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鄴嗣的诗虽然是好,但是细细想来,还是有点缺陷,那就是前四句与后四句之间缺少一个过渡,渔民在海上捕获的海鲜是怎样运到后塘街市场的,似乎没有交代。为此得提一下渔民靠岸的码头,即宁波人称之“道头”的地方。渔船从海上入甬江口,到了宁波城区,是有不少码头可以停泊的,其中江东一侧由北至南,至少有三个重要的“道头”,那就是包家道头、杨柳道头和新河道头。
今甬江大桥东堍南侧一带,至今老一辈人还称为“包家道头”。包家是江东的望族,系北宋名臣包公的后裔。金兵占领了黄河流域以后,包公后代从合肥移居临安(杭州)。南宋末年,元兵攻陷临安,包公第十代孙、嘉议大夫包荣率领全家,向宁波沿海逃亡,后在甬东落户,包荣成为江东一带包氏始祖。包荣有儿子包仲宽,孙子包世茂和包世忠。其中包世忠迁至镇海定居,据考证,他是当代“世界船王”包玉刚的先祖,所以包家道头也可以说是包玉刚先生的祖先泊船的地方。明嘉靖年间,包家人曾在包家道头建包孝肃公家庙,修包氏宗谱。
从包家道头往南,在现在的杨柳街与江东北路交界之处,形成一个有名的码头,叫杨柳道头,是当年宁波最热闹的地方之一,杨柳街的地名也由此而来。再越过灵桥东口,到江东南路与新河路交界处,还有一个新河道头,此码头使用得最长久,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东乡的航船都是在新河头开船的。
后塘街的故事,大多发生在杨柳道头一带。
唐代中后期,宁波的海外贸易已经相当发达,江厦街一带“帆樯如林”,灵桥建于此时,可谓是应运而生。经过历史的积淀,从如今的江厦桥到灵桥,隔着奉化江遥遥相对,逐渐形成了两条商业街,西岸叫半边街,东岸就叫后塘街。
据60岁以上的老年人记忆,后塘街与隔江相望的半边街一样,当年是宁波重要的商业区,一条街全是商铺,各行各业,五行八作全都有。各种商铺中米店特多,报得出商号的就有恒泰米店、乾泰米店、新生米厂、志大米厂等,另外还有丁兴记油豆腐、通记酱园店、乐乐糖果店、阮千祥麻油店、老同源百货店等,报不出店号的有碗店、药店、柴行、石灰行、蜡烛堂、钟表店,麻袋行,等等,应有尽有,一条后塘街,商号近百家,柴米油盐,老百姓日常的生活用品大多也都有了,其作用相当于当今的一个大超市吧。因紧靠奉化江,来往船只方便,后塘街自然也成了海鲜水产的集散地,李鄴嗣云“腥风一市人吹惯,夹路都将水族排”,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杨柳道头偏南,即现在中信国际大厦之处,原本有一个三圣堂,流传着一个“灵桥与三圣堂的故事”,很有民俗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略加分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至少有两层意义,一是描绘了官、商、民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一起关注民生问题,投资修桥,为百姓造福的情景,表达了世世代代老百姓盼望的官、商、民和谐相处的愿望;二是这个故事赞美了诚信的美德,你看,正是鞋匠的诚信感动了客商和官员,为官、商、民和谐相处奠定了基础。听了这个故事,人们不禁浮想联翩:后塘街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了,现在只剩下李鄴嗣的一首诗和一个“三圣堂的故事”,还能让我们追忆起昔日的繁华。但是,从这一鳞半爪之中,我们还是能寻捕到后塘街的神韵,那就是“和谐”和“诚信”。如果说,李鄴嗣笔下的后塘街,为后人描绘了“清明上河图”式的图景,那么“三圣堂的故事”则表明,“和谐”和“诚信”早已融入到了江东生意人的血液中,成为他们创业、成功和发展的根底与灵魂。其实何止如此,“和谐”和“诚信”不也是所有宁波海商、以至于直至今日的世世代代宁波人的憧憬和追求吗?
