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违整治后的童王河。
业主自拆
成为拆违风尚
“和谐自拆”比例高达67.4%
今年1至7月,江东共拆违38.92万平方米。这当中,业主自行拆除违法建筑26.07万平方米,自拆率达到67.4%。“相信群众,做通群众工作,让群众引导群众,让自拆成为‘拆违’风尚,这就是最大的和谐之道。”说起自拆违建,区创建办工作人员如数家珍。
从误解到理解,从争议到建议,从质疑到配合,不知不觉中,当地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对待拆违的态度都在慢慢发生着变化。
1996年,位于中山东路上的民企开投置业在领取临时建筑许可证的前提下建起了近300平方米的员工车棚。此后该企业搬迁,车棚被改为出租房,后又改为一家中式快餐店,导致周边居民饱受油烟噪音之苦。创建办工作人员知晓后,立即上门做快餐店经营户的思想工作,并积极联系开投置业。创建办刻不容缓的拆违态势,“老东家”开投置业的主动积极配合,让这家中式快餐店最终同意拆违。
陆嘉家园小区靠近马路边的绿化带中,有一个不伦不类的“蒙古包”———用一些废弃的竹竿、木棍和塑料雨布围起来的凉棚。这是一位姓陆的空巢老人为了方便附近居民乘凉自行搭建的。他本是“好意”,但这个凉棚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违法建筑,与小区整体形象格格不入。为了让老人打开对拆违的“心结”,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和老人沟通,不谈拆违谈家常,以心换心,拉近和老人的距离。终于,老人欲言又止地表示,老两口没有孩子,身后事一直困扰着他们。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老人,社区一定会像子女一样为他们办妥身后事。老人听后热泪盈眶,连声婉拒社区工作人员帮忙拆违的请求,独自一人拆除了凉棚。
2006年荷池路地块拆迁后,近1500平方米的空地一直闲置。时间一长,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搭建的违法建筑“遍地开花”,有搭简易房的,也有建棋牌室的,还有经营快餐店的。让创建办工作人员没想到的是,拆违非常顺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表示支持“无违建区”创建工作,自行拆除了违建。由于搭建的都是简易房,不出几天,1500平方米的违建顺利拆除。
东郊街道坚持“拆违不伤民心、拔钉不损民利”的原则,与被拆户充分协调沟通,广泛听取意见,通过“换位思考”寻求柔性解决方法。
为了杜绝新业主在装修期间出现私自违法搭建现象,东部新城城管中队、新城社区、三期友谊物业管理公司三方联合协作,结合辖区内房屋建筑的结构特点,对易出现违建的阁楼平顶格栅、消防通道等处进行拍照,配上图示,并结合已处理完毕的拆违案例,制成“创建‘无违建社区’温馨提示”,张贴在小区每个楼道内,受到小区居民的认可。
本版文字:项一嵚 张绘薇 杨磊 胡张法 图片:严龙 李超 制图:金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