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俞佐宸:有胆有识 实业救国
稿源:  | 2013-11-15 12:56:35

  俞佐宸前后涉足金融界、实业界和政治界;支持五四爱国运动,参与抗日救亡和抵制日货运动。他安稳度过金融风暴、力挽狂澜救“和丰”、后实业救国在江东。勤俭节约是他的标志、强国富民是他的理想、兴学办校是他的追求、爱国救国是他一生的事业。

  从学徒到银行家,后立足于工商界,除了他从小受到的良好教育,还归功于他有胆有识的作风。即使俞佐宸为人处事小心谨慎,在金融风暴发生的前一年,还是发生过使他险些破产的恳业银行挤兑事件。

  当时,由于国民政府的发币政策尚未实施,各个银行只要向中央银行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就可自行发行纸币,恳业银行的纸币在市面上也有发行流通。因为俞佐宸是垦业银行宁波分行的总经理,所以每月给和丰纱厂等企业发放的薪饷,都使用垦业银行的钞票。因他人心生嫉妒,故意造谣生事,用信用危机诋毁垦业银行。一时间,闹得甬城人心惶惶,纷纷向垦业银行宁波分行挤兑银元。俞佐宸当机立断,一边从银行里提了30万银元,委托邮局、铁路部门和全市各小店,供市民兑换垦业银行钞票;一边拍急电到上海总行求援。第二天,从上海运来银元200箱(每箱为5000元)全部堆放在垦业银行门口的马路上,才让浮动的人心立即稳定下来。这样一来,这次挤兑风潮,不仅没有压垮垦业银行,反而大大提高了垦业银行的信誉。此次事件的信誉积累,也帮助垦业宁波分行安然度过了次年爆发的金融风暴。

  俞佐宸有勇有谋,在金融界打下坚实基础后,又把目光投向了宁波的实业。宁波钱业界一贯有重商业、轻工业的倾向。俞佐宸却独具慧眼,主张要强国富民,必须发展民族实业,只有发展实业,才能挽回利益。当时战争频繁、社会极为混乱,投资实业实在是一个巨大的冒险行为,但是他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一方面,他负责经营的钱庄,将大部分钱贷款给工业发展;另一方面,在和丰纱厂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他把握时机,以低价购入,运用内部整顿措施让“和丰”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还远销南洋一带。

  1933年8月,和丰纱厂出现严重的亏损,其实当初和丰纱厂负债总额八十万,而工厂时值却有一百多万元,但大部分股东已无心经营,决心清理工厂。就在这濒临破产的关头,当时担任和丰纱厂监察人的俞佐宸坚持反对。他认为和丰纱厂是宁波重要的地方工业,关系千家万户的生计,并且和丰的资力尚雄厚,轻易地宣告破产实属不智之举,毅然接下奄奄一息的和丰纱厂。俞佐宸一面以厂基押款方式措资金,将该厂作价六十万元押给中国垦业银行宁波分行;一面又从垦业银行贷款两百万元,作为流动资金保证和丰纱厂的日常运作。

  针对经营腐败,俞佐宸大力整改创新“和丰”的内部管理,制定严格的章程,严禁员工利用工厂为个人牟取利益,并以身作则,带头减薪。经过一系列的努力,这家岌岌可危的工厂终于艰难地维持了下来。1936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物资供需紧张,棉纱、棉服紧缺,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次年和丰纱厂获利一百二十万元,还清银行抵押贷款,俞佐宸收回工厂主权。在当时畸形的市场经济下,和丰纱厂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兴旺期。

  俞佐宸讲诚信、重道义、抓机遇、敢创新,是一位足智多谋、具有远见卓识的宁波海商。这个历史舞台上的世纪老人虽已逝去,但他在宁波江东土地上留下的记忆却难以消散。

  再回首

  宁波钱庄业首创用“过账”方式从事商业活动,省去鉴别货币真假以及贸易时搬运的麻烦,在便利贸易往来的同时,加速了宁波地区海商的发展。过账制度的盛行让以富裕著名的近代宁波海商产生大量的过剩资本,有实力向上海和汉口等地进行长期放款,促使大量海商开始投资近代工业、制造业、食品业、保险业等。

  作为海商的代表人物俞佐宸(1892—1985),15岁入宁波咸恒钱庄当学徒,满师后任账房;25岁任元德钱庄经理,30岁任元益钱庄经理,39岁任中国垦业银行宁波分行经理;次年接任和丰纱厂经理,时因外商倾轧,纱厂巨额亏损,遂告贷银行,整顿内部,裁减冗员,改进管理,创“荷蜂”名牌,救和丰于水火。

