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治水人治水事 正文
王林华:高桥水利“活字典”
http://nbwsgz.cnnb.com.cn  宁波五水共治网   2014年12月31日

王林华在河道疏浚整治现场

  “我不干,谁干!”这是鄞州区高桥镇农办工作人员王林华的口头禅。

  台风天,他冒着生命危险,独自一人查看现场水位、水利设施;“五水共治”中,他毅然揽下了河道疏淤、渔业设施整治等难点工作;无论是否值班,只要百姓有需求,他总是24小时随叫随到……

  王林华今年54岁,从1983年起到高桥农办工作,先后负责过农业、林业、渔业、水利等工作,被喻为高桥镇的水利“活字典”。他的渔业设施整治经验还曾在全区推广。

  三十多年了,老王总是冲在前,干在先。

  老王治水有一套

  老王治水有一套。高桥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陆从武说,幸亏有老王,镇里“五水共治”工作推进特别顺利。

  高桥镇域面积53平方公里,北枕黄金水道姚江,鄞西后塘河东西贯穿全境,水系发达,河网分布纵横交错。全域河道总长达173公里,水域面积5600亩,其中,8条河流、28.6公里被列为区级河长制河流。

  快速展开的商业开发和城镇化建设,与日俱增的人口及污水排放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处丢弃的垃圾、尚未完善的地下污水管网、沿河居民直排的生活污水、遗弃于各作业河道的沉船、鱼箔、网箱……古桥上行人如故,而桥下清流却不复往昔,河底淤泥深厚,河床变浅,更进一步降低了河道的泄洪能力。

  “五水共治”一声令下,年过五十的王林华毅然将先期最难的河面清理、清淤工作揽了过来。

  清障从哪里入手;渔业整治先治哪个项目;与渔民的第一句讲什么……老王早就有本明白账。“高桥的每条河在我心里清清楚楚。”

  今年1月,在老王的参谋下,高桥镇在全区第一个整理出了渔业设施整治办法。后来,这个办法在鄞州普遍推行。

  “老王的这个办法行得通。”镇渔业社党支部书记吴卫国说,政策既兼顾了渔民利益,又没增加政府负担。

  其实,为了这个办法的出台,老王天天走出晚归。每条河道沿线有几个重点污染源,哪些房子在河道清淤时可能受影响……他把全镇所有河道走了个遍。

  哪些渔民家境困难、哪几个渔民把水域租赁了……他入村、进渔业社,把每位渔民的情况作了调查。

  “先治网箱。”老王说,把看得见、摸得着的先整治,老百姓就相信政府这次动了真格。

  正月初十,高桥镇在全区率先启动网箱整治。仅到8月,该镇就完成了全部渔业设施整治任务,共拆除网箱690只、渔笼580只、渔箔86道、地笼2500个,清理沉船362只。

  而这一年来,老王没有完整休过一个休息日。他总说,“我就住单位边上,你们有事尽管叫。”

  这一年来,老王负责的项目没有一起上访,所有难题都在他这层面化解了。

  老王“抢救”母亲河

  “这两户要特别注意,清淤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房子开裂。”10月1日,在鄞西后塘河疏淤现场,王林华站在河边,指着对岸两间临河的房子,叮嘱施工队。

  “谢谢老王提醒呀。”农办工作人员蒋亿军松了口气,说,“老王来了,我就放心了。”

  “工程没完,就不能放松。”王林华黑着脸、瞪着眼,说,“西塘河老街这段,老房子多、人口密集,离河又近,绝对不能出安全事故。”

  长假7天,老王没轮到一天值班,可他却天天在西塘河疏淤现场。“长假刚好清淤到老街,这段情况特别复杂,沿岸有340户住户。”老王说,这里的情况没人比他熟悉,他不来看着,心里不踏实。

  鄞西后塘河被喻为高桥镇的母亲河。王林华的童年就在河边度过。他说,小时候,这里河水清澈可辨小鱼,碧水幽幽,岸柳依依,每到清晨能看到许多渔船和货船缓缓驶过。

  随着两岸企业、人口不断增多,鄞西后塘河的水质不断下降。生活污水、企业排污、农业面源污染,一点点“侵蚀”着河水质量,河水普遍呈浅黄色。看着这样的母亲河,王林华显得有些沉重。

  “我希望在退休前能看到鄞西后塘河回到小时候的模样。”王林华说。

  在完成渔业设施整治后,今年7月,鄞西后塘河清淤项目启动。该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全长5.431公里,总面积约36.4平方米,计划外运土方6.9万立方米。

  王林华几乎天天都要去看工程进度。“不盯着,不放心!”

