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杭:互联网改写了我和老爸的人生

    2014-10-31 15:18:26 稿源:

  我不是马云,也不是李彦宏,我的老爸也并非大款或大官,只是和《非诚勿扰》的黄菡一样,做一名普通的党校教师而已。但是,我们两个,尤其是我的人生,却真真正正地因互联网而改写。可以说,没有互联网,就没有我今天的所有成就。在这一点上,我和马云、李彦宏的快乐一样多。

  1994年,互联网“元年”。那一年,我第一次接触电脑,一位在大型国企设计院工作的亲戚,带我到他工作的地方——围成一圈儿摆放着十几台微型计算机的工作间。在那里,我与这些笨头笨脑、没有鼠标的白色家伙打了半个多小时交道,记得当时我玩到的游戏有扑克牌、象棋等,我还为简陋的游戏里“炮”写作“包”而窃喜不已。

  或许是那里的电脑太过原始,那次“触电”经历并没有引起我过多的兴趣,我对电脑真正“来电”,是在三年之后的1997年。

  那年,一天放学后,我和死党一起来到学校所在小区北部的一条充满商业味道的小巷里,几年前,这里是电子游戏厅聚集的胜地。一年前市政府的一道“封杀令”,使这里的游戏厅暂时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隐蔽的“地下电脑室”。一小时4、5元的收费,对学生族可谓昂贵,即便现在设施豪华的网吧,恐怕也只能望尘莫及。但是,当时在这里初次接触单机电脑游戏的我,却有一种茅塞顿开、改天换日之感,一如少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时的那种感觉。那次游戏,尽管“红色警报”和“命令与征服”前围坐着一大帮人,但我和死党却都被逼真的“三国”游戏迷住。那天回到家后,我一直处于史无前例的兴奋中,兴奋之余,我甚至隐隐预感到,未来我的人生,将与电脑这一新生事物产生那样无尽的交集……

  真正“触网”,是在2000年,那一年的我,可谓命运多舛,先是在中考中发挥失常,接着被迫进入了一所私立学校,去做特优生。可是,由于对住校环境的不适应,加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只在学校呆了一个多月,自己就被大人接回家中。从学校回到了家里,生活环境一下子从紧张的学习转换成漫无边际的生活。起初的日子里,我和母亲每天都去附近新建的汾河公园散步、打扑克。但是,单调的休息实在有些空洞无聊,在我的强烈建议下,父母花9000元为我买下一台联想电脑。起初,他们坚决不同意电脑联网,理由是当时频繁见诸媒体的青少年因网络迷失自我的报道。可是,耐不住我再三请求,他们终于同意试着将电话线连在电脑上。事实证明,对于我来说,网络并不是洪水猛兽。恰恰相反地,联网之举使我迈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步,我的人生这间已经关上门的房屋,终于因互联网而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

  尽管64K的网速配合64M的内存,加上奔III733的CPU,实在有些局促;尽管每次联上因特网前,调制解调器都要“嗡嗡”地响上半天;尽管为买一张上网充值卡,我们父子俩会跑很远的路,比较好几家店;尽管网费加电话费,每月也是一笔开支……但在我笔下,这一切却成了最动听的旋律,最美妙的享受。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互联网,我的人生将会陷入怎样的令人窒息的百无聊赖之中,可是,如果我只是在互联网上游戏娱乐、消磨时光,那样的人生必定会同样无聊。好在,此刻命运再次为我打开一扇窗,这次,互联网彻底改写了我的人生。我的父亲早在上大学时,就经常在各地报刊发表文章,是同学中小有名气的作家,参加工作后,他开始给报刊投稿,见诸报端的剪报作品一共贴满了几十个笔记本。上学时,我并没有发现自己继承了父亲写作的天赋,休息回家后,自己的文才终于被我像挤牙膏似的逼了出来。2000年底,我开始投身写作,起初尚处在手写誊抄阶段,后来不自觉地把写稿和电脑结合在一起,开始成沓地打印自己尚显幼稚的作品。那时的报业,远比今日繁荣,很多南方和北京的报纸,开始渐渐地用收稿邮箱代替传统的邮寄地址。正是从那时起,互联网上白手起家的我,一下子就站在了时代的制高点上。直到几年后去参加一家本地媒体的通讯员表彰会时,一位坐在旁边的中年作者仍然就网络投稿的真实性向我提出质疑,而彼时的我,已经开始在网上参加征集活动,为自己的账簿添加奖品和奖金了。2004年,是我写作历程中值得记住的一年,那年伊始,我赴京参加了平生第一次颁奖活动,而这次活动的缘起,只是我通过电子邮件投递的几句口号。这也是我写作以后获的第一个像模像样的奖。这一年7~8月,我迎来了写作以来最辉煌的金色一月,这个月,我先是在一家企业的口号征集中揽得头奖,又在联想电脑举办的网络征文中独得大奖,月底,第一次创作歌词的我,以事先并不被家人看好的作品,在深圳举办的一次歌曲征集中荣获“优秀作品奖”。记得那个夏日的夜里,刚和母亲从汾河公园散步归来的我,被父亲动情地一把搂住,旁边,黑暗中闪烁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正是深圳新闻网上刊出的获奖信息,我的名字赫然荣膺其间。那个月,互联网给予我的,不仅有近万元的奖品和奖金,更有自从写作以来从未有过的感动和自信。我开始坚信,自己赶上了一个很好的时代,互联网,就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互联网不仅改变了我,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父亲的人生。早在上世纪90年代,父亲的同学就建议他“换笔”写作。可是,直到我辍学在家后,家里才买下第一台电脑,但那时,因为我的事,父亲已经写不出文章了。他对我说,写作的事,以后就靠你了。由于工作不算太忙,也不需要坐班,父亲在家时的主要时间,也都花在网上,除了帮我料理一些投稿杂务外,登录文友论坛,与70后文友畅谈交流,以及看新闻、看大片等,构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主色调。

  现在我家的电脑,如果算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总计已经不下十台了。但是,两台传统PC机,仍是我们父子俩的最爱,在它们的陪伴下,我们就这么度过我们不算太无聊的每一天。互联网上的岁月,把我从少年变成准中年,父亲则已渐入老境。时过境迁,现在的互联网写作,辉煌的年代已经远去,现实的情况是,梯子越伸越长,果子却越结越小,即便如此,我和父亲依然深情地坚守着互联网这方天地,守望着我们共同的事业和爱好,共同的精神家园。

编辑:
E时代 微分享 网力量 共欢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