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专题 | 宁波新闻 | 宁网播报员 | 第一现场 | 对话
  [加入收藏夹] 新闻热线: 13777110707 QQ报料: 1234567 邮箱 news@cnnb.com.cn
新闻中心专题汇总首页 | 宁波动态 | 国内聚焦 | 国际纵横 | 社会热点 | 文化教育 | 科技财经 | 体坛风云 | 综艺娱乐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徐祥青:用生命呵护人间的光亮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2月10日 17:17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13777110707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徐祥青:用生命呵护人间的光亮

徐祥青生前为村里的老人换灯泡

徐祥青:用生命呵护人间的光亮

徐祥青指着老人们的相片说:“他们都是我的亲人。”

徐祥青:用生命呵护人间的光亮

在老年活动室内,徐祥青向老人嘘寒问暖。

徐祥青1966年2月出生,1985年入伍,1990年参加公安工作。

曾被评为2012年象山县抗台救灾先进个人、象山县公安局2012年度“十佳民警”, 2012年度“最美象山人”,2013年度全市公安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宁波好人”;荣获宁波市第三届道德模范提名奖,2012-2013年度“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美丽警察”,全国公安机关“学雷锋活动成绩突出个人”等荣誉,立个人一等功一次。

目前,徐祥青同志的先进事迹已入编象山党史。

74岁的周梅青老人坐在自家的院子里,陷入了沉思。她一直在想,如果徐祥青能够病愈,他就可以仔细地看看自己院子里新种的桔子树,也许还能亲口吃上几个,露出他的招牌式笑容,说一句:“挺甜嘛!”

也许,他还能像以前那样,来帮她洗洗衣服,这一回,她一定要提前烧好热水,冬天的井水,寒气渗到骨头里。

可是祥青再也没有机会了。2014年2月5日下午,这个被无数人牵挂惦念的好人,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但在祥青的老家——大徐村,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祥青并没有“离开”,他的精神与能量正以另外一种方式,被延续下来……

被他刻进心里的故乡和那些老人

潘军辉一直忘不了他第一次跟徐祥青去大徐村的一幕幕。

一位年过半百的阿婆正坐在村口晒太阳,看到徐祥青走近,立马站了起来,激动地大喊:“祥青来啦!”语气间掩饰不住的浓浓自豪劲,让人误以为祥青是他的儿子。

正是因为这一嗓子,原本安静的小村庄很快就热闹了起来,许多年迈的老人扶着墙,往屋外走,一边热情地向徐祥青招手,一边喊着:“祥青,快屋里坐。”有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听到声音后,连忙打开窗户,大声地招呼祥青,生怕他听不见。

已经是县公安局中层干部的潘军辉突然觉得,跟在没有职务的徐祥青身边,“倍有面子”,他在老人们眼中看到了极为珍贵的一种东西,叫做亲情。

徐祥青快步拐进了一个小弄堂,在一间低矮的平房前,他站住了,轻轻地推开虚掩的木门。屋内只有一张床和一张布满坑洞的饭桌,一个双目几近失明的老人斜靠在床上。听到脚步声,老人挣扎着起身,大声询问:“是祥青么?是不是祥青来了?”

在听到祥青的回答后,老人的脸因为兴奋而皱叠在一起,她摸索着直起腰,握住祥青伸过来的手久久不愿松开,眼泪顺着干瘪塌陷的眼窝无声地流下来,断断续续地反复念叨一句话:“祥青你咋介好,忙,就别总过来了。”

老人叫朱阿花,已经八十余岁。早在十几年前,一到过年,祥青就会给阿婆送几百块钱。有一年除夕,他听说阿婆家还没有年糕,就骑着自行车跑了很远的路,驮着十斤年糕给阿婆送了去。如今,朱阿婆老人惟一能够听出来的,就是祥青的脚步声。

祥青拉着阿婆的手聊了很久,出门的时候,阿婆执意送他出门。因为眼睛看不见,只能一步一挪地沿着桌子摸索到门口。

没走出几步,祥青习惯性地回头,发现,阿婆竟然颤巍巍地扶着墙壁,试图走出大门。他马上跑回去,劝她不要出来。

老人倔强地不肯退步,推开祥青的手,似乎用尽全身力气挤出一句话:“我听你走远了,再进去。”

那一刻,徐祥青没能控制住眼泪。

“老人们太寂寞了,他们太需要爱了,我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呢。”在路上,他一遍一遍地感叹、摇头,眉头紧锁。

