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7时,海曙区联南社区中心广场,伴舞的音乐渐渐放轻,市民按照《广场舞文明公约》,准时结束跳舞,将场地和静谧还给其他居民。
这是我市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城市和谐的一个缩影。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对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大程度增加和谐因素,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打造和美的文明之城,以法治为推手,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全力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今天的宁波,在创新治理的驱动下,城市愈加和谐,生活也更加和美。
搭平台
布下治理监督网
今年年初,宁波市首个投入运行的“阳光厨房”系统在江东世纪东方广场“上岗”。通过一个小小的屏幕,所有市民可以对餐饮店的日常运作进行监督。
构建人人参与的社会治理机制,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而完善的治理监督网络无疑是最好的抓手。围绕这个目标,今年以来,我市各相关部门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在搭建治理监督网络上下功夫,构筑起保平安的“铜墙铁壁”。
社会治安上,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目前全市已安装视频监控探头14万余个、公交车探头近2万个。在此基础上,扎实推进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社区警务e超市等建设,最大程度构建平安监督网络。
安全生产上,加大对危化企业、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监管,截至目前,已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700多辆危运车辆全天候、实时视频监控。
食品药品安全上,健全质量和安全追溯体系,初步实现了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监管。以“阳光厨房”为例,目前全市已建成495家,另有200余家餐饮单位正在加紧建设。
健法治
化解矛盾在基层
法治是构建良性互动的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用法治来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矛盾的及时化解,是加强社会治理的根本举措。
如今,重大决策、项目上马前,先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关,已成为宁波一张靓丽的法治名片。今年3月,我市正式公布10家符合条件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进一步完善该项制度,力争使每一项决策建立在广泛的民意基础之上。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共开展了重大决策事项评估2800项,其中暂缓实施95项,停止实施11项。
健法治,加强社会治理,还有赖于完善对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尤其是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机制。今年,我市计生部门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一盘棋”服务管理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网上信息交换,通过加深区域合作实现户籍地与现居地共管。
同时,发挥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把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及时化解矛盾。今年,我市着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完善基层法治促进员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基层法治促进员1860人,解答政策咨询、开展法制教育、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等10万余次(起),成为维护和谐稳定、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
构机制
人人呵护促和谐
社会治理的目标,就是要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呵护的和谐促进机制。依托每一位市民的力量,是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推手。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重点通过建立人人珍惜的家园呵护机制,引导广大市民切实养成讲文明、讲秩序、讲诚信的好习惯,以此推动社会治理。据统计,目前全市有上百个文明公约,涉及群租、养狗等,使得不少社会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得到缓解。
同时,通过创新基层生态创建方式,引导每一位市民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今年年初以来,在全体市民的努力和支持下,我市新增40个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7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美丽宁波”离我们越来越近。
当然,人人参与、人人呵护的和谐促进机制,离不开人人共享的公平保障机制为依托。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目前全市152个乡镇(街道)窗口覆盖率和运行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劳动者工作技能、机器换人等多个“促增收”的举措,真正实现城市更和谐、生活更和美。宁波日报 记者 董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