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市级动态 正文
政协论坛:推进宁波“五水共治”可持续发展
http://nbwsgz.cnnb.com.cn  宁波五水共治网   2015年02月11日

推进我市“五水共治”可持续发展

全市最大强排泵站在余姚建成。(胡建华 摄)

□ 本报记者 吴向正 通讯员 周其平

核心提示

□一年多来,我市“五水共治”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阶段性成效。

□农工党宁波市委会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在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了推进我市“五水共治”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2013年底,省委、省政府以治水为突破口,作出了“五水共治”的重大决策。我市积极响应,以“治污攻坚”、“治水强基”、“供水优化”、“全民节水”四大行动为抓手,结合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攻坚克难,强势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农工党宁波市委会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充分肯定我市“五水共治”成绩的同时,指出了当前此项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这些意见、建议提得很及时,而且很有针对性,对我市“五水共治”工作的深入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编者 

记者手记

政协委员积极助推“五水共治”

水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生命之源。全面实施“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进我省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在政治、生态、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我市积极响应,先后制定了《宁波市“五水共治”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方案,提出通过集中攻坚、纵深推进、全面提高三个阶段,到2020年全市实现水环境清洁、美化、宜人,水资源利用节约、集约、高效,城乡供水安全、优质、可靠,水灾防范体系科学、完备、有效的总体目标,以“五水共治”倒逼转型升级,促进水资源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助推‘五水共治’、建设美丽宁波,人民政协责无旁贷,政协委员义不容辞。”从一开始,市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就十分关注、关心和支持“五水共治”行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听取民意,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为推进“五水共治”献计献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去年年初以来,市政协把开展“五水共治”民主监督活动作为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程,制定民主监督实施方案,成立市政协领导挂帅的“五水共治”民主监督组织协调小组。市政协通过主席会议成员集体视察、市政协领导专题调研等方式开展“五水共治”民主监督;成立城市治污、防洪排涝等6个民主监督小组,就一些重点问题开展民主监督。广大政协委员们不仅在“五水共治”民主监督活动中担当主角,而且积极主动地参与“五水共治”,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献计出力,受到了广泛好评。

在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吴道涛代表农工党宁波市委会作了题为《关于推进“五水共治”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的大会发言。农工党市委会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我市‘五水共治’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为此,农工党市委会课题组提出了“五措并举”,推进我市“五水共治”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这些对策建议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里,蕴含着大家对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的充分肯定,也包含着对我市“五水共治”可持续发展、更好造福百姓的殷切期盼。

(记者 吴向正) 

2014年,我市全面打响“五水共治”攻坚战,联动联治实现全民治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据统计,2014年纳入宁波三年行动计划的“五水共治”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5.8亿元。

“我市‘五水共治’工作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农工党市委会课题组指出,首先,城市化进程加快,防洪排涝压力剧增。中心城区建设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不仅带来对水资源供求的增加、对环境的改变,也使城市防洪排涝压力骤增。一方面下垫面条件变化,增加了洪涝水,另一方面,洪涝水调蓄空间减少,进一步影响已建成区的排水能力。

其次,工程建设标准及步伐不统一,影响发挥整体效益。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各项涉水工程仍存在建设标准不协调,工程建设步伐不统一,难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情况。如城市排涝河网与市政排水管网分属两个不同行业,遵循不同的规范,因此在各自的规划建设中存在诸多的不配套;污水处理能力远达不到城市建设的需要,污水收集配套管网建设相对滞后,实施雨污分流难度大。

第三,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利用率较低。一方面,我市属资源性缺水地区,可开发水资源量有限,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另一方面,统一调度制度尚未形成,水资源高效利用难度较大。目前构成宁波市水资源供给工程体系的“水源、引水、输水、净水”等各单项工程均分属不同部门,即便是同一单项工程,根据其任务不同、属地不同,调度管理职能单位也不同,管理体制较为复杂,流域与区域间、部门与部门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统筹协调难。

第四,重建轻管问题突出,依法治水任重道远。全市每年水利工程建设投资达几十亿,而管理资金不到其2%,重建轻管现象严重,部分工程有钱建,无钱管,管不好,甚至无人管。涉水工程往往存在未批先建、侵占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甚至侵占水域的情况。“污水在河里,根子却在岸上”,一件违法涉水案件,通常涉及多个部门,执法部门不能协同作战,违规排放污水、污染饮用水源地等案件执法效果不明显。

针对以上问题,农工党市委会课题组提出了“依法治水、科学治水、信息化治水、制度化治水、市场化治水”等五方面的对策建议,以实现“五水共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管水水平 实行依法治水

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法治宁波建设的决定精神,提高依法治水管水水平。制定完善供水、节水、防洪排涝、水利工程建设、水污染防治等法规制度,确保“五水共治”有法可依。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各行政执法机关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切实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加强总体设计 实行科学治水

要加强市级层面的总体设计,制定综合治理规划,做到长远规划与应急治理相统筹,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将治水的各环节、各阶段、各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五水”之间项目安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强调各涉水部门的组织协调、治水方案科学、治水建设有序。支持水管单位尽快完成涉水工程确权划界工作,明确涉水工程的管理和保护范围,确保工程安全。

推行智慧管理 实行信息化治水

要围绕治水功能总体定位,以信息化融合不同治水单位业务需求,全面建成“五水共治”信息综合平台,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力推进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成果在治水领域的转化应用,解决层级、部门权责划分和信息沟通难问题,提高部门协同、精细管理、科学决策的水平,实现跨层、跨区、跨部门“五水共治”的智慧管理。

严格相关制度 实行制度化治水

要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节水优先”的治水理念;将“零增加排水”的要求作为市政建设、新建小区的控制指标,从源头上减少涝水;加强工程建设的前期管控,推进河道治理与截污治污、河岸建设与区域开发等的统筹兼顾,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体系,提升水资源监控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遵循市场规律 实行市场化治水

要积极培育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养护和运行管理的服务市场,以市场化理念促进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提高管理效率;积极推行水资源管养分离,水利工程建管分离,在明确管理要求和标准的基础上,大力推行服务外包或服务采购;鼓励民间投资五水共治项目,重点推动污水治理领域的民间资本涌入和科技进步,提高投资质量;制定市场准入条件,引进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逐步通过招标方式择优确定水利工程运行维护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