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市级简报 正文
北仑“三坚持三力促”
确保“五水共治”走在省市前列
http://nbwsgz.cnnb.com.cn  宁波五水共治网   2014年09月29日

  北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全方位推进、综合性治理、系统化实施,近三年累计投入超过30亿元,探索出一条“科学治水、全域治水、铁腕治水”之路。尤其是今年来,该区在总结治水经验基础上,又拉高标杆、自我加压,紧锣密鼓地再谋划、再部署,举全区之力做好“五水共治”工作,赢得了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和群众普遍认可。

  一是坚持“治污先行”,力促“清三河”首要目标率先基本实现。该区通过超前谋划、率先实施,大力推进“内河水质综合治理行动”,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治理污水动手最早、成效最好的区域之一。目前,全区已全面消除垃圾河、黑臭河和劣Ⅴ类水质,主干河道多数河段达到Ⅳ类水质,城乡污水主干管网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基本覆盖”,“清三河”、畜禽养殖整治提升、长效管理机制“全面覆盖”。治水工作基本达到省委提出的第一阶段工作目标,率先基本完成2014-2016年治污攻坚“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首要任务。对照省市要求,该区又提出“七年治水、三年完成”的总要求,主动将全区包括全部村级河道、各种小沟小汊在内的发黑发臭河道和水环境较差河道作为专项清理行动重点对象,制定了“一河一策”和“清三河”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目前,该区共梳理出的31条黑臭河治理工作已全面完成,全部达到省验收标准。其中列入清理计划的4条重点黑臭河,已落实详细的“一河一策”治理方案,且完成“治标”,正在继续深化“治本”工作,经监测与核查已达到省里规定的清理验收标准要求。省政府副秘书长谢济建和省治水办副主任李岩益,对该区申报首批“清三河”达标县(市、区)进行调研和督查时,分别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北仑作为经济发达县(市、区)的经验做法,在全省具有示范作用。今年3月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在北仑召开,省委副书记王辉忠对该区治水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浙江日报》头版“问水北仑”系列连续三天报道了北仑的治水经验。今年4月该区又在全市率先消灭垃圾河,前不久又通过省“清三河”工作达标验收,群众满意度明显上升。

  二是坚持“区域循环”,力促工业节水和污水再生“领跑”全省。作为重要的临港产业聚集区和全省工业强县(市、区)建设试点单位,随着临港大工业的迅猛发展,北仑区域供水状况愈加紧张。据统计,目前该区域临港大工业用水需求量日均44万吨,而自来水管网在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等用水后,能保障工业优质供水量日均20万吨。面对水资源消耗量和污水处理量与日俱增的实际,该区围绕全面形成“覆盖全区、统一管理”的污水管道主干网架体系,全面实现“应纳即纳”的目标,对自来水、再生水等各类水资源利用进行统筹规划,铺设覆盖全区的污水管网体系,实现污水集中处置并逐步推广再生水适用范围,形成了区域水资源“大循环”。如今,该区累计建成覆盖所有街道乡镇的城乡污水主干管网470余公里,城镇污水处理率接近90%,全区污水管网框架基本建成,并建成村内污水主干管网200余公里;区内建有大型污水处理厂4座,日处理能力达到41.5万吨,基本满足城乡污水处理需求,污水管网覆盖率和日污水处理能力均居全省前列。该区累计投资1.64亿元,建成区域性岩东再生水厂一期工程,铺设再生水管道12.6公里,日再生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每年的节水量相当于2个西湖的蓄水量。目前,岩东再生水厂每日除向区内10多家重点工业企业提供大量再生水外,加上供给宁波港矿石码头喷淋除尘用水、环卫用水及河网生态补水,年供应总量达到近2700万吨。此举不仅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也极大减轻了区域的自来水供水压力。今年,该区计划扩建再生水厂二期工程,建成后区域再生水生产能力将达15万吨/日。围绕“削减城市水污染负荷,促进污水再生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目标,全省首个再生水专项规划《北仑中心城区再生水专项规划》前不久通过评审。预计到2018年,全区主要污水处理厂外排处理水要全部转化为再生水,2020年,全区城镇污水厂外排废水再生水利用率将达到40%。

  三是坚持“治水强基”,力促城乡供水和防洪排涝全面“升级”。北仑的自来水水源主要来自宁海白溪水库和奉化横山水库,宁波市自来水供水管网城镇已在该区实现全覆盖。区内还有新路岙水库、城湾水库、千亩岙水库、瑞岩寺水库、紫薇岙水库等6个备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用于工业用水、河网供水、备用自来水供水和少量的居民供水。作为沿江靠海、临港工业又高度集聚之地,该区始终把防洪排涝、保水供水放在重要位置,与项目建设和城市发展同步谋划、同步实施。近些年来,该区已累计投入近40亿元,全面推进“强库、固堤、扩排”等工程,先后新建扩建了穿山碶、下三山二闸、算山碶等一批排海碶闸,拓宽了小浃江、沿山大河、梅山大河等共计47公里骨干河道,改造了昆亭塘等标准海塘,极大提升了城乡防洪排涝能力,经受住了“海葵”、“菲特”等特大强台风的袭击考验,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同时,大力推进供水能力建设,保障供水安全。在保障大工业供水的同时,也把对城乡居民优质供水作为重大民生实事工程来抓,全区备用水源地水质和农村饮用水合格率均达100%。今后3年,该区还将投入50亿元,建成重点治水项目360余个。其中,污水治理重点项目327个、总投资17.2亿元;防洪防涝重点项目26个、总投资超过30亿元;供节水重点项目9个、总投资2亿多元。通过谋划一批、推进一批、建成一批重点防洪排涝工程,从源头上全面规划防洪排涝问题,进一步推进平原河网、水闸的扩建,加大山区小流域治理与水土保持,加强城市排水能力建设,下大力气把水患转变为水利,重要河道全面加固,使全区洪涝调蓄能力显著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