  当初,老王估算1500万元预算投资时,由于投资总额大,区审计特意派人对项目进行预审,结果预审的总额比1500万元还要多。“鄞西后塘河就是我的母亲河,没人比我熟悉,预算钱不会浪费的。”

  负责了这么多年的水利项目,凡与老王打过交道的工程队都说,“老王难难弄,爽爽气,不吃饭,不收礼,成本倒省了。”

  难弄,说的是老王对项目的要求高;爽气指老王事先就把项目建设的先后顺序、时间节点排好了,情况比工程队还熟悉。

  再现鄞西后塘河历史风貌,让轻轨静静隐于河畔森林中。如今,鄞西后塘河整治目标已确定:通过3年集中整治,到2016年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沿河两岸景观升级改造完成,绿化覆盖范围扩大。

  随着鄞西后塘河清澈项目的顺利推进,到今年底,高桥镇将有望完成清淤40公里,总量居全区前列。“三年要让高桥河底翻个个。”老王说。

  老王治水故事多

  老王的“活字典”称号,靠得就是嘴勤、脚勤。

  脚勤——从靠脚走,到骑自行车,再到如今开车,老王笑称,工作效率越来越高,情况越来越熟。

  三年前,王林华买了新车,至今“跑”了4.9万公里。可他家住在离镇政府不到100米的小区,车子一直停在镇政府大院,上下班从不用车。

  农办工作人员周岳伟笑着说,“老王这是典型的私车公用。”老王其实有公车,同时兼管林业工作的他,配有辆森林巡查的车。他说,自家的车平时也没机会用,上班就多用用。

  嘴勤——早上7点上班,老王办公室的人几乎不断。有讨教治水良策的干部,有发发牢骚的百姓,有盼望解决问题的渔民……

  “老王讲起来一套又一套,我是特别佩服。”农办工作人员蒋琳说。

  今年4月,渔民陈某认为渔业整治让他断了生计,他找到了老王办公室,要求解决实际困难。老王才讲了三、四句话,陈某就说,“行,有你这些话,我回去就把渔笼拔了。”

  10月,在鄞西后塘河的清淤过程中,造成两户临河特别近的住房开裂。在老王办公室,又没说几句,这两户人家都说,“我们信你。”离开了办公室。至今,这两户人家都没拿过补偿。

  “没秘诀。”老王说,就是不管遇到情况,都要先去实地走一圈,了解清楚情况。

  别看这两次简单对话,其实老王事先早就将几户家庭的情况摸了个透。

  老王的治水故事特别多。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老王治水三天不曾回家,尽管家就在100米外。去年“菲特”台风,领导本想着照顾老同志,没给排值班,可老王天天在外巡查。“我了解情况,对水位估计更准确。”就这样,在雨水最大的三天,他一次也没回家。

  高桥人对水,情感复杂。因地处下游紧邻姚江,地势低缓,鄞西有多条河流几经徘徊,都在高桥汇流。在丰富的水资源滋润下,高桥土地富饶。

  但正因为此,在遇大暴雨、大台风时,处于姚江南岸低洼地的高桥往往成为泽国。这几年,随着百年工程姚江堤岸建设的推进,情况已有所改观,但在特大台风这样的自然灾害面前,沿江的几个村子依旧成了重灾区。

  每当此时此刻,王林华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段:低洼地段、水库边、水体易滑坡处……姚江堤岸上,风吹得车子略略摇晃;低洼地段,半个车身陷在水里;风吹落了雨衣,把身上的衣服浇个了透。

  “风雨再大,我也要自己来看一遍。”王林华说,这样心里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