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市级简报 正文
象山县统筹实施“五水共治”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
http://nbwsgz.cnnb.com.cn  宁波五水共治网   2015年01月09日

  象山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62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是宁波市缺水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该县全面实施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工程,年均投入水利建设经费6亿元以上,大力实施联网供水、海塘加固、修缮山塘水库等工程,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成功创建全国农田水利重点县、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荣获“十一五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先进集体、省第18届水利“大禹杯”金奖等荣誉。

  一、扎实推进强塘工程,显著提高防洪防潮标准。象山县是台风侵袭重灾区,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台风暴雨袭击。目前已完成标准海塘维修加固、水库山塘分类整治,同时加快防汛非工程型措施建设。一是完成标准海塘维修加固。1997年建海塘以来,开展了两轮海塘维修加固建设,主动提高海塘防御风暴潮标准,累计建成海塘203公里,其中标准海塘153公里,构筑了象山“海上生命线”。二是基本完成水库山塘分类整治。以“连片整治,整村推进”为原则,以乡镇为单元,对全县1281座山塘进行分类治理。投入3.5亿元,累计完成山塘治理903座,整体进度90%。累计投入2.2亿元,完成青湾、西谷湖等34座水库除险加固,在建4座,水库山塘保安能力明显提升。三是加快防汛非工程型措施建设。投入2500万元,开展智慧防汛体系建设,建成雨量、潮位等自动测报站点95个,172座水库山塘、27条小流域装有水位报警点,建成远程可视监控点17个,形成覆盖全县重要防汛部位的信息“高速公路”。创新业务应用系统开发,构建完成WebOS技术(网络化操作系统)的全媒体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开发应用水库山塘无线巡查系统,完成县、乡镇远程会商系统高清改造,形成了省、市、县、乡、村多级模式的监测预警和视频会商网络。

  二、加快区域排涝建设,基本解决内涝问题。由于灾害性气候多发频发,台风经常影响甚至正面登陆象山,中心城区等地多次短时受淹。为此,象山主动有效地做好排涝减灾工作。一是全面启动中心城区排涝工程建设。加快构筑集“上疏、中拓、下排”于一体的中心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拓宽柴嘴头、岳头嘴、南大河节制闸等三座排涝主闸门,2014——2016年三年内计划再投入5亿元,对9条城区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对天安路箱涵、城区防洪排涝渠道进行改扩建,使中心城区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排涝能力达到20年一遇。二是加快重点区域排涝工程建设。以重点乡镇中心区和易涝低洼地带建设为重点,开展乡镇区域防洪排涝建设,累计投入1.8亿元,开展爵溪、石浦、西周、贤庠、鹤浦等地区域排涝工程。其中爵溪一期排涝泵站、石浦一期金星片排涝、西周一期长兴塘工程已完成;鹤浦城区、贤庠镇区、西周大引河等排涝工程正在建设,全面提高重点区域排涝能力。三是开展骨干河道流域治理。以项目为支撑,成功申报成为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完成石浦门前塘河治理,定塘四柱塘河、贤庠中心河等治理任务完成过半。累计投入1.3亿元,基本完成管溪、亭溪、下沈港等骨干小流域治理,水利防洪保安能力大幅提高。

  三、加快源头保护治理,逐步改善城乡水生态环境。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坚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营造人水和谐的城乡水环境。一是加快水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制定《象山县水域保护规划》和《象山县重要水库水环境保护项目规划》,以饮用水源地保护为重点,累计投入5300万元,全面开展大塘港、上张、溪口、仓岙、隔溪张、平潭等六座中型水库水源地治理工程,加快实施岩头陈、塘岙水库等20处乡镇水源地治理,重要饮用水源地保护成效明显。二是加快生活污水治理。以城镇集中治理和农村分散治理两种模式,全面开展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已建成中心城区、石浦、西周、产业区污水厂4座,完成120个村生活污水分散式治理。未来三年计划再投入7.4亿元,完成245个村生活污水治理,使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农村实施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达到75%以上,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三是开展清水河道建设。以乡镇主河道、农村集中居住区河道治理为重点,累计投入1.4亿元完成410公里河道整治,270公里河道纳入保洁管理范围,出台《象山县河道保洁实施办法》、《象山县河道清淤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并启动相关工作,大幅提高河道清淤、保洁资金,深入开展“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为目标的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四、建成城乡一体供水,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城乡联网供水、农民饮水提升等三大工程,解决水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问题,做好水资源科学开发利用和配置。一是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加大融资力度,通过“内建外引”,大力开展水资源开发利用,2007年以来累计投入12亿元,建成上张水库、白溪引水等省、市重点工程,建成兴坑、松岙、黄金坦等一批小型水源工程,对部分河道、山塘进行清淤扩容,新增供水能力4150万立方米,年可供水量达到1.74亿立方米,解决水资源短缺难题。二是实施城乡联网供水工程。制定全县区域联网供水规划,成立工程指挥部,开展县域内西水东调、北水南调为主体的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5年来累计投入6亿元,石浦至高塘岛、丹城至象山港大桥等13项供水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水厂供水覆盖全县人口的87%,较全国提前一个五年完成城乡一体化供水计划。三是推进农民饮水提升工程。以水厂为源头,开展镇村联网供水工程建设,累计投入1.2亿元,铺设管道520公里,将自来水引至各村,使农村群众和城镇居民一样共享优质自来水。累计投入1.1亿元,开展农民饮水提升工程,完成400个村管网改造,150家村级水站并入乡镇水厂管网,130余家村级水站配置水处理设备,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五、落实三条红线制度,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利用效率,完成《象山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和《象山县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一是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严格限制高耗水型项目落户,科学制定六大中型水库水量分配方案,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严格取水许可管理,落实用水计划管理,根据上一年用水情况,制定本年度用水总量控制计划,自备水源取水户全部安装计量设施,全县27家年取水量10万方以上的取水大户全部安装取水实时监控,保障全县供用水平衡。二是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理顺节水管理体制,推进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工业和服务业超计划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加大对高耗水行业、重点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加大中水回用力度,开展节水型载体和示范工程建设,万元GDP用水量从64立方米减少到49立方米。三是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划定建立一、二级水功能保护区,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溪口、大塘港等水源地安装24小时水质实时监测系统。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审查管理,对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镇乡(街道),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并加大源头污水治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