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些不是出生于江东、但在江东起步或成就事业的商界大亨,如蒉延芳、俞佐宸、王宽诚等不一样,陈廷骅倒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江东人。他祖籍虽是鄞州云龙镇前徐村,但父亲很早就把家搬到了宁波江东。1923年,陈廷骅就出生在江东华严巷3号。华严街东西向,与百丈路平行,是江东一条重要的街道,因旧时有华严庵而得名,但这个庵湮没得很早,具体位置不甚清楚。陈廷骅家境贫寒,老房子早就消失,似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华严巷附近有一座四个桥洞的古老石碶,少年陈廷骅曾就读于以此为名的四眼碶小学,并在此完成了小学学业。四眼碶小学可不是一所简单的学校,至今已有100年历史,是江东小学界的鼻祖,1949前就是宁波一所颇有名气的小学。百余年来,四眼碶小学培育人才成果斐然,毕业生中既有政界精英,如80—90年代的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沈祖伦,上世纪30年代曾就读于四眼碶小学;也有学界权威,如首任宁波大学校长朱兆祥,1932年2月从农村小学插班四眼碶小学春六年级;还有商界名流,如香港五金钟表行巨商闻儒根,与沈祖伦当年是四眼碶小学的同窗;而香港南丰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廷骅,也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位校友。
陈廷骅四眼碶小学打下学识的基础,30年代后期离开故乡到上海滩闯江湖,先在四马路萃盛绸庄做学徒,有了一些资本后,先后在上海、宁波开了三家绸布店,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资本的基础。1949年移居香港,从棉纺业做起,越做越大,业务横跨地产开发、投资、建筑及航运等几大领域,最后拥有“棉纱大王”、“地产大王”、“窝轮大王”等称号,于1990年首登香港十大亿万富豪之榜。此后,虽然香港经济历经盛衰兴替,而且经历亚洲金融风暴等灾难性的打击,但陈廷骅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陈廷骅事业成功之路我这里不准备详说,我想说的是:与在创业方面锐意进取相反,陈廷骅在个人生活方面却十分低调。虽跻身香港十大富豪之列,但他一贯自奉节俭,不事奢华,过着简朴充实的生活。平日的下饭的小菜,也就是家乡宁波菜:油爆虾、葱烧鲫鱼、冬笋雪里红、油豆腐、粉丝而已。他虽节俭但不吝啬,而是慷慨地将自己的财富回馈给社会,扶贫济困,以强助弱,把回馈社会当作另一半人生追求。1970年,陈廷骅在香港发起成立了一家慈善基金会,他通过基金会向香港、内地以及海外的慈善团体不断地捐赠财物。作为一名佛教徒,陈廷骅信奉行善不留名,所以,每次他都以“无名氏”的名义捐款,以至于我们很难统计出一个精确的数字。据大致估算,几十年里捐赠款物总额数达到了以数亿计算的程度。仅仅是希望工程,陈廷骅就慷慨捐赠1亿2千万,占当时希望工程总募款的十五分之一,但这一消息过了若干年以后,由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透露出来,才为世人所知。所以有人称赞他是:“生财有道,行善无痕”。
他的故乡宁波则是陈廷骅基金会的一个很大的受益者。早在1986年底以前,他就向宁波捐资文教、医疗、卫生与公益慈善事业,累计金额达到1123万元人民币。1987年以后,陈廷骅更是加大了捐赠的力度:作为四眼碶小学的知名校友,他不忘母校养育之恩,非常关心母校,1987年12月捐资人民币25万元,建造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976平方米。1990年6月,陈先生再次报恩母校,捐资人民币100万元,新建建筑面积为1338平方米的教学实验楼一幢和建筑面积为976平方米、内有游泳池的健身房一幢,与此同时,资助10万人民币购置了仪器设备,还购买图书赠送母校,多次来校参观指导。
除此以外,四眼碶中学、鄞县云龙镇幼儿园、云龙镇前徐村东海小学、云龙镇中学,以及宁波效实中学图书馆、宁波市第三医院住院大楼、宁波市游泳俱乐部、宁波市保黎医院、妇儿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都得到过陈廷骅基金会不同程度的捐助。
