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豪 绘
“改革试验田”带来金融新畅想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政策中,金融行业的制度创新被视为最有价值的部分。允许外资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允许中资银行在自贸区实行离岸金融活动、放开外汇和金融管制,这些都是具有革命性的,虽然只在上海一隅,但改变已经开始。
截至目前,上海自贸区内央行的金融细则尚未出台。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隆国强在本周三的新闻吹风会上回应说:“试验区要保持政策的权威性、稳定性,需要进行深入思考、系统的设计,不能仓促出台。”
南开大学国家经济研究院院长夏斌认为,上海自贸区应加快金融改革,否则自贸区的改革难以向纵深发展。但他也指出“金融改革牵动涉外改革的各个方面,除了决心和魄力,也需要决策者基于宏观经济的准确判断,把握好资本账户渐进开放的力度。”
专家认为,金融业作为经济最核心的领域,谨慎前行是必须的。同时,不可否认,由上海自贸区这个“练兵场”开始,中国金融业正步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期。
金融机构抢滩布局力拔头筹
上海自贸区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各大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放心保)、租赁公司等纷纷落子布局。
近期,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申请设立上海自贸区分行,外资银行也不甘落后,东亚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跃跃欲试。争分夺秒准备进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还包括保险公司,大本营位于上海的太平洋保险和大众保险成为首批获准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
“我们已组建专业化的团队,为自贸区建设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我们已向人民银行提交金融服务方案,从金融领域创新、监管模式创新和投资领域创新等方面打造未来的业务亮点。”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日前对记者表示,作为唯一总部在上海的大型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交行将积极寻找政策、业务和交行特色的契合点,充分利用境内外联动优势,积极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在自贸区内的快速发展。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宁波就在长三角城市中率先提出主动对接上海,启动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按照宁波市“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我市要在五年的时间内基本建成长三角南翼区域金融中心,为实现“金融强市”的战略目标打好基础。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我市金融业也多次参与上海互动发展,并取得积极成效。
“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对宁波金融业而言,无疑又是一次发展新机遇。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关注上海自贸区改革,期待能有机会与上海的金融同业机构展开合作,拓展上海的新业务。”宁波一家本土法人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宁波可享自贸区“溢出”效应
在日前举办的一次金融业座谈会上,与会的金融监管机构人士表示:“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经验可以借鉴,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有些做法可以直接拷贝过来。同时,宁波金融服务业在发展理念、金融人才引进等方面均有可能承接上海的‘溢出’效应,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与会人士还认为,上海自贸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的构建,在市场上形成了巨大的投资需求,对宁波民间的投资将起到带动作用。
浙江万里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田剑英教授认为,宁波作为一个外贸依存度极高的城市,不可避免地受到上海自贸区的深远影响。首先,宁波的部分企业有可能被吸引到自贸区,这对宁波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其次,广大中小企业有可能借力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政策使得民间资本实现金融化,带动宁波区域金融创新;第三,上海自贸区实现更高层次、更大开放力度,将会带动宁波自由贸易园区的建设。
“在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及供应链金融方面,宁波和上海亦有很多合作空间。宁波的民营经济发达,金融业背后有强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因而在融资租赁、保理、票据中心和供应链方面,双方有很多文章可做。”田剑英表示。
延伸阅读
上海自贸区激发
金融监管理念变革
国泰君安证券公司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日前对媒体表示,随着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中国金融自由化迈出了一大步,金融监管也因此面临变革挑战。
由于历史沿革的因素,我国的金融监管一直以来采取规则性监管模式,即通过体系化的法律法规规制市场中的相关金融活动。这种监管模式,对于控制市场风险较为有效,但它以限制市场的自由度为代价,不利于促进金融业务创新和金融机构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林采宜认为,在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之间如何寻求平衡,是监管创新必须面对的课题。如此看来,这次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应该是个极好的契机,能让金融监管从理念上来一次根本性的变革,以适应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求。从金融业务的特征来看,自由贸易区的制度改革面临两个挑战:一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带来的监管挑战,二是金融混业竞争带来的监管挑战。(杨绪忠 整理)
甬城金融业将享“溢出”效应
