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宁波热点 > 五水共治 > 治水人治水事 正文
通过生态修复手段 宁海500岁古渠重获新生
http://nbwsgz.cnnb.com.cn  宁波五水共治网   2014年09月24日

宁海500岁古渠重获新生

拥有500年历史的湖砩。

记者 范洪 通讯员 赵鸣婵 王璐 

近日,参加第二届“甬台温生态行”活动的三地环保志愿者和媒体记者从宁波出发一路南下,记录和感受“五水共治”给三地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喜人变化。

在宁海岔路,志愿者们见证了这条拥有500年历史的湖砩,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手段,由一条又臭又脏的河渠,恢复了原有水流潺潺,生机盎然的景象。

从宁海岔路刚下高速,记者老远就听到这里潺潺的水声,走到路旁的坝上,一汪碧水掩映着周围的绿树青山,河滩上正有游人在这里戏水,好不开心。水通过闸门引入到村中,一直流淌到村民家门口。水流让这个村庄看上去更加富有生机活力。

而村民告诉记者,原来这里可不是这个样子。家门口的这条渠是有着500年历史的湖砩,它原名叫竺家湖砩,全长5.5公里,由这里从白溪引水,流经花堂、隔潭、上畈等村,诸多支流贯穿整个岔路。

全镇人也对其充满了感情:它不仅灌溉着下游5000多亩良田,为两村4000余村民提供生活用水,还承担着全镇的排涝。“小时候,我们周边几个村的小孩子常常在这个河里嬉水。”

可后来,由于周边公路等建设,河道改线,湖砩逐渐淡出村民的日常生活,渠道淤积、挡墙坍塌、漏水,灌排功能与年老村民的记忆一同被尘封。这里变成了一条垃圾淤塞的臭水沟,天气一热就臭味四溢。

今年,在“五水共治”的号召下,宁海县针对湖砩启动了生态修复工程,把村里通往白溪的河渠进水口拓宽了30多厘米,以便让干净的溪水能够更快速地通过湖砩。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还采取了仿松木桩加植物护坡,发动村民清淤等方式保持水土拓宽渠道。

从3月初到4月中旬,岔路镇发动村民参与修砩清淤,先后有2000多人次出力。很快,迟暮的湖砩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清澈的白溪水荡涤的不仅是古老的湖砩,更是沿线村民的内心。岔路镇镇长王巍说,当潺潺流水再次从村民脚下的石板桥底经过时,大家也都明白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每个人的生活意味着什么。如今,村民们的环保意识空前增强,再也没人忍心往清澈的水中扔垃圾了。

据了解,当地政府还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投资600万元,下一步对古湖砩实施提升工程,彻底整治5.5公里的主渠、支渠流域,保障渠道周边村庄的灌溉供水和居民生活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