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一言一行代表国家形象,体现中国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修养。如今,中国游客在境外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使得中国形象大打折扣,它的背后究竟存在哪些原因,值得我们思考。
习惯成自然,文明意识薄弱
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张业遂认为,中国游客海外不文明行为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公民整体文明素质与世界发达国家公民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部分出境游客文化素质偏低,对不文明行为缺乏内在道德约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有过出境旅游经历的游客表示,在境外,他们有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文明,因为在国内他们就是这样做的。
在英国留学的崔时说:“很多中国游客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或者对服务员不够尊重,他们其实并不是故意的,只是在国内养成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已经成自然,到国外旅游几天,不可能一下子改正过来,并且他们根本还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
在公园里脱了鞋子躺在长凳上睡觉、在地铁公交上吃东西、在餐厅谈笑风生、便后不冲洗等,在国内已经养成了这些不良习惯,大家也都见怪不怪,没有过多指责,但是出门在外,这些很不文明的行为遭人反感。
境外中国游客的诸多不文明行为给出了警示:我国公民公共文明意识有待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文化有差异,入乡需随俗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说,出境游客不文明现象除了与“个别游客素质低,文明意识差”有关以外,还与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不同等因素有一定关系。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当不同的价值观、生活观相互碰撞,难免会有一些摩擦产生。
去欧洲旅游的王子慧说:“在西方国家,他们有给‘小费’的习惯,刚去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后来才慢慢知道,在出酒店的时候都会在桌子上放上‘小费’,留给收拾屋子的服务员。曾经就有不少人,因为没给‘小费’被当地人认为很小气,甚至发生争吵。这样的文化碰撞在出境旅游中是很容易出现的。”
如果说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很大程度上与个人素质有关,那么,西方人给“小费”、中国人爱吃桌餐爱敬酒等差异则是由不同的国情和文化、社会生活环境造成的。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外出旅游,以及通过各种渠道加深对国外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了解,一些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也将随之得到化解。”
对于中国游客来说,出境旅游最好的办法就是“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等,这样不仅会受到当地人的尊重与欢迎,也把中国人的文明礼仪和友好态度传递给全世界。
加强教育引导,把文明带出国
张业遂指出,部分旅游经营者在服务质量、行前教育方面存在较大欠缺,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疏于引导和管束,也是导致众多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
经常出境旅游的李艳说:“很多不文明行为背后是因为并不了解情况,导游也没有表达清楚。比如到了安检的时候才告知某些东西不能带上飞机,游客心里肯定很窝火,争吵就来了。还有很多老年人是第一次走出国门,他们并不了解国外的真实情况,这个时候往往更需要导游的耐心讲述,但不是所有导游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她认为,旅行社的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对于国外的文化背景和习惯差异都应该讲解给游客,特别要对旅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反复讲解。
出境旅游不文明行为也暴露出我国公民公共文明素质教育方面的欠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加强学校思想品德和文明礼仪教育,使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健全人格,是提升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的基础。
旅游是和平的使者、友谊的桥梁,每一位旅游者都是中华文明的传播者。五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带出国的不应该只是消费力,也应把文明带出国,展示出国人健康文明的素质以及良好的国际形象。(记者龚 亮通讯员张 晨)
出境旅游,为什么频现“不文明”?
稿源: 光明日报 2013-08-07 10:12:52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一言一行代表国家形象,体现中国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修养。如今,中国游客在境外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使得中国形象大打折扣,它的背后究竟存在哪些原因,值得我们思考。
习惯成自然,文明意识薄弱
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张业遂认为,中国游客海外不文明行为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公民整体文明素质与世界发达国家公民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部分出境游客文化素质偏低,对不文明行为缺乏内在道德约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有过出境旅游经历的游客表示,在境外,他们有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文明,因为在国内他们就是这样做的。
在英国留学的崔时说:“很多中国游客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或者对服务员不够尊重,他们其实并不是故意的,只是在国内养成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已经成自然,到国外旅游几天,不可能一下子改正过来,并且他们根本还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
在公园里脱了鞋子躺在长凳上睡觉、在地铁公交上吃东西、在餐厅谈笑风生、便后不冲洗等,在国内已经养成了这些不良习惯,大家也都见怪不怪,没有过多指责,但是出门在外,这些很不文明的行为遭人反感。
境外中国游客的诸多不文明行为给出了警示:我国公民公共文明意识有待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文化有差异,入乡需随俗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说,出境游客不文明现象除了与“个别游客素质低,文明意识差”有关以外,还与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不同等因素有一定关系。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当不同的价值观、生活观相互碰撞,难免会有一些摩擦产生。
去欧洲旅游的王子慧说:“在西方国家,他们有给‘小费’的习惯,刚去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后来才慢慢知道,在出酒店的时候都会在桌子上放上‘小费’,留给收拾屋子的服务员。曾经就有不少人,因为没给‘小费’被当地人认为很小气,甚至发生争吵。这样的文化碰撞在出境旅游中是很容易出现的。”
如果说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很大程度上与个人素质有关,那么,西方人给“小费”、中国人爱吃桌餐爱敬酒等差异则是由不同的国情和文化、社会生活环境造成的。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外出旅游,以及通过各种渠道加深对国外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了解,一些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也将随之得到化解。”
对于中国游客来说,出境旅游最好的办法就是“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等,这样不仅会受到当地人的尊重与欢迎,也把中国人的文明礼仪和友好态度传递给全世界。
加强教育引导,把文明带出国
张业遂指出,部分旅游经营者在服务质量、行前教育方面存在较大欠缺,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疏于引导和管束,也是导致众多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
经常出境旅游的李艳说:“很多不文明行为背后是因为并不了解情况,导游也没有表达清楚。比如到了安检的时候才告知某些东西不能带上飞机,游客心里肯定很窝火,争吵就来了。还有很多老年人是第一次走出国门,他们并不了解国外的真实情况,这个时候往往更需要导游的耐心讲述,但不是所有导游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她认为,旅行社的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对于国外的文化背景和习惯差异都应该讲解给游客,特别要对旅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反复讲解。
出境旅游不文明行为也暴露出我国公民公共文明素质教育方面的欠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加强学校思想品德和文明礼仪教育,使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健全人格,是提升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的基础。
旅游是和平的使者、友谊的桥梁,每一位旅游者都是中华文明的传播者。五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带出国的不应该只是消费力,也应把文明带出国,展示出国人健康文明的素质以及良好的国际形象。(记者龚 亮通讯员张 晨)
编辑: 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