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宁波网首页
免费邮箱 注册
登录宁波网会员平台 | 宁报集团检索中心
首页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社会 | 娱乐 | 体育 | 专题 | 宁波 | 民生 | 第一现场 | 对话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德育生活化"在杭州湾职校的实践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11-28 08:29:03   稿源: 宁波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打印

润物细无声

“杭职”学生出操完毕跑步回教室。(蒋亚军摄)

占地300亩的学校,没有一名专职绿化工,但校园的角角落落绿意盎然;

整个教学区的24个厕所,没有一名专职保洁员,洁净度却堪比星级宾馆;

校园公共场所,没有一个流动垃圾桶,但地上难见一片纸屑。

慈溪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是怎么做到的?

主持工作的副校长邵佳洪笑着说,“三无”的背后是学校三年“德育生活化”的实践和探索。

成才先成人,从细节提升素养

时光倒回三年前。

“又有学生上班没几天就开溜了!”来自企业的投诉电话让时任校长的谢柏南再一次陷入深思:“成才先成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比教给学生专业技能更重要。”

作为一所职业学校,杭职64个班级的2500名学生,35%来自特殊家庭;学生普遍内心自卑、生活习惯差、不愿读书、不想吃苦、不会主动服务。

“职业学校的特性决定了其与社会密不可分。如果能让学生在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提升道德素养,那么学校的面貌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谢柏南决定全方位实施“德育生活化”。

谢柏南提出的“德育生活化”,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做人,明事理。

杭州湾职校2500名学生就此开启了全新的校园生活。

德育从具体的日常行为规范抓起:早上6点在铃声中起床,起床后五分钟内集合完毕,洗漱用品位置有明确规定,吃饭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除了在作息上有严格的规定,穿着仪表、升旗、上课、自修等,有一系列训练方案。以上课为例,学生必须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静候老师;上课铃响后,全体起立,师生互相问好;下课铃响后,全体起立,师生互道再见。

准军事化和“7S”管理,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得以迅速转变:拖沓、懒散的作风不见了,学生们精神抖擞,自信阳光。

孩子们的变化,让谢柏南更加相信:德育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是在生活的实践中培育出来的。

为了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品格,学校辞去教学区厕所保洁员,由学生投标承包打扫;同时,实行“德育实践活动周”,即每周安排一个班级,轮流负责整个校园的洒扫、礼迎、督查。

“我们送孩子到学校是来读书的,不是来打扫厕所的。”两项举措立即遭到了不少家长的反对。可一年多后的今天,这些家长举双手赞成。他们说,学校的“另类”举措,让他们的孩子好像变了个人,他们曾经因为孩子没能考上普高而抬不起头,如今却重新充满了希望。

王辉曾是个典型的“差不多”先生。那一周,轮到王辉班级清扫校园。王辉被安排打扫电气楼二楼,同平时一样,他有一搭没一搭用拖把一拖了事。可回到三楼,他怔住了:三楼的走廊一尘不染,连踢脚线都擦得亮亮的。见此,王辉转身跑下二楼,再次拿起了拖把。那天,他在周记里写道:“地上有一片纸屑,一个脚印,虽然不起眼,但这说明自己的工作没做好。”

这之后,王辉处处争当先进。后来,他进了上海大众宁波分公司,头三个月三班倒,经常晚上两点钟开始干活,但王辉坚持住了。他后来跟老师讲,劳动实践周使他明白任何事都不能有“差不多”、“毛估估”的想法,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得完美。

同王辉一样,很多同学变得热爱劳动、尊重劳动。高三学生戴家祥以前从未在家里扫过地,洗过衣服。自从承包学校厕所保洁以来,他不仅主动帮助妈妈做家务,还帮爸爸打理生意。去年暑假,小戴冒着40℃的高温,坚持天天参加社会实践。戴爸爸逢人便夸:“这样的学校一定能将我儿子培养成才!”

“德育是一个很虚的词,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把它具体化、可执行化,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其成为一种‘有血有肉’的德育。”谢柏南说,德育,就是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就在几天前,学校面向全校学生征集金点子,制订出台了“孝德教育的101个细节”。101个细节分为爱国、爱集体、爱家三部分,每部分都有对应的几十个细节,如爱国要做到“周一升旗仪式,大声唱国歌,行注目礼”,爱家要做到“和父母打电话时,不能先挂电话,等父母摁断了我们再挂断”,“周末在家少出门,多与家长吃吃饭。学做饭菜,等父母工作回家一起吃饭”等。

  不喊假大空的口号,用文化滋润心灵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晚上6点整,杭州湾中职学校的校园里按时响起了学生们的琅琅诵读声。每天晚上6:00-6:15是“经典一刻”,全校学生齐声朗诵传统文化读本,这已成为“杭职”一道风景。

  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不断冲击着中职校园。针对这一现象,三年前,杭州湾职校重点推出传统文化教育,希冀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明事理、懂礼仪、肯吃苦、善进取。

  学校老师自己编写教材《生活教育读本———传统文化篇》,从《论语》、《孟子》、《三字经》等中华文化名著中提炼出经典篇章,归纳成“慈孝”、“宽厚”、“敬业”、“向善”、“诚信”、“礼仪”六大部分,加以通俗易懂的翻译、现代化的解读,配上插图或漫画,编写成册后发到每一名学生手中。

  为使传统文化真正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学校还经常举行各种传统文化趣味比赛。讲故事、演小品,赛场上,各班级大显神通,11图文1班用经典老歌《上海滩》翻唱《弟子规》,笑翻了全场。笑声中,学生们对古人慈孝、宽厚等传统美德有了更深的感悟。