再回首
明末清初的宁波诗人李鄴嗣所作的《鄮东竹枝词》,可谓脍炙人口,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海船齐到大鸣锣,上水黄鱼网得多。先买肥牲供羊庙,弋阳子弟唱婆娑。”
这四句描写的是海上渔民捕鱼、祭海的情景,接着笔锋一转,写到了宁波的商业:
“千万渔鮏迭水涯,常行怕到后塘街。腥风一市人吹惯,夹路都将水族排。”
后四句诗人用了“迭”、“怕”、“吹”、“排”四个动词,将后塘街浓重商业气氛描绘得一览无余,其繁华景象可见一斑。
那么,这里说到的“后塘街”是在哪里的呢?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从来也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据地名志考证,当年熙熙攘攘的后塘街在当今的灵桥东堍北侧,即现在中信国际大厦到江厦桥一带。然而,如果按图索骥,想到后塘街寻幽访古却是不可能的了。如今你走到江东北路的南段,只见车水马龙、鳞次栉比,一切都是现代化的,已无法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只能从遗留下来诗句的一鳞半爪中去想象它原本的面貌了。
寻捕一鳞半爪中蕴含的神韵——追忆江东后塘街昔日的繁华
稿源: 2013-11-15 12:56:35
李鄴嗣的诗虽然是好,但是细细想来,还是有点缺陷,那就是前四句与后四句之间缺少一个过渡,渔民在海上捕获的海鲜是怎样运到后塘街市场的,似乎没有交代。为此得提一下渔民靠岸的码头,即宁波人称之“道头”的地方。渔船从海上入甬江口,到了宁波城区,是有不少码头可以停泊的,其中江东一侧由北至南,至少有三个重要的“道头”,那就是包家道头、杨柳道头和新河道头。
今甬江大桥东堍南侧一带,至今老一辈人还称为“包家道头”。包家是江东的望族,系北宋名臣包公的后裔。金兵占领了黄河流域以后,包公后代从合肥移居临安(杭州)。南宋末年,元兵攻陷临安,包公第十代孙、嘉议大夫包荣率领全家,向宁波沿海逃亡,后在甬东落户,包荣成为江东一带包氏始祖。包荣有儿子包仲宽,孙子包世茂和包世忠。其中包世忠迁至镇海定居,据考证,他是当代“世界船王”包玉刚的先祖,所以包家道头也可以说是包玉刚先生的祖先泊船的地方。明嘉靖年间,包家人曾在包家道头建包孝肃公家庙,修包氏宗谱。
从包家道头往南,在现在的杨柳街与江东北路交界之处,形成一个有名的码头,叫杨柳道头,是当年宁波最热闹的地方之一,杨柳街的地名也由此而来。再越过灵桥东口,到江东南路与新河路交界处,还有一个新河道头,此码头使用得最长久,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东乡的航船都是在新河头开船的。
后塘街的故事,大多发生在杨柳道头一带。
唐代中后期,宁波的海外贸易已经相当发达,江厦街一带“帆樯如林”,灵桥建于此时,可谓是应运而生。经过历史的积淀,从如今的江厦桥到灵桥,隔着奉化江遥遥相对,逐渐形成了两条商业街,西岸叫半边街,东岸就叫后塘街。
据60岁以上的老年人记忆,后塘街与隔江相望的半边街一样,当年是宁波重要的商业区,一条街全是商铺,各行各业,五行八作全都有。各种商铺中米店特多,报得出商号的就有恒泰米店、乾泰米店、新生米厂、志大米厂等,另外还有丁兴记油豆腐、通记酱园店、乐乐糖果店、阮千祥麻油店、老同源百货店等,报不出店号的有碗店、药店、柴行、石灰行、蜡烛堂、钟表店,麻袋行,等等,应有尽有,一条后塘街,商号近百家,柴米油盐,老百姓日常的生活用品大多也都有了,其作用相当于当今的一个大超市吧。因紧靠奉化江,来往船只方便,后塘街自然也成了海鲜水产的集散地,李鄴嗣云“腥风一市人吹惯,夹路都将水族排”,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杨柳道头偏南,即现在中信国际大厦之处,原本有一个三圣堂,流传着一个“灵桥与三圣堂的故事”,很有民俗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略加分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至少有两层意义,一是描绘了官、商、民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一起关注民生问题,投资修桥,为百姓造福的情景,表达了世世代代老百姓盼望的官、商、民和谐相处的愿望;二是这个故事赞美了诚信的美德,你看,正是鞋匠的诚信感动了客商和官员,为官、商、民和谐相处奠定了基础。听了这个故事,人们不禁浮想联翩:后塘街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了,现在只剩下李鄴嗣的一首诗和一个“三圣堂的故事”,还能让我们追忆起昔日的繁华。但是,从这一鳞半爪之中,我们还是能寻捕到后塘街的神韵,那就是“和谐”和“诚信”。如果说,李鄴嗣笔下的后塘街,为后人描绘了“清明上河图”式的图景,那么“三圣堂的故事”则表明,“和谐”和“诚信”早已融入到了江东生意人的血液中,成为他们创业、成功和发展的根底与灵魂。其实何止如此,“和谐”和“诚信”不也是所有宁波海商、以至于直至今日的世世代代宁波人的憧憬和追求吗?
再回首
明末清初的宁波诗人李鄴嗣所作的《鄮东竹枝词》,可谓脍炙人口,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海船齐到大鸣锣,上水黄鱼网得多。先买肥牲供羊庙,弋阳子弟唱婆娑。”
这四句描写的是海上渔民捕鱼、祭海的情景,接着笔锋一转,写到了宁波的商业:
“千万渔鮏迭水涯,常行怕到后塘街。腥风一市人吹惯,夹路都将水族排。”
后四句诗人用了“迭”、“怕”、“吹”、“排”四个动词,将后塘街浓重商业气氛描绘得一览无余,其繁华景象可见一斑。
那么,这里说到的“后塘街”是在哪里的呢?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从来也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据地名志考证,当年熙熙攘攘的后塘街在当今的灵桥东堍北侧,即现在中信国际大厦到江厦桥一带。然而,如果按图索骥,想到后塘街寻幽访古却是不可能的了。如今你走到江东北路的南段,只见车水马龙、鳞次栉比,一切都是现代化的,已无法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只能从遗留下来诗句的一鳞半爪中去想象它原本的面貌了。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