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北京市援助拉萨20年成果综述:二十载风雨同舟路
稿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 2014-07-17 15:11:18

北京市援助拉萨20年成果综述:二十载风雨同舟路

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由北京市援建,总投资7.35亿元,是援建项目中单体规模最大、投资最大的建设项目,填补了西藏没有现代化大型体育场所的空白。图为建设中的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记者 王珊 王立 摄

北京市援助拉萨20年成果综述:二十载风雨同舟路

拉萨市德吉罗布儿童乐园是北京市2012年援藏的重点项目,于2013年“六一”建成开园。项目占地面积22685平方米,建筑面积4281.82平方米,北京援藏投资5000万元。儿童乐园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拉萨市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拉萨市旅游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柳梧新区的开发建设。记者 王珊 王立 摄

1994年7月,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了全国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确定北京市对口援助拉萨市。“北京西藏大厦”项目,正式拉开了北京对口拉萨市及下辖的城关区、堆龙德庆县、尼木县和当雄县(简称“一区三县”,下同)援藏工作序幕。

20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满怀对拉萨人民的深情厚谊,远隔千山万水,先后精挑细选派出7批共413名干部,从项目、资金、人才、科技、智力、文化、产业等多方面、全方位无私支援拉萨建设,形成了以干部援藏为龙头、项目援助为重点、资金援助为保障的援藏工作格局,援藏力度逐年加大,援助方式逐年改进,援藏领域不断拓宽,援藏成效日益显著。特别是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北京援藏工作开始进入快车道。

幸福洒满日光城

北京对口支援拉萨的20年,是拉萨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百姓获得实惠最多的时期。20年来,北京共投入援建资金28亿元,实施了8大类、200多个项目,填补了拉萨城市功能的空白,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拉萨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14.37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312亿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由0.66亿元跃升到50.16亿元,年增长25.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830元增长到853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014元增长到21421元。北京对口支援拉萨市下辖的“一区三县”生产总值在拉萨市占比从1995年的13.62%增加到2013年的65.18%。

时光荏苒,拉萨这座“日光城”多了一个“幸福城”的美名。拉萨连续7年被评为百姓幸福感最强城市,中国社科院2013年发布的公共服务蓝皮书,拉萨在我国38个主要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排名高居榜首,2014年拉萨被评为首批全国民生典范城市,种种荣誉的背后凝聚了北京援藏成果。如今,一条条宽敞的水泥马路代替了“风吹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土路;广大藏族农牧民同胞住上了安居房,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电,通上了网,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一座座现代化校园拔地而起,农牧民子女走进学校,走进大学,走进了建设新西藏的行列;柳梧新区、经济开发区建设、拉萨文化体育中心、牦牛博物馆开馆、德吉罗布儿童乐园开园等项目坐落在“日光城”,填补了一个个城市功能空白,让拉萨人民切身感受到北京援藏的成果。

民生筑牢幸福基础

“风一吹,塑料袋满天飞,冬天眼睛都睁不开”,这是20年前很多人记忆中拉萨印象。20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围绕“水、电、路、医、学、住”等民生工程,解决人畜饮水及农业用水问题,支持养老院、福利院建设,基本实现孤残儿童集中供养,新建乡村水泥公路、实施“县城供排水及防洪工程”等,力度之大、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受益群众之多、影响之深,让“一区三县”的农牧民群众亲身感受着身边的巨变,极大地温暖了人心、提振了信心,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

援建之初,北京市就把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建设摆在了援建工作的首位。拉萨北京大道、北京东路、东嘎西路、地下人行通道、柳梧基础设施、宗角禄康公园、市政道路改造、主城区范围内街景改造等102个重点工程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

在北京的支持下,拉萨市大力推进以农牧民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推进“八到农家”工程,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

实施“一区三县”国道沿线安居房整治改造项目,1587户近万名国道沿线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促进了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北京援建的农村配套设施,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牧民安居工程相结合。塔玛新村是新农村建设小康示范工程的一期工程,占地175亩,总投资7300多万元,建设户数为234户。二期工程也已经入住,三期工程总投资1.7亿元,将解决1443户村民的安居问题。年逾古稀的洛桑和老伴在塔玛村生活了几十年,两年前老两口赶上了塔玛村的小康示范村建设,搬进了新家,不仅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家里还通上了电。

北京援藏医生在拉萨人民心中拥有崇高的地位。北京先后派出8期78名援藏医生到拉萨各级医院工作,发挥“传帮带”作用。他们经常深入城乡开展免费义诊和体检活动,启动先心病患儿免费救治工作,筛查1万多例,成功治愈100多例,城乡居民和寺庙僧尼免费体检率分别达到99.9%、100%。