徐祥青又拐进了一条小巷,迈进了一家小卖部。这里住着79岁的徐山富老人,老伴已经过世,儿女平时不在身边,孤身一人靠开小卖部为生。见老人的领口开着,徐祥青熟稔地伸手把扣子扣好,倒了杯热水放在他面前。

看着徐祥青随手放在地上的食品袋,老人“不乐意”了:“每次来看我都不空手,一点工资发来,全花我身上了。”

老人红着眼眶,又念叨起徐祥青带着妻子,开车把老伴送到医院看病,给他打扫房间、检查电器的琐事。徐祥青歪着头,耐心地应和着,小声跟身边的潘军辉说:“多聊聊天,老人们就满足了。”

在大徐村农民会所二楼老年活动室里,十几个老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摇晃着脑袋,沉浸在越剧的世界里。看到祥青提着一大袋花生走进来,老人们的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嘴里却嗔怪着:“前两天才拿来‘冻米糖’和牛奶,怎么又送东西来了。”

潘军辉故意问老人们:“祥青好不好啊?”

“没有比他更好的人了,儿女都难比。” 一个老人抢先回答,坐在四周的老人几乎同时都点了点头。

“只要活动室里出现装着食物的超市袋子,肯定是祥青来过了。”老人们说,祥青太细心了,有人牙口不好,瓜子买的是那种壳不硬的,有人血糖高,不能吃甜的,他就买无糖的零食,听说牛奶对老人骨骼好,他隔三岔五就扛几箱过来。负责看管老人活动室的欧世财老人感叹道:“几年来,祥青送来的牛奶多得可以用车装了!”

那时,潘军辉还不知道,徐祥青默默地帮助村里的老人已有28年之久了。

他更不知道,在徐祥青19岁的时候,“老人”就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绕不开的情愫。

那时,徐祥青参军入伍,每个月能拿到8元的生活津贴,当他拿到人生中第一笔收入后,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人的影子:老家村里的“五保户”阿富公,住着低矮阴暗的茅草房,每天吃了上顿没下顿,常以喝冷水充饥。

徐祥青突然做了这样一个决定:把津贴的钱省下来,给阿富公买米吃。当年的春节,他攒够了20元,寄给了阿富公。听说,那一年的春节,阿富公第一次吃上了海鲜。等到第二年,正当徐祥青满心欢喜地寄钱给阿富公的时候,老家却传来了阿富公去世的噩耗。

这件事,极大地触动了徐祥青,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沉浸在悲伤和悔恨中。徐祥青说,经历了这件事后,他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子欲养而亲不待,无论能力大小,行孝一定要趁早。”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大徐村的老人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儿子”——徐祥青。

最具体的爱

照片已经有些泛黄,定格着一群穿戴崭新衣物的老人,咧着嘴,喜悦的表情统一却各有神采。令人好奇的是,谁拍下了这张照片?

徐金法老人一遍遍地摩挲着这张照片,试图在脑海里拼凑起拍照人徐祥青当时的一举一动。这张记录着幸福时光的照片也许是老人们对徐祥青怀念的最具体“证据”,也是徐祥青给予他们的最具体的爱。

那是有一年的重阳节前,徐祥青无意间听到几个老人闲谈,说想看看村外面的世界。看着老人们脸上如雕刻般的皱纹和褐色的老年斑,徐祥青觉得,出去走走也许会给他们已经失去色彩的生活带去一点暖色。

当年的重阳节,70多名老人收获了一份惊喜——徐祥青租来三辆旅游中巴车,带着他们出发了。看着窗外渐变的景色,老人们像孩子一样兴奋地欢呼起来。那一天,他们蹒跚着登上了心心念念的白岩山,拍下了人生中第一张旅游大合照。为了防止老人有闪失,徐祥青准备了一个大药箱,里面放着各类急救药。

旅游结束后,他又将老人们带到了饭店。很多人还是生平第一次走进饭馆,大家像小学生一样规矩地坐在一起,不敢相信这突如其来的美梦。

朱阿根老人一边吃一边哭,嘴里还不住地念叨:“车子、吃饭都是祥青安排,一路上还特别照顾我们,上车、下车、过坎、爬坡,祥青总是牵着我们的手,这是我们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哟!”