  俞佐宸生于动荡年代,一生饱经风霜,却一心为国民;他见证了清政府的千疮百孔、国民政府的浮华褪尽,迎来共和国的锦绣山河;他诚信重义,有胆有识,集海商精神于一身。

【编辑:徐挺】

俞佐宸:有胆有识 实业救国

稿源: 2013-11-15 12:56:35

  俞佐宸前后涉足金融界、实业界和政治界;支持五四爱国运动,参与抗日救亡和抵制日货运动。他安稳度过金融风暴、力挽狂澜救“和丰”、后实业救国在江东。勤俭节约是他的标志、强国富民是他的理想、兴学办校是他的追求、爱国救国是他一生的事业。

  从学徒到银行家,后立足于工商界,除了他从小受到的良好教育,还归功于他有胆有识的作风。即使俞佐宸为人处事小心谨慎,在金融风暴发生的前一年,还是发生过使他险些破产的恳业银行挤兑事件。

  当时,由于国民政府的发币政策尚未实施,各个银行只要向中央银行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就可自行发行纸币,恳业银行的纸币在市面上也有发行流通。因为俞佐宸是垦业银行宁波分行的总经理,所以每月给和丰纱厂等企业发放的薪饷,都使用垦业银行的钞票。因他人心生嫉妒,故意造谣生事,用信用危机诋毁垦业银行。一时间,闹得甬城人心惶惶,纷纷向垦业银行宁波分行挤兑银元。俞佐宸当机立断,一边从银行里提了30万银元,委托邮局、铁路部门和全市各小店,供市民兑换垦业银行钞票;一边拍急电到上海总行求援。第二天,从上海运来银元200箱(每箱为5000元)全部堆放在垦业银行门口的马路上,才让浮动的人心立即稳定下来。这样一来,这次挤兑风潮,不仅没有压垮垦业银行,反而大大提高了垦业银行的信誉。此次事件的信誉积累,也帮助垦业宁波分行安然度过了次年爆发的金融风暴。

  俞佐宸有勇有谋,在金融界打下坚实基础后,又把目光投向了宁波的实业。宁波钱业界一贯有重商业、轻工业的倾向。俞佐宸却独具慧眼,主张要强国富民,必须发展民族实业,只有发展实业,才能挽回利益。当时战争频繁、社会极为混乱,投资实业实在是一个巨大的冒险行为,但是他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一方面,他负责经营的钱庄,将大部分钱贷款给工业发展;另一方面,在和丰纱厂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他把握时机,以低价购入,运用内部整顿措施让“和丰”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还远销南洋一带。

  1933年8月,和丰纱厂出现严重的亏损,其实当初和丰纱厂负债总额八十万,而工厂时值却有一百多万元,但大部分股东已无心经营,决心清理工厂。就在这濒临破产的关头,当时担任和丰纱厂监察人的俞佐宸坚持反对。他认为和丰纱厂是宁波重要的地方工业,关系千家万户的生计,并且和丰的资力尚雄厚,轻易地宣告破产实属不智之举,毅然接下奄奄一息的和丰纱厂。俞佐宸一面以厂基押款方式措资金,将该厂作价六十万元押给中国垦业银行宁波分行;一面又从垦业银行贷款两百万元,作为流动资金保证和丰纱厂的日常运作。

  针对经营腐败,俞佐宸大力整改创新“和丰”的内部管理,制定严格的章程,严禁员工利用工厂为个人牟取利益,并以身作则,带头减薪。经过一系列的努力,这家岌岌可危的工厂终于艰难地维持了下来。1936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物资供需紧张,棉纱、棉服紧缺,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次年和丰纱厂获利一百二十万元,还清银行抵押贷款,俞佐宸收回工厂主权。在当时畸形的市场经济下,和丰纱厂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兴旺期。

  俞佐宸讲诚信、重道义、抓机遇、敢创新,是一位足智多谋、具有远见卓识的宁波海商。这个历史舞台上的世纪老人虽已逝去,但他在宁波江东土地上留下的记忆却难以消散。

  再回首

  宁波钱庄业首创用“过账”方式从事商业活动,省去鉴别货币真假以及贸易时搬运的麻烦,在便利贸易往来的同时,加速了宁波地区海商的发展。过账制度的盛行让以富裕著名的近代宁波海商产生大量的过剩资本,有实力向上海和汉口等地进行长期放款,促使大量海商开始投资近代工业、制造业、食品业、保险业等。

  作为海商的代表人物俞佐宸(1892—1985),15岁入宁波咸恒钱庄当学徒,满师后任账房;25岁任元德钱庄经理,30岁任元益钱庄经理,39岁任中国垦业银行宁波分行经理;次年接任和丰纱厂经理,时因外商倾轧,纱厂巨额亏损,遂告贷银行,整顿内部,裁减冗员,改进管理,创“荷蜂”名牌,救和丰于水火。

  俞佐宸生于动荡年代,一生饱经风霜,却一心为国民;他见证了清政府的千疮百孔、国民政府的浮华褪尽,迎来共和国的锦绣山河;他诚信重义,有胆有识,集海商精神于一身。

编辑: 徐挺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