北京援藏工作促进京藏双向就业。通过建设藏餐培训基地、设施农业和人才培训等方式促进就业,并先后提供500多个岗位,帮助拉萨籍应届大学生在京就业。

【编辑:陈晓怡】

北京市援助拉萨20年成果综述:二十载风雨同舟路

稿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2014-07-17 15:11:18

北京市援助拉萨20年成果综述:二十载风雨同舟路

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由北京市援建,总投资7.35亿元,是援建项目中单体规模最大、投资最大的建设项目,填补了西藏没有现代化大型体育场所的空白。图为建设中的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记者 王珊 王立 摄

北京市援助拉萨20年成果综述:二十载风雨同舟路

拉萨市德吉罗布儿童乐园是北京市2012年援藏的重点项目,于2013年“六一”建成开园。项目占地面积22685平方米,建筑面积4281.82平方米,北京援藏投资5000万元。儿童乐园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拉萨市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拉萨市旅游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柳梧新区的开发建设。记者 王珊 王立 摄

1994年7月,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了全国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确定北京市对口援助拉萨市。“北京西藏大厦”项目,正式拉开了北京对口拉萨市及下辖的城关区、堆龙德庆县、尼木县和当雄县(简称“一区三县”,下同)援藏工作序幕。

20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满怀对拉萨人民的深情厚谊,远隔千山万水,先后精挑细选派出7批共413名干部,从项目、资金、人才、科技、智力、文化、产业等多方面、全方位无私支援拉萨建设,形成了以干部援藏为龙头、项目援助为重点、资金援助为保障的援藏工作格局,援藏力度逐年加大,援助方式逐年改进,援藏领域不断拓宽,援藏成效日益显著。特别是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北京援藏工作开始进入快车道。

幸福洒满日光城

北京对口支援拉萨的20年,是拉萨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百姓获得实惠最多的时期。20年来,北京共投入援建资金28亿元,实施了8大类、200多个项目,填补了拉萨城市功能的空白,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拉萨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14.37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312亿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由0.66亿元跃升到50.16亿元,年增长25.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830元增长到853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014元增长到21421元。北京对口支援拉萨市下辖的“一区三县”生产总值在拉萨市占比从1995年的13.62%增加到2013年的65.18%。

时光荏苒,拉萨这座“日光城”多了一个“幸福城”的美名。拉萨连续7年被评为百姓幸福感最强城市,中国社科院2013年发布的公共服务蓝皮书,拉萨在我国38个主要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排名高居榜首,2014年拉萨被评为首批全国民生典范城市,种种荣誉的背后凝聚了北京援藏成果。如今,一条条宽敞的水泥马路代替了“风吹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土路;广大藏族农牧民同胞住上了安居房,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电,通上了网,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一座座现代化校园拔地而起,农牧民子女走进学校,走进大学,走进了建设新西藏的行列;柳梧新区、经济开发区建设、拉萨文化体育中心、牦牛博物馆开馆、德吉罗布儿童乐园开园等项目坐落在“日光城”,填补了一个个城市功能空白,让拉萨人民切身感受到北京援藏的成果。

民生筑牢幸福基础

“风一吹,塑料袋满天飞,冬天眼睛都睁不开”,这是20年前很多人记忆中拉萨印象。20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围绕“水、电、路、医、学、住”等民生工程,解决人畜饮水及农业用水问题,支持养老院、福利院建设,基本实现孤残儿童集中供养,新建乡村水泥公路、实施“县城供排水及防洪工程”等,力度之大、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受益群众之多、影响之深,让“一区三县”的农牧民群众亲身感受着身边的巨变,极大地温暖了人心、提振了信心,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

援建之初,北京市就把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建设摆在了援建工作的首位。拉萨北京大道、北京东路、东嘎西路、地下人行通道、柳梧基础设施、宗角禄康公园、市政道路改造、主城区范围内街景改造等102个重点工程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

在北京的支持下,拉萨市大力推进以农牧民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推进“八到农家”工程,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

实施“一区三县”国道沿线安居房整治改造项目,1587户近万名国道沿线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促进了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北京援建的农村配套设施,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牧民安居工程相结合。塔玛新村是新农村建设小康示范工程的一期工程,占地175亩,总投资7300多万元,建设户数为234户。二期工程也已经入住,三期工程总投资1.7亿元,将解决1443户村民的安居问题。年逾古稀的洛桑和老伴在塔玛村生活了几十年,两年前老两口赶上了塔玛村的小康示范村建设,搬进了新家,不仅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家里还通上了电。

北京援藏医生在拉萨人民心中拥有崇高的地位。北京先后派出8期78名援藏医生到拉萨各级医院工作,发挥“传帮带”作用。他们经常深入城乡开展免费义诊和体检活动,启动先心病患儿免费救治工作,筛查1万多例,成功治愈100多例,城乡居民和寺庙僧尼免费体检率分别达到99.9%、100%。

北京援藏工作促进京藏双向就业。通过建设藏餐培训基地、设施农业和人才培训等方式促进就业,并先后提供500多个岗位,帮助拉萨籍应届大学生在京就业。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