那一天,老人们流出的眼泪比喝进去的汤水还要多许多。

之后,每年的重阳,徐祥青都会自掏腰包,变着法儿的带老人出游——宁波梁祝公园、象山大目湾新城、象山港大桥、象山县公安局巡特警训练营……老人们走出了呆了大半辈子的小山村。而就在几个月前的重阳,身体已经大不如前的徐祥青,仍旧组织老人们出去玩了一圈,有人见他脸色不是很好,还关切的让他不要那么操劳,谁也没往坏的方面想。

这还只是徐祥青默默无闻付出的冰山一角。

大前年,村里出了件蹊跷事,许多老人收到了莫名的补助款,有细心的老人去镇里打听,并无此款项。老人们把这个情况向村主任周哉飞反映后,周哉飞也没弄明白。到了2012年初,莫名补助款又来了,周哉飞觉得肯定是有好心人在做这个事,决定要查清楚。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徐祥青,打电话去求证,徐祥青却矢口否认,说没有做过。

直到一年多前,村民周成海找到周哉飞,说这笔补偿款极有可能是徐祥青发的,他刚才在徐祥青家里时,听到徐祥青跟别人打电话说起此事。至此,事情终于水落石出。

此后,徐祥青再看望老人时,很多老人不愿收徐祥青的钱,为了让老人安心收下,他又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以妻子在镇政府负责财务为由,说这些钱是镇里的补贴,是镇里托他带来的。

周哉飞说,事情查清后,村里开会粗略统计了一下,收到徐祥青补助款的有30多人。但事实上,徐祥青究竟帮助了多少人、做过多少好事已经无法统计,因为有些老人已经过世。就现在的统计来看,村里至少有80多位老人受过徐祥青的救助,这些年他花在村里老人身上的钱至少有十多万元。

一幢崭新的房子矗立在大徐村中央,外墙挂着 “大徐村居家养老中心”几个大字。特别引人注意的是房子的外墙,上面有“弃官寻母”“百里负米”“孝感动天”等三个尊老、敬老、助老的故事,仿佛在讲述这个“养老中心”与众不同的来历。

“这是老徐生前三个月最牵挂的事,他一直想造一座老年食堂。”村支书翁荣良介绍说,这个老年食堂的取名本来要征求祥青的意见,可他一直在医院,后来村民就根据他当初的意愿,取了“居家养老中心”这个名字。

在徐祥青的脑海里,早就有过这样一幅图景:村里手脚便利的孤寡老人可以每天到食堂解决一日三餐,收费非常低,甚至完全免费,而那些手脚不便的老人也可以享受到送上门的热腾腾饭菜。

可一旦付诸实践,困难重重,仅建设费用就要几十万元,大徐村根本就没有这么多钱。去年11月18日,刚从上海做完化疗的徐祥青,赶到杭州参加《中国梦想秀》节目的录制。在舞台上,徐祥青说出了自己的心愿——给大徐村的孤寡老人建一个老年食堂。他的爱心梦想瞬间感动了现场266位梦想观察员,公益捐助团为他现场圆梦。

徐祥青最后一次到老年食堂是去年的11月3日,他下班后直接赶了过去,前后转了一圈后,认真地嘱咐周哉飞:“加紧装修,老人们好早点进来吃。”那天之后,徐祥青就住进了医院。

而躺在病床上,始终萦绕在他心头的,仍旧是一些无法按捺的牵挂和思索:村里的老人正在干什么?活动室里的瓜子、水果还有么?老人的碗里有肉么?每个细节都让他牵肠挂肚。

他偷偷打电话给周哉飞:“米要选好一点,老人的牙口不好,一定要吃软的,等我回来去买吧。” 说这话的时候,徐祥青似乎已经完全忘记,自己还在化疗当中,他甚至没有意识到,他再也没有机会看一眼老年食堂了。

还有多少人让他牵肠挂肚

从1990年进入公安系统以来,徐祥青就有着一个浓得解不开的牵挂。屠学军和他一起考入公安队伍,但是没几年却因病退出,一直在家养病,孤身一人居住。

见人就傻笑的屠学军基本没有朋友,只有徐祥青隔三差五地去探望他。屠学军吃饭时,每咽一口,喉咙会发出一种像是被卡住了似的“嗯嗯”声。普通人听到这声音,都会觉得难受,吃饭时会刻意离远一点。但徐祥青却解释说,没了那种“嗯嗯”声,他反倒不习惯了,“他高兴了才这样。”