  “我对以前不屑一顾的古典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特意到图书馆一口气借了三本古籍,读起来比青春小说还痴迷。”10电气2班周泽青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学习经典,亲近古典,一开始学生并没有太多兴趣,但渐渐地,他们开始喜欢上了里面的故事,感悟到了里面的哲理。

  邵佳洪说,“德育生活化”,就要用文化的力量滋润学生的心灵。

  为让学生时时感应到美德的召唤,“杭职”校园内的每一寸空间都被打造成了传统文化教育课堂。以传统文化命名的校园道路,孝德墙上绘满了各种孝故事,LED大屏幕播放着传统文化讲座、诗词哲学等视频,校园广播播放着古典名曲《梅花三弄》、《高山流水》。学生们说:“在我们学校,抬头就能读到经典。”

  有如春风化雨,学生们耳濡目染,变化在不经意中发生。下课后打打闹闹的少了,温文尔雅的多了;食堂里抢队、插队的少了,相互迁让的多了;在家当小皇帝、小公主的少了,帮父母做家务的多了。家长们意外接到老师表扬自己孩子的电话,惊讶于一向桀骜不驯的孩子在星期天居然惦记着早点回到学校……

  在杭州湾职校,品行优良的学生可以同国家技能大赛获奖学生一样,由学校授予最高荣誉———入主学校“星光大道”。

  “星光大道”正对着行政大楼,大道两旁分别树立着长长一排五角玻璃星,“展示在这里的都是我们的明星学生!”记者数了一下,一共有31位明星学生,其中8人是德育明星。

  德育副校长黄百央介绍,在“杭职”,品德好最光荣,为鼓励学生传承传统美德,学校每年举办孝德之星评比活动,每年评出100名“孝德之星”,再从中评中“十佳慈孝之星”。到今年,全校共评出300名“孝德之星”、30名“十佳慈孝之星”。

  采访中,学生岑泽说,学校从来不对学生讲那些高大上的大道理,但学生每天接触的,不是孝德之星,就是自强不息者,这样的环境中,想要不变好也困难。

  放飞青春梦想,用品德赢得未来

  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一旦落榜普高就读技工学校、职业学校,他的人生也便在没有希望的无奈中定格了。但杭州湾职校却让家长们对孩子敢于有“奢望”。

  罗文聪中考前痴迷于小说,中考失利,进了杭州湾职校,妈妈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抬不起头。令妈妈想不到的是,进校没多久,灰头灰脑的小罗居然成了学校厕所保洁员,还因为吃苦耐劳被选为厕所所长。去年,小罗当上校学生会主席,今年又被评为“宁波市优秀学生干部”。“我儿子就像完全变了个人!”看着自信阳光的儿子,妈妈的心结终于打开了。

  罗文聪说,是打扫厕所让他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也让他找到了自信。

  “这里的孩子普遍自卑,没有几个敢主动跟老师打招呼,也不敢在课堂上发言;这里的孩子也很善良勤奋,我们要挖掘他们的正能量,让家长敢于抱有期待。”这是当初学校实践“德育生活化”的目标。如今,这个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越来越多的学生找回了自我,学校开始涌现出一批校园“感动人物”、“孝德之星”、“十大中职魅力人物”、“优秀青年志愿者”,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曾患重疾的阮鑫款是学校著名的励志哥,人缘好,爱学习又有爱心。暑假去台湾交流后,充满爱心的他还在学校倡议办一个爱心超市,并担任了首任店长。在他的资料里,一张张爱心捐助单让人肃然起敬:西南旱灾捐款100元,温暖助学资助105元,贫困生爱心结对捐款2000元……12印刷班陈同学家境贫寒,全家生活来源只有外婆的每月500元养老金。阮鑫款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向爸爸提出,要求结对帮助陈同学。

  阮鑫款的一举一动温暖着该校的每一个人。2011年他被选为学校十大感动人物,2012年被评为学校十大慈孝之星,去年还被推选为慈溪市优秀团员。不久前,他收获了一份惊喜:以他的故事拍摄的微电影《款哥的一天》获得了第十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二等奖。

  实施“德育生活化”的三年是杭州湾职校变化最快的三年。

  劳动实践周、军事化管理,严格的训练练就了“杭职”学生的吃苦耐劳、严以律己、敢于担当的良好品行,该校毕业生成为周边企业争抢的对象。连续两年,上海大众向“杭职”招收了200名学生,没有一人被中途辞退,今年,上海大众再次向“杭职”招收了125名学生。企业相关负责人说,用“杭职”的学生让人放心。

  “把孩子交给这样的学校,放心!”家长们更是争着将孩子送进“杭职”。2014年学校计划招生680人,结果前往报名的学生有2000余人,最后不得不临时扩班。

  如今,“德育生活化”不仅在慈溪当地8所中职学校推广,还吸引了国内外各地的教育考察团前来考察学习。据统计,三年来,学校共接待国内外考察团160余批次。学校被列为浙江省“德育实验基地”,并先后被评为省级、国家重点技工学校。

  记者 陈敏 唐慧卿 慈溪记者站 赵科

原标题: 润物细无声
编辑: 徐挺
图片新闻
千年沉船上的中国唐朝货
羊年春晚再曝明星嘉宾
北京地铁惊现“西瓜哥”
杭州“高富帅”警犬待遇好
日本15人切出32吨巨型冰块
买扇贝当下酒菜 发现珍珠
男子玩杀人游戏遭拒 爆头身亡
法老王胡子掉落 用树脂黏回
24小时新闻点击榜
 
热图推荐
消费提醒
 
中国社会
 
环球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