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门镇谢家路村创新新时期群众工作机制,密切干群关系,推行“小板凳”群众工作法的经验和做法,经中央、地方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最近,省委书记夏宝龙,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和平相继在有关材料上批示,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认真宣传、学习、推广谢家路村的经验。(凤凰网 8月13日)
“小板凳”群众工作法,通过党员干部与村民群众同坐一条小板凳,共商村事、增进感情,切实拉近了党群干群距离,凝聚了共建美好家园的合力,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法,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创造力充分体现。
“小板凳”群众工作法,形象而生动地体现了党员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肝胆相照的高尚情操和政治本色,也深刻诠释了党员干部怎样才能走好基层。
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是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走基层活动中,与老百姓同坐一条板凳,倾听最基层、最真实的声音,解决最实际、最切身的问题,我们的各项工作才有不竭的动力和坚实的支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用小板凳丈量民情,就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诉求当作第一选择,和群众手拉手,与百姓心连心。
“小板凳”群众工作法,就要求我们领导干部要经常下去,深入基层,走进群众的帐篷里,坐到群众的炕头上,深入群众的生产中,及时感知群众的安危冷暖。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就要求我们想问题、作决策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维护群众的利益。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就要求我们在遇到矛盾和问题时,善于换位思考,多替群众着想。只要我们始终和人民坐在一条板凳上,群众关于党群、干群关系不如从前的心结就会慢慢解开,就会永远拥护我们,永远跟我们走。
“小板凳”群众工作法,就要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领导干部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群众工作,深入基层,走进大街小巷,走进田间地头,经常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困难的地方去,深入群众的生产生活中,走进群众的心里,及时感知群众的安危冷暖,掌握群众的所急、所想、所盼,干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事,干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干长远起作用的事。体民情,察民意,集民智,解民惑,让自己的心始终和群众的心连在一起。(文/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