了很多工地活。通过参与大桥的建设,海星村打出了名气,村民们收入也增加不少,海星村慢慢有了起色。
依托大桥建设的机遇,按照“土地集约、居住集中、人口聚集、功能完善”的要求,2008年,海星村对村内实施拆迁式与梳理式相结合改造,建成了500余户的集聚小区,村里一半以上的居民住进了崭新的小区。
大桥建设的开通,给海星村带来了第一次发展的机遇,杭州湾新区的成立,则带来了海星村第二次蜕变。2010年2月23日,杭州湾新区成立。同年年底,因新区城市核心区景观湖建设的需要,海星村相当一部分的村民住宅进行拆迁。
对于拆迁工作,王惠张不无骄傲:“村民的素质与支持新区重大项目的建设的觉悟都是比较高的。”事实也的确如此。中心湖拆迁工作开展的第一天,村民拆迁合同的签约率就高达87%,接下来的一星期之内全部完成了合同签订。
随着新区的开发建设,村民的就业门路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种植养殖业外,更多人加入到新区开发建设的各行各业。2014年年底,海星村工农业生产总值达3.06亿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42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2668元。正如王惠张所说:“没有新区的开发建设,海星村要想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是非常困难的。”
在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中,海星村也积极打造秀美乡村,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升。近年来,获得了浙江省文明村、省民主法治村、省卫生村、省森林村庄、省示范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及宁波市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在新区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中,海星村人正在力争把海星村建设成为布局合理、人口集中、经济发达、设施完善、村庄整洁、管理民主并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的新型农村社区和幸福家园,成为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区和新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区。
明天的海星村将会有怎样的蝶变,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