如今屠学军也是傻笑着,只有看到徐祥青后眼睛才会闪出异样的光亮。他生病时,徐祥青一下子就掏出5000元,跑前跑后地伺候着。有人提起这件事,乐观的徐祥青突然眼眶一红:“村里人都叫他傻子,没人肯认真答理他,我要是再不管,他就真的没了亲人。”

在丹城派出所工作的时候,徐祥青曾接到过一个70多岁卖菜老人收到假币的报警。当他赶到现场的时候,用假币的人早已逃之夭夭。卖菜的老人低着头坐在地上抹着眼泪。看着老人长满老茧的双手和直不起的腰,徐祥青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接过假币,趁老人不注意,从自己裤兜里迅速换了一张真币,交给了老人。

大徐镇甲田弄村的王家达提起徐祥青时,直称他为“救命恩人”。 2005年5月的一个下午,王家达肚子疼得厉害,勉强走到医院,医生说要住院,得交2000元钱。可他已经向所有的亲朋好友借过,只凑了点零头。

他绝望地蹲在医院大厅的角落里,脸藏在灯光打不到的地方。一只手拧着绞在衣服里,几乎没有人理会这个在人群中疼得脸色苍白的普通男人。那时,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死在医院好了。”

刚在医院调解完一起纠纷的徐祥青注意到了蹲在角落里的王家达,他凑上去仔细看,竟觉得有点面熟,连忙问是怎么回事。一听说是老家隔壁村庄的,徐祥青马上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却发现身上只有几十块钱。

看着王家达因疼痛而扭曲的表情,徐祥青一溜小跑到急诊办公室,恳求医生先给他治病。因为徐祥青接处警时经常会送患者来医院,医生对他也有些认识。他就跟医生商量,让医生先借2000元给他,作为王家达的押金,待办好住院手续后会马上回单位取钱归还。

看着这位一脸憨诚笑容的胖警察当场打借条的急切模样,医生点头同意了。徐祥青立即为王家达办了住院手续,就在王家达纳闷时,徐祥青笑着对他说:“这是医院的绿色通道,没带钱照样可以先住院。”王家达信以为真。过了一段时间,王家达再次因身体原因住院,他要求医生像上次那样为他开绿色通道却被拒绝时,才知道上次是徐祥青替自己交的钱。

年近三十的大徐村民小海(化名)看着自己的妻儿,无数次感到后怕,他很难想象当初的他为什么那么执迷不悟。

多年前,年纪轻轻的他,“阅历”可不简单,去缅甸赌博,做传销,还曾因为打架被判缓刑……由于经常在村里闹事,几乎成了派出所的常客。村里人见到他就像见到了苍蝇,避之不及。

家中父母为他操碎了心,父亲还专门辞了工作在家里守着他,母亲逢人说起儿子就直掉眼泪。万般无奈下,他们找到了老邻居徐祥青。徐祥青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从此,徐祥青就与小海“杠上了”,小海走到哪,他就跟到哪,不远不近地在身后“碎碎念”,任凭小海怎么骂他,他就是不走。渐渐地,小海的心理防线被攻破,逐渐走上了正道,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就在近日,正在捡塑料瓶的安徽人王传平得知徐祥青“走了”的消息时,足足半晌没有反映过来。几分钟后,他感觉“胸膛堵得难受,说不上来的疼。”尽管只有一面之缘,但是在他眼里,徐祥青就是自己儿子的救命恩人。

王传平是一个尿毒症孩子的父亲,去年6月,媒体报道了他的事情后,徐祥青很快就赶到他家看望。

他忘不了第一眼见到徐祥青的场景,一个笑眯眯见人就握手的憨厚又高大的警察蹲在儿子的书桌前,认真地跟儿子聊天。直到脸蹲得涨红,他才站起来,还放下3000块钱,拉着他的手,一个劲儿地叮嘱:“好好给小家伙看病,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有什么困难,随时跟我说。”

他的手粗糙而温热,曾经那么真实地站在自己面前的好人,儿子总是提起的“警察叔叔”,如今却“失约了”,他再也看不到小家伙病愈的那一天了。 

一张“全家福”有多难

翻开徐祥青的家庭相册,会惊讶地发现,这恩爱的三口之家竟然没有几张像样的合影。在少得可怜的合影中,最清楚的竟然是因为采访需要,“摆拍”出来的。

儿子徐嘉峰从小的印象中,自己的父亲就与别人不同,他似乎对老人有着“说不出的特殊情感”,而对自己却没有那么关爱。他一度不明白父亲的内心。他甚至觉得“爸爸是不是有点太冷漠了?”