稿源: 宁波日报 2013-11-01 10:50:19
庄豪 绘
“改革试验田”带来金融新畅想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政策中,金融行业的制度创新被视为最有价值的部分。允许外资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允许中资银行在自贸区实行离岸金融活动、放开外汇和金融管制,这些都是具有革命性的,虽然只在上海一隅,但改变已经开始。
截至目前,上海自贸区内央行的金融细则尚未出台。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隆国强在本周三的新闻吹风会上回应说:“试验区要保持政策的权威性、稳定性,需要进行深入思考、系统的设计,不能仓促出台。”
南开大学国家经济研究院院长夏斌认为,上海自贸区应加快金融改革,否则自贸区的改革难以向纵深发展。但他也指出“金融改革牵动涉外改革的各个方面,除了决心和魄力,也需要决策者基于宏观经济的准确判断,把握好资本账户渐进开放的力度。”
专家认为,金融业作为经济最核心的领域,谨慎前行是必须的。同时,不可否认,由上海自贸区这个“练兵场”开始,中国金融业正步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期。
金融机构抢滩布局力拔头筹
上海自贸区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各大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放心保)、租赁公司等纷纷落子布局。
近期,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申请设立上海自贸区分行,外资银行也不甘落后,东亚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跃跃欲试。争分夺秒准备进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还包括保险公司,大本营位于上海的太平洋保险和大众保险成为首批获准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
“我们已组建专业化的团队,为自贸区建设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我们已向人民银行提交金融服务方案,从金融领域创新、监管模式创新和投资领域创新等方面打造未来的业务亮点。”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日前对记者表示,作为唯一总部在上海的大型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交行将积极寻找政策、业务和交行特色的契合点,充分利用境内外联动优势,积极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在自贸区内的快速发展。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宁波就在长三角城市中率先提出主动对接上海,启动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按照宁波市“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我市要在五年的时间内基本建成长三角南翼区域金融中心,为实现“金融强市”的战略目标打好基础。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我市金融业也多次参与上海互动发展,并取得积极成效。
“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对宁波金融业而言,无疑又是一次发展新机遇。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关注上海自贸区改革,期待能有机会与上海的金融同业机构展开合作,拓展上海的新业务。”宁波一家本土法人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宁波可享自贸区“溢出”效应
在日前举办的一次金融业座谈会上,与会的金融监管机构人士表示:“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经验可以借鉴,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有些做法可以直接拷贝过来。同时,宁波金融服务业在发展理念、金融人才引进等方面均有可能承接上海的‘溢出’效应,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与会人士还认为,上海自贸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的构建,在市场上形成了巨大的投资需求,对宁波民间的投资将起到带动作用。
浙江万里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田剑英教授认为,宁波作为一个外贸依存度极高的城市,不可避免地受到上海自贸区的深远影响。首先,宁波的部分企业有可能被吸引到自贸区,这对宁波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其次,广大中小企业有可能借力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政策使得民间资本实现金融化,带动宁波区域金融创新;第三,上海自贸区实现更高层次、更大开放力度,将会带动宁波自由贸易园区的建设。
“在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及供应链金融方面,宁波和上海亦有很多合作空间。宁波的民营经济发达,金融业背后有强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因而在融资租赁、保理、票据中心和供应链方面,双方有很多文章可做。”田剑英表示。
延伸阅读
上海自贸区激发
金融监管理念变革
国泰君安证券公司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日前对媒体表示,随着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中国金融自由化迈出了一大步,金融监管也因此面临变革挑战。
由于历史沿革的因素,我国的金融监管一直以来采取规则性监管模式,即通过体系化的法律法规规制市场中的相关金融活动。这种监管模式,对于控制市场风险较为有效,但它以限制市场的自由度为代价,不利于促进金融业务创新和金融机构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林采宜认为,在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之间如何寻求平衡,是监管创新必须面对的课题。如此看来,这次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应该是个极好的契机,能让金融监管从理念上来一次根本性的变革,以适应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求。从金融业务的特征来看,自由贸易区的制度改革面临两个挑战:一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带来的监管挑战,二是金融混业竞争带来的监管挑战。(杨绪忠 整理)
编辑: 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