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十七房村坐落于镇海区东南部,澥浦镇中南部,紧邻329国道,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十七房村由原郑家、路沿郑、庙后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总人口达2495人,党员124名,村民代表47人,外来人口约4026人。
近年来,澥浦镇十七房村在省、市、区、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弘扬古镇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旅游商贸;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创建和谐十七房村”为实践载体的目标,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2013年村人均收入达到19851元,村可支配资金达250.40万元,工业总产值8.4亿。
一、创建全国文明村的主要做法
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把创建全国文明村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使创建工作确保“两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工作的凝聚力和舆论引导力。二是组织领导到位。村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村主任和副书记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分工明确,有专职人员负责建设工作,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并把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村干部工作实绩考核,保证每年有一定经费用于精神文明建设。
二、创建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全国文明村的建设和管理要求,不断巩固创建成果,提高创建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十七房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整治环境,体现江南水乡和谐之美。
十七房村以“路洁、水清、地绿、庭美”为目标,集中力量开展“清洁美化家园行动”工作。近年来,开展“清洁美化家园行动”工作,定期做好“三边四化”、“双清”、“温馨家园,秀美村庄”常态化保洁工作。新增通村公路0.42公里,新增河道整治建设长度0.591公里,新增厕所6座,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新建垃圾亭6只,疏通下水道1600米,新增休闲健身场所2处,清理卫生死角86处。粉刷墙体画面积262平方米。保洁物业管理经费每年支出43万元。全村每年共投入各类环境整治经费约132.6万元。同时,通过“五水共治”,不但美化了家园,增强群众的生态意识,树立“生态自觉”理念,还锤炼干部的工作作风,彰显了文明新风。
(二)提升便民服务环境,有利开展各项创建活动
打造便捷、快速的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是十七房村建设示范村工作的核心理念。2009年十七房村便民服务中心新建落成,建筑面积1660余平方米,总投资350万元。服务中心分三个楼层,一楼设立便民服务厅,提供包括外来人口管理、残疾人救助、户籍管理、计生服务、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等在内的一条龙服务;二楼是村干部办公室、财会室、党员活动室和文书档案室;三楼是综合议事厅、计生会员之家和非公企业联络站。村便民服务中心为我村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提供有效的硬件载体,拓展宝贵的工作空间。
近几年,结合连心解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村党总支认真查摆问题,通过入户走访、会议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充分征求村民对文明创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下步巩固提升做好准备。今年与上级旅游部门合作,开展了十七房.开元节假日活动,活动吸引了大批周边市、区的游客参与,有效提高了我村的知名度。为巩固文明创建成果,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生态村等评选活动,农户参与率为100%。以村志愿服务中心为平台,与宁波大学合作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和暑期社会实践基地,组建敬老爱老、环保宣传、救助服务、文化下乡、法律援助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8多支,结合美丽乡村、美丽庭院、五水共治等中心工作,大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三)文化发展持续进步,软实力日益提升
十七房村坚持以文化人,大力推进农村“种文化”活动。创作了村歌《十七房村的月亮》,以农民画为主体的墙体画获得了“中国梦想、美丽浙江”全省墙体公益广告大赛优秀奖。去年投入30多万元,在古村新韵小区建造了全区首家文化礼堂,开展了道德讲堂、春泥计划、农民画系列培训、村民厨艺大赛和冬至文化节等活动。今年投资700万元在郑家自然村建造村文体科教中心,总用地面积9830平方。中心建造包括两个标准篮球场、两个标准羽毛球场、一个网球场、一条500米长度的健身步道、休闲公园、休闲广场和一幢建筑面积为1600平方左右的3层楼活动中心用房。活动中心一楼设可容纳40桌以上酒席的场地(用途是供村民举办红白事)、文化排练场;二楼设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党员远程教育室等;三楼设十七房文化大礼堂。村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和文化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新农村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各种基层文化活动,建立6支文体队伍,结合传统文化节日,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创建“一村一品”的基础上,村舞蹈在全区比赛中获得2次银奖。同时,设立了农家书屋,室内入册数量达2000余册,并有借阅台账。
十七房村每年开展文明家庭、文明个人评议活动,让村民评身边的好人好事,促进良好家风、村风、民风的形成,并涌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道德典型,个人事迹展示在村文化礼堂,以供学习。
(四)区域城市化统筹推进,村容村貌形象逐步改善
实施浙江省农房改造,宁波市特色村、中心村新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民生实事工程新建、改造工作有序推进,十七房村整体环境得到改观,新农村宅基地住宅区建设启动,基本形成“一核(村核心片区)、两街(郑家街、明清街)、四片(郑家、路沿郑、庙后自然村和新区)”的发展格局。完成浙江省农房改造示范村建设民生实事工程项目7个,分别是村庄规划20万元,文体科教中心700万元,拆危、拆旧、美化、洁化、绿化等项目5121万元,总投入资金5841万元。完成宁波市特色村民生实事工程项目11个,分别是郑家河整治工程55万元、郑家河两侧绿化工程17万元、兴安路延伸建设工程85万元、路灯亮化工程10万元、村河道清淤工程7.2万元、住宅外墙维修工程30万元、自来水改造工程100万元、村公共厕所及垃圾亭建设工程25万元、截污工程350万元、桥梁改造200万元、文化项目培育3万元,完成总投资882.2万元。
完成宁波市中心村民生实事工程项目4个,分别是庙后路拓宽38万元、全村河道清污工程15万元、庙后路绿化工程26万元、十七房村郑家金家园墙体粉刷绘画4.9万元,项目正在实施中的有2个,分别是老住宅区绿化提升工程预算80万元、农村截污纳管工程1800万元,总投资约1939.9万元。
(五)民生保障稳步提升,社会建设不断深入
坚持民生为本,近年来发放民生资金约286万元。加大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进一步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的就业工作。村老年人生活、节假日每年补助约75万。村规民约计生条约中,近两来考上一、二本大学生共10名,补助共5万元。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扶残助残爱心村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达80%。体育强村建设深入推进,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大整治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平安镇海”建设持续推进。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全面完成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网格化建设。新增消防笼3台,投入10万元。新建庙后消防专用房30平方米。新建老协会、残疾人康复中心和130平方露天健身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