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宁波日报 王量迪 俞莉 陈光曙)象山县成功探索出让鸭子上岸,让白鹅下海的“水禽逆养”新模式,此举达到了水禽生产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而且有效地改善了水生态环境。
象山是我市的水禽养殖大县,年饲养量300多万只。但由于水禽饲养规模庞大,且集中饲养于水网地区,直排河道的水禽粪便、污水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如何让水禽健康成长,又不污染环境?象山农技人员想到了“水禽逆养”新模式。
据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站长陈淑芳介绍,水禽岸养是“水禽逆养”主要方式之一,即将原本养在河道、池塘、水库里的鸭子、白鹅等“乔迁”到陆地,利用小水池、喷淋等方法为水禽提供饮水、梳理羽毛或嬉戏,并通过建立粪污处理系统,避免了养殖粪污对水域水质造成污染。截至目前,象山县已推广白鹅、蛋鸭岸养20余万只。与传统饲养不同,这一养殖方式不仅达到了改善水环境目的,而且还有效地降低饲料消耗,减少水禽发病、死亡情况,获得稳定高产的生产性能。
与水禽岸养相比,让原本生活在淡水河道里的白鹅下海,饲养难度显然要大许多。日前,记者在位于蛤沙港畔的新桥镇大白鹅养殖基地看到,一只只浙东大白鹅悠然地漂浮在混养着海鱼、虾、蟹、蛏子的海塘里,红掌拨“清波”。
经过一年的饲养对比试验,肉鹅成活率、生长速度和耗料量与淡水养殖基本一致。不同的是,一般养殖塘里非常容易滋生细菌,传统饲养的大白鹅很容易生病,农户经常要对池塘进行消毒预防。而海水本身就是“消毒药”,不容易滋生细菌,大白鹅在海水里洗澡上岸后,羽毛上带有海水的结块,一定程度上预防了鹅身上滋生细菌。因此,这种养殖模式不但节省了养鹅的用药成本,也使肉鹅更健康。
据工作人员估算,在该基地现有的10亩海塘里,除了200多只重达4公斤的大白鹅外,还混养着400条海鲶鱼,此外还有1000公斤梭子蟹以及小白虾。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来算,每亩效益至少4万元,远超传统养鹅每亩2万元的平均值。
对此,陈淑芳认为,象山作为浙东白鹅的主要生产区,白鹅饲养量达到220.3万只,但受制于半岛淡水资源的缺乏,限制了养鹅区域。如今,“白鹅下海”养殖模式的成功,将可为该县利用半岛三面环海、海涂资源十分丰富的有利因素,为继续发展浙东白鹅这一主导产业打开养殖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