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专题 | 宁波新闻 | 宁网播报员 | 第一现场 | 对话
  [加入收藏夹] 新闻热线: 13777110707 QQ报料: 1234567 邮箱 news@cnnb.com.cn
新闻中心专题汇总首页 | 宁波动态 | 国内聚焦 | 国际纵横 | 社会热点 | 文化教育 | 科技财经 | 体坛风云 | 综艺娱乐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治理污水,任何企业都没有法外特权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3月27日 16:05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13777110707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吴志明

浙江因水而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如今却因污水而染上了颜色。我们的江南水乡病在水里,根却在岸上。“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治污不仅治标,还要治本。

治本要清源,倘若只治理已出现的污染,不解决源头问题,往往是你来我停、你走我排。治污从源头上抓起,才能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避免陷入“企业无赖,环保无奈”的困境。一些工业企业是违法排污的“大户”,治本清源绕不开它们。

企业排污,有些是无意识的,企业主知道排污不对,却不知道排污犯法,心想“别人排得,我就排不得?”,这是典型的从众心理;更多的企业主是知法犯法,为了一己私利,公然挑战法律的尊严、道德的底线。不管是哪种心态,只要触犯法律,就必须接受法律的制裁。

排污企业,也有“老虎”、“苍蝇”之分。“老虎”是什么?排污时间长、范围广、污染重、危害大,一家企业就祸害一方,让一条河流变成“牛奶河”、“油画河”。它们或贡献的GDP多,或解决的就业人口众,或与极个别公务人员关系好,牵涉的利益深而广。“苍蝇”则多是家庭作坊、小微私营企业,偷偷架设一条管道往外排污,或利用渗坑、渗井等排放废水,初看影响小,但时间长了危害也大,且其数量众多、主要分布于居民区,污染及扰民程度不容忽视。

这些排污企业虽有大小之分,但性质相同,打“老虎”的效果自不必说,而管住今日的“苍蝇”,就可能消灭明天的“老虎”。

治水在法治框架之内,法治不允许法外特权。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只要违法排污,就必然要接受法律的制裁。鼓励创业、发展经济可以用合理合法的方式,绝不能以牺牲环境、违反法律为代价。法治是经济发展的基石,重典治污就得让污染者不敢越雷池一步。从长远看,牺牲环境求发展需要未来付出巨大的代价以补偿,更会挫伤合法经营企业的积极性,对经济发展造成更大的伤害。

再严密的法律制度和再严格的监管执法,也未必可以杜绝一切污染。所以,减少污染,还需要企业主的自发自愿行为。对于企业来说,违法排污或许是“理性行为”,但仅仅计算短期成本和效益的所谓“理性”,只能算“简单理性”。企业违法排污从短期看可以收取高额利润,但会导致“非义亦非利”的后果,最后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成为自己行为的受害者。企业主真正的理性,应该与社会整体发展相一致,企业与社会互利互赢才是最佳选择。对产生的污染承担责任,妥善进行处理,不仅可以获取广大公众的支持,企业也因此可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应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水共治”是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改革必然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在舍与得之间,各地各级政府都算得清这本账,也敢于动真格。每一家企业都需要对环境负责,小微企业如此,大企业亦是,逐利建立在取义之上才是最佳选择。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相信治水之战也必定会取得最后胜利,一个山更清水更秀的美丽家园终将呈现在我们面前。

原标题: 治理污水,任何企业都没有法外特权
稿源:  编辑: 沈媛仪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最新专题
骏马迎新 回家过年
浙江新春微祝福大赛
新春走基层
宁海“聊天长廊”:小长廊里聊民生
热点排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