他清楚地记得有一年暑假,第二天他就要去学校报到了,下午他带着哭腔给出差在外的妈妈打了个电话,“控诉”爸爸不给他买新学期的书包。他最后是哭着去外婆家借了钱自己去买书包。

后来,他从妈妈的口中得知,爸爸认准了死理,认为他把买书包的钱花掉了,就不能给他钱买书包了,否则他又要乱花钱了。那以后,徐嘉峰心里又多了对父亲的“怨恨”,背地里叫他“铁公鸡”,一毛不拔。

看着父亲一次次带老人出游,徐嘉峰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在他的记忆里,自己似乎从未像其他孩子那样,依偎在父母身旁,铺一块垫子,坐在太阳下面,吃东西,看风景。他只听妈妈说过,在他两岁的时候,全家一起到过杭州,但是他已没有印象。

徐嘉峰终于争取到了一个机会,尽管在旁人看来,那也许不叫“旅游”。2010年,他考上了浙江大学,软磨硬泡了许久,才让父亲松口同意和妈妈一起送他上学。谁也没想到,那会是他们最后一次全家“出游”,甚至连张像样的合照都没来得及留。只住了一晚,心里惦记很多事的徐祥青匆匆赶回了象山。

就在几个月前的媒体采访中,徐嘉峰还满怀憧憬地期待着,他说:“爸爸在我小的时候,没有时间陪我,我已经快毕业了,可以帮他分担了,到时候,他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我们在一起了,我相信,未来会好起来的……”

而徐祥青也曾面带愧色地对儿子承诺:“等我退休了,我就住在村里,在老年食堂里跟老人们聊聊天,喝喝小酒,帮你带带孩子,放心,那会,我时间多得是。”

谁也没有想到,在最接近理想的时候,病魔轻易地夺走了一切可能。

妻子吴爱君眼前像过电影一样闪现出徐祥青无数个表情,和说不完的故事。

她一直都知道祥青在资助村里的老人,在经济上,她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很早以前,她就知道,丈夫是个心特别软的人,见不得人吃苦,尤其是老年人。

她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她和徐祥青乘公交车或中巴车时,看到有老人掏钱迟疑的时候,徐祥青都会抢先把车票付掉。以至于每次坐车,徐祥青都会站在前面,眼睛习惯性地盯着上车的人。

两个人逛菜场买菜,经常是一圈下来,自己手上没什么收获,钱却花光了。因为徐祥青总是碰到一些熟悉的老人,看到老人舍不得买鱼买肉,徐祥青一定会挑上不少,然后塞到老人手里。“也不知道是我们自己买菜,还是来给别人买菜。”吴爱君总是哭笑不得。对于这些小事,吴爱君从刚开始埋怨几句他多管闲事,到后来见怪不怪,而现在,她自己也会习惯性地这样去做。

对家庭,徐祥青付出的太少太少。他和妻子的工作收入都不算低,但却常年居住在阴暗狭小的老房子里。妻子每次劝他搬家,他都会以各种理由推脱:“老房子住着好啊,邻居都熟悉,环境也了解。”吴爱君与他“斗智斗勇”了许久,才让他这个榆木疙瘩松了口。

一个记者讲起了采访徐祥青时遇到的事,那天,他们碰巧遇到了徐祥青的父亲。

老人正坐在自家院子里修自行车,身后的房子,墙壁已满是细小裂缝,墙体也因年代久远而看不出颜色,跟周围气派的小洋楼比起来极为“寒酸”。徐祥青有些不好意思,蹲下来帮父亲一起修车。

“屋顶最近没漏水吧?”“我现在手头有点紧张,等给村里老人过完重阳,我攒点钱再给您把房子翻新一下……”徐祥青还没说完,老人就打断了他:“你就放手做你想做的事,家里不用操心,我这房子还能住就行,钱就要花到有意义的事上才行。”

那天从大徐村走出来的时候,徐祥青一脸愧疚地说,他最对不起的人就是自己的父亲,作为唯一的儿子,他连给父亲修房子的钱都拿不出,他对父亲的关心太少了。

而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徐祥青惦念不忘的仍旧是村里的老人,对于家庭,他没有任何的交待。

公安队伍里的“鸟叔”