可是这位“大隐隐于市 上善善若水”的长者,晚年怎么会出现上述的悲剧的呢?为此我搜索了有关资料,情况大致是这样的:原来上苍不赐,1995年陈廷骅开始患上脑退化症(前称老年痴呆症),起初他脑子时好时坏,清楚的时候就将自己的公司移交给了大女儿陈慧慧管理,接着又立下了遗嘱,当时其他家人并无异议。但是,陈先生的病情日趋严重,后来竟宣称“当年立的遗嘱是什么内容记不得了”。2008年11月高等法院法官林文瀚宣布他为“精神上无行为能力人士”,并按《精神健康条例》,委任会计师作监管人,托管其资产。在家人对簿公堂时,如果将他的遗嘱属于“精神上无行为能力”时立下的,那就不能作数,这就很难避免“兄弟阋于墙”的事情发生了。
可以相信,如果上苍再赐予陈廷骅先生一些时间,或者让他的脑退化症发展得缓慢一些,那么老先生一定能将自己的后事处理得很好的。虽然陈廷骅先生人生的最后一点轨迹留下了很大的遗憾,但无伤他的人格,所以我还是不加掩饰地在此披露出来。不论怎样,他终究是宁波海商的杰出代表,是香港慈善界的模范,江东的父老乡亲是应该记住这位从华严巷走出去的商界大亨的。
最后想说一句的是,似乎没有听说江东有陈廷骅先生的纪念地,但我觉得“生财有道,行善无痕”的陈廷骅先生的在天之灵应该在华严街占一席地位的。
再回首
2012年以前,我曾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年过八十、在福布斯香港富豪榜排行第八的香港“棉纱大王”陈廷骅留下了遗嘱,据传是将自己财产的95%纳入自己名下的慈善基金会,只留下5%分配给家人。虽然遗嘱并没有完全公开,但我觉得此举符合陈先生一贯的精神和风貌,很为这位从江东华严巷走出去的实业巨子“上善若水”的举动所感动。
2012年6月18日,陈廷骅以89高龄与世长辞。谁知在他逝世前夕,竟传出了他的夫人与两个女儿为了继承他的资产对簿公堂的消息,甚为吃惊。新闻说得很模糊,他的亲属争的是那5%的财产,还是整个基金会的财产,也没有讲清楚,让读者一头雾水。虽然豪门之后“兄弟阋于墙”的故事时有听闻,但陈先生生前为人极为低调,很有“大隐隐于市”的风范,谁知逝世前后竟会有这样的新闻喧嚣一时,实在让人唏嘘不已,不由得想起他生平和一生事业来。
生财有道 行善无痕——“棉纱大王”陈廷骅的人生轨迹
稿源: 2013-11-15 12:56:35
与一些不是出生于江东、但在江东起步或成就事业的商界大亨,如蒉延芳、俞佐宸、王宽诚等不一样,陈廷骅倒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江东人。他祖籍虽是鄞州云龙镇前徐村,但父亲很早就把家搬到了宁波江东。1923年,陈廷骅就出生在江东华严巷3号。华严街东西向,与百丈路平行,是江东一条重要的街道,因旧时有华严庵而得名,但这个庵湮没得很早,具体位置不甚清楚。陈廷骅家境贫寒,老房子早就消失,似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华严巷附近有一座四个桥洞的古老石碶,少年陈廷骅曾就读于以此为名的四眼碶小学,并在此完成了小学学业。四眼碶小学可不是一所简单的学校,至今已有100年历史,是江东小学界的鼻祖,1949前就是宁波一所颇有名气的小学。百余年来,四眼碶小学培育人才成果斐然,毕业生中既有政界精英,如80—90年代的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沈祖伦,上世纪30年代曾就读于四眼碶小学;也有学界权威,如首任宁波大学校长朱兆祥,1932年2月从农村小学插班四眼碶小学春六年级;还有商界名流,如香港五金钟表行巨商闻儒根,与沈祖伦当年是四眼碶小学的同窗;而香港南丰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廷骅,也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位校友。
