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前的金石引河
治理后的金石引河
象山县金石引河全长11.8公里,自东向西贯穿石浦镇,是石浦镇第一大河,也是宁波市28条市级河道之一。长期以来,受沿河沿岸污水直排影响,被石浦人称为“母亲河”的金石引河逐渐变成一条“黑臭河”、“浆糊河”,群众反映强烈。去年下半年以来,石浦对金石引河开展了“三清三治促三转”的立体化治理,取得初步成效,河道滞洪蓄洪能力增加26万方,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大幅提升,沿河80%主要污染源成功拔除,消除了劣V类水质,昔日的臭河、脏河变成了清水河、景观河,综合治水的社会效应、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实施清单式治水,铁腕清除脏乱污
快速清淤,两年任务一年完成。通过快速清淤、清脏迅速改变河道面貌,激发社会公众对“五水共治”的关注和支持。将金石引河及相关23条支河清淤任务以村为单位分为24段,逐段落实1名责任领导、1个包干村和1支施工队分段同步施工。仅用4个月,完成主河道清淤15万方、支河清淤11.8万方,占两年总任务的70%。同时,铺设配水管道2.3公里,每日向金石引河上游配送大塘港水库原水1.4万吨,激活河流动力和自净能力。
重拳清源,全力开展拔污截污。根据治水先治岸、治污先清源原则,对全线42处主要污染源进行清单式管理、地毯式清除。杜绝工业污染,对8家制冷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整治,已拆除2家、整改3家。加大农业面源整治,将沿线18家畜禽养殖场分片包干限期8月底拆除,目前已签订拆除协议12家,成功拆除6家,集中拆除污水直排的晒鲞场67家300余亩,对6家鲶鱼养殖场实施专项整治。加快生活污水纳管,铺设截污管道4.8公里,将河道城区段160余处暗渠、排污口统一截污纳入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启动周边10个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力争做到污水入河“零排放”。
全线清障,推动流域环境治理。坚持水岸同治,加快沿岸沿线环境治理,着力营造“水清坡绿岸美”的河道环境。借势“三改一拆”行动强力拆除河道两侧违章占用坡道、机耕路建筑10余处,清除筑垃圾堆放场2处600平方米。强化周边业态整治,推动2家小散再生资源收集点、2家屠宰场整合外迁,强制关停2家无证经营的小作坊、烧烤摊。主动对接广电、电信、供电等部门,协调沿河电线杆整改方案,启动2.6公里空中管线埋地施工。
实施层级式治水,确保人财物到位
坚持专业治理,提高治水效率。集中各办各线和驻石部门力量,成立截污纳管、河道整治、农业面源整治、工业污染整治、垃圾规范化收集、涉水拆违、督查检查与宣传等7个工作组,分别明确1名班子成员担任组长,落实人员责任。制定出台《金石引河整治任务分解表》,明确各环节目标任务、具体措施,责任工作组和时间节点,通过“挂图作战”方式责任落实到人,任务分解到点,各工作组根据专业分工同步推进,增强治水协同性和科学性。
坚持集团治理,凝聚治水合力。集中各方资源,将有限资金、项目、人力倾斜到河道治理当中。在镇级财政专项安排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上级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小冷库”整治、“三改一拆”等工作补助资金潜力,围绕河道实际积极打包申报农业综合开发、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共落实治水资金4000余万元,为治水提供资金保障。积极构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集团化治水模式,发挥河长(二级河长)、治水观察员、义务监督员、环保志愿者等“一长三员”作用,监查河道动态、督促治水进度,发动人大代表、群众基础较好的热心市民自主认领担任河段长,做好8小时外的巡逻看护工作。
坚持制度化治理,构建治水机制。建立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河长制”,将金石引河及周边支河确定“河长”并设置公示牌公示,明确河长巡查、协调、治理、保洁、宣传等5大职责,落实日常保洁养护责任,根据城区段、城郊段、农村段分别落实给镇环卫所、专业养护公司和各村,聘请河道保洁员47人。严格督查自查制度,邀请县级新闻媒体现场跟踪、主动曝光、自我加压,实施“日短信提示、周曝光督查、月简报通报”高压式督查,半年来,先后召开现场推进会、督查会8次,发送手机提示微讯5万条次,工作组现场巡拍15次,编发每月督查通报4期,确保各项布置落实到位及时。
实施联动式治水,立足长远抓转型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围绕治水目标,把水生态作为硬约束倒逼转型,下定决心以短期阵痛换来产业的绿色发展、持续发展。做好畜禽养殖户疏导和转产转业工作,引导向绿色种植、设施农业转型。将拆除的60余家晒鲞场经营户扶持整合成3家专业合作社,落实租赁土地60余亩,鼓励逐步向机械化、产业化发展,把传统晒鲞食品打造成特色品牌商品。在水产品加工园区内落实土地规划建设集中式立体冷链仓储中心,推动“小冷库”经营业主以股份制方式实现规模经营、安全生产。
推进区域规划升级。以新视野、新要求定位金石引河,将原来的主要承担灌溉、排洪、养殖功能的河道转变定位为景观河、休闲河。结合沿海高速石浦高速连接线出口规划确定,完善沿河区域规划,加快番西片区规划编制,建设兴港东路、兴港西路,规划启动金山路延伸工程,对治水拆违过程中拆除和周边闲置未用的土地统筹考虑,谋划推进河道两岸城市化开发。沿河规划硬化道路2.6公里,完成种绿补绿1.3万平方米,将河道南侧50余亩鱼粉厂旧址规划改造为市民小公园,全力将金石引河打造为石浦人休闲好去处、亲水体验区。
推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将“五水共治”行动作为提升文明意识、转变用水习惯的有利契机。大力开展治水宣传进村(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活动,激发群众护水节水、参与治水意识,如在河道清淤时发挥村级义务工作用,不仅可提高工作效率40%以上,还有效节约成本50%以上。推进实施门前塘水产加工企业分质供水工程,在冲洗、冷却等环节引用大塘港原水替代优质自来水,每年可节约优质水资源200余万吨。以治水为机,科学划分农村保洁网络,建立集河道、道路、村庄于一体的保洁队伍市场化运作机制,探索实施城郊区、农村地区袋装垃圾清运管理模式,新增垃圾收集设施200个,引导居民养成规范垃圾收集的生活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