2月5日过后,有些东西似乎永远凝固了,譬如徐祥青的办公桌、大徐村的老年食堂。时间仿佛再也没有光临过它们,一切都保持着徐祥青之前来过的样子,门依旧开着,桌上的两盆花草开得枝繁叶茂。有些人偷偷来看一眼,然后捂着胸口匆忙离开。因为,谁也无法承受这静止的悲伤。

同事们无法接受,这个一年前还戴着墨镜、大跳火遍全世界的《江南style》、将憨厚又俏皮的“鸟叔”模仿得惟妙惟肖的开心果,连个招呼也没来得及打,就悄悄地“走了”。

记忆中的徐祥青是那么地健壮乐观、精力旺盛,工作起来比年轻人还积极,有什么事都冲到最前面。

2012年8月,强台风“海葵”袭击象山,半岛遭遇了罕见的风暴侵袭,公安部门全体出动,搞后勤工作的徐祥青自然成了整幢公安大楼的“保护神”。为确保县局大楼所有设施安全有序运作,他独自一人穿着雨衣、拿着手电筒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闭落锁、发电机是否正常运转、柴油是否充足、房子有否积水等。当晚由于台风肆虐,局大楼顶楼通信塔突然倒塌,架在半空,情况十分危急。徐祥青与信通部门同志一起冒雨抢修,确保了全局通信畅通和大楼安全。

晚上10时,徐祥青又冒着狂风暴雨将数十只柴油桶搬至发电机房。凌晨2时,大楼各个楼层落水管出现堵塞,积水已经侵入了走廊,他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拿着筷子进行疏通,从一楼通到顶楼。通完落水管又转身到各个办公室检查墙体进水情况。凌晨4时,发电机由于长时间地运作和进水出现了故障,徐祥青又赶忙请来专家抢修。一夜抢险,徐祥青几乎没有时间坐下来喝口水,更不用说睡觉,湿衣服换了不下三套,但在早上上班时,同事们又看到了他到处巡视的身影。有同事打趣他:“一天工夫,你怎么像被剥了一层皮,瘦得这么快!”

那一次,由于表现出色,他被评为“全县抗台救灾先进个人”。

在县公安局治安大队综合室主任胡杰的记忆中,徐祥青做事有条不紊:“有时接处警忙,三四个报警需要同时处理,他就开车每到一处把放下一个民警,警情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解决。”徐祥青因其规范、高效的接处警工作而成为象山县公安局110接处警岗位的明星,他的工作方法还被同事推广学习。

女警曾赛飞至今也接受不了徐祥青离开的事实,她对徐祥青的记忆一直定格在三个月前。那一次,公安系统组织女警去南韭山,徐祥青听说后,主动背上沉甸甸的大药箱,随行充当“保镖”兼“医生”,他实在放心不下,这么多人去遥远的海岛,万一有个感冒拉肚怎么办。

曾赛飞见徐祥青脸色有些发白,还关切地问他:“没事吧?”徐祥青抬起手臂,咧嘴笑了:“哥还是很强壮的,有哥在,你们就不用担心了。”

曾赛飞甚至有些自责,为什么自己这么粗枝大叶,没有看出任何端倪。

徐祥青“人缘好”在象山公安系统里是出了名的,工作至今,他从未跟人红过脸、拌过嘴。他办公室的电脑上,摆放着两个橘子,橘子的两面各画着一个笑脸,一个对着自己,一个对着对面同事,这就是他的人生态度——开口常笑。他的同事梁莹说:“祥青哥工作都20多年了,算老资格,但他从来不摆架子,倒像是一个大哥哥,毫无距离感。第一次见到他,满脸憨笑就感觉特别亲切。”

开朗的徐祥青不仅性格和善,还会变魔术、讲笑话。有他在的地方,总有欢笑声。那与生俱来的幽默,在举手投足间,就能带给人欢乐。

萧伯纳曾说,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烧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人们有理由相信,徐祥青就是那光明灿烂的火炬,至少会有一束光,让爱不断延续,顺利抵达……

他是一个好人,一个“大写的人”。(记者 罗旋 通讯员 李碧波)

原标题: 徐祥青:用生命呵护人间的光亮
稿源: 中国象山港  编辑: 陈奉凤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最新专题
宁海“聊天长廊”:小长廊里聊民生
2014宁波两会
“五水共治”宁波在行动
改革改变生活
热点排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