陈廷骅四眼碶小学打下学识的基础,30年代后期离开故乡到上海滩闯江湖,先在四马路萃盛绸庄做学徒,有了一些资本后,先后在上海、宁波开了三家绸布店,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资本的基础。1949年移居香港,从棉纺业做起,越做越大,业务横跨地产开发、投资、建筑及航运等几大领域,最后拥有“棉纱大王”、“地产大王”、“窝轮大王”等称号,于1990年首登香港十大亿万富豪之榜。此后,虽然香港经济历经盛衰兴替,而且经历亚洲金融风暴等灾难性的打击,但陈廷骅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陈廷骅事业成功之路我这里不准备详说,我想说的是:与在创业方面锐意进取相反,陈廷骅在个人生活方面却十分低调。虽跻身香港十大富豪之列,但他一贯自奉节俭,不事奢华,过着简朴充实的生活。平日的下饭的小菜,也就是家乡宁波菜:油爆虾、葱烧鲫鱼、冬笋雪里红、油豆腐、粉丝而已。他虽节俭但不吝啬,而是慷慨地将自己的财富回馈给社会,扶贫济困,以强助弱,把回馈社会当作另一半人生追求。1970年,陈廷骅在香港发起成立了一家慈善基金会,他通过基金会向香港、内地以及海外的慈善团体不断地捐赠财物。作为一名佛教徒,陈廷骅信奉行善不留名,所以,每次他都以“无名氏”的名义捐款,以至于我们很难统计出一个精确的数字。据大致估算,几十年里捐赠款物总额数达到了以数亿计算的程度。仅仅是希望工程,陈廷骅就慷慨捐赠1亿2千万,占当时希望工程总募款的十五分之一,但这一消息过了若干年以后,由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透露出来,才为世人所知。所以有人称赞他是:“生财有道,行善无痕”。
他的故乡宁波则是陈廷骅基金会的一个很大的受益者。早在1986年底以前,他就向宁波捐资文教、医疗、卫生与公益慈善事业,累计金额达到1123万元人民币。1987年以后,陈廷骅更是加大了捐赠的力度:作为四眼碶小学的知名校友,他不忘母校养育之恩,非常关心母校,1987年12月捐资人民币25万元,建造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976平方米。1990年6月,陈先生再次报恩母校,捐资人民币100万元,新建建筑面积为1338平方米的教学实验楼一幢和建筑面积为976平方米、内有游泳池的健身房一幢,与此同时,资助10万人民币购置了仪器设备,还购买图书赠送母校,多次来校参观指导。
除此以外,四眼碶中学、鄞县云龙镇幼儿园、云龙镇前徐村东海小学、云龙镇中学,以及宁波效实中学图书馆、宁波市第三医院住院大楼、宁波市游泳俱乐部、宁波市保黎医院、妇儿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都得到过陈廷骅基金会不同程度的捐助。
可是这位“大隐隐于市 上善善若水”的长者,晚年怎么会出现上述的悲剧的呢?为此我搜索了有关资料,情况大致是这样的:原来上苍不赐,1995年陈廷骅开始患上脑退化症(前称老年痴呆症),起初他脑子时好时坏,清楚的时候就将自己的公司移交给了大女儿陈慧慧管理,接着又立下了遗嘱,当时其他家人并无异议。但是,陈先生的病情日趋严重,后来竟宣称“当年立的遗嘱是什么内容记不得了”。2008年11月高等法院法官林文瀚宣布他为“精神上无行为能力人士”,并按《精神健康条例》,委任会计师作监管人,托管其资产。在家人对簿公堂时,如果将他的遗嘱属于“精神上无行为能力”时立下的,那就不能作数,这就很难避免“兄弟阋于墙”的事情发生了。
可以相信,如果上苍再赐予陈廷骅先生一些时间,或者让他的脑退化症发展得缓慢一些,那么老先生一定能将自己的后事处理得很好的。虽然陈廷骅先生人生的最后一点轨迹留下了很大的遗憾,但无伤他的人格,所以我还是不加掩饰地在此披露出来。不论怎样,他终究是宁波海商的杰出代表,是香港慈善界的模范,江东的父老乡亲是应该记住这位从华严巷走出去的商界大亨的。
最后想说一句的是,似乎没有听说江东有陈廷骅先生的纪念地,但我觉得“生财有道,行善无痕”的陈廷骅先生的在天之灵应该在华严街占一席地位的。
再回首
2012年以前,我曾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年过八十、在福布斯香港富豪榜排行第八的香港“棉纱大王”陈廷骅留下了遗嘱,据传是将自己财产的95%纳入自己名下的慈善基金会,只留下5%分配给家人。虽然遗嘱并没有完全公开,但我觉得此举符合陈先生一贯的精神和风貌,很为这位从江东华严巷走出去的实业巨子“上善若水”的举动所感动。
2012年6月18日,陈廷骅以89高龄与世长辞。谁知在他逝世前夕,竟传出了他的夫人与两个女儿为了继承他的资产对簿公堂的消息,甚为吃惊。新闻说得很模糊,他的亲属争的是那5%的财产,还是整个基金会的财产,也没有讲清楚,让读者一头雾水。虽然豪门之后“兄弟阋于墙”的故事时有听闻,但陈先生生前为人极为低调,很有“大隐隐于市”的风范,谁知逝世前后竟会有这样的新闻喧嚣一时,实在让人唏嘘不已,不由得想起他生平和一生事业来。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