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戎福海:52位老人有个共同的“儿子”
稿源: 中国宁波网  | 2013-07-29 13:41:21

  “全能”院长,尽心履职为老人

  “书记”、“队长”变身为“院长”后,他知道,自己的人生从此将和老人们相伴。

  说起任命他当这个敬老院戎福海以前当过村党支部书记,也做过镇城管队队长,然而,当2004年3月,他从院长的事情,原三北镇民政干部魏龙泉同志记忆犹新:“当时组织上考虑让老戎当院长,可真有点受命于危难的感觉啊!”老魏说,老戎接管前的三北敬老院,由于管理不善、经费不足、服务不良,群众反响较强烈。而老戎呢,不管是任村党支部书记还是任城管队长,始终用自己的一颗爱心为群众服务,而且他又是出了名的孝子,当时的镇领导班子,一致觉得戎福海同志无论从个人品德上,还是管理水平上,都是担当这个重任的最佳人选。

  而老戎自己去笑着说,“当时走进这个敬老院,心都凉了半截,地上杂草丛生、围墙歪歪斜斜,这都不算什么,最难熬的是那些休养老人眼里那种敌对的眼神,可真是有点打退堂鼓哦,幸好坚持下来了”。从年过50接以重任,到如今年近60,老戎这一坚持,就是整整九年。

  从担任院长的头一天起,家有妻小、上有父母的他,就很难再有共享天伦之乐的日子。戎福海的妻子女儿都在上海,因为一心扑在了老人们身上,戎福海常常顾不上自己的家。该镇民政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动情地说:“九年了,老戎只在上海住过两个晚上,一次是女儿结婚,一次是妻子生病住院。”

  “阿海上管天,下管地,只要对老人有利,什么活他都干。”一位老人说,管“天”是因为每次老天下雨,屋里一漏,阿海便会不顾一切爬上屋顶去补漏;管“地”是因为老人们的抽水马桶脏了坏了,他都自己动手用清洁球擦干净,用工具把通到地下的抽水管道修好。

  为了更好地为敬老院的老人服务,自从当上院长,戎福海还学起了木工、电工、泥工、管道工等各个行当,担当起了院内的“勤杂修理工”:马桶不灵了,他动手修马桶;门窗坏了、油漆剥落了,也是自己上;窨井盖破了,他自己扎钢筋、拌水泥、浇盖子……这些细碎的活儿,他都自己动手去做,从不花钱找人做。

  戎福海的老婆舅是个油漆工,当老戎向他请教油漆技术时,他颇有微词。他说:“姐夫,敬老院是集体的,你一把年纪了,何必非要自己动手做,让我来做好了,我也可以赚一点辛苦钱,反正又化不了敬老院什么大钱。”但老戎笑笑说:“即使有钱赚,你也到别处去赚,况且现在我自己也会做了呢,少花一分是一分,为敬老院多攒一分钱是一分钱么……”他就是这样,当了九年的敬老院院长,心甘情愿地做了九年的敬老院“全能维修工”,更别提什么提水拖地打扫卫生之事了。

  用心管理,敬老院旧貌换新颜

  老戎接手后的三北敬老院,除了环境破败外,老人与工作人员之间关系也不太和谐,矛盾时有发生。他冥思苦想管理之策,决意从自身做起,真诚感动工作人员和休养老人,来共同改变敬老院的面貌。

  “戎院长来了后,烧了两把火”,服务员邱阿姨说,他先是把我们这几个服务员,好好地培训了下,做我们的思想工作,教导我们要敬老爱老,还和我们立了规章制度,奖惩相加,跟我们约法三章:一是开展微笑服务,视老人为长辈,与老人和睦相处;二是学习业务知识,扎实提高服务本领,热心指导老人进行自我保健;三是发扬吃苦精神,要受得了委屈。这约法三章,犹如一顶“紧箍咒”,咒紧了每一位服务人员的心弦,使他们再也不敢马虎、松怠了。

  “这第二把火,当时可真把一些老人可烧着了”,邱阿姨说,以前院内的休养老人,无论体质强弱,都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经常挑挑拣拣,从不主动干活;戎院长来了后,要求他们适当劳动,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的,则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弄得他们没办法。他把老人们分为两类,让手脚不灵便、有残疾、年事已高、患有疾病的住在一楼,方便他们的生活起居,房间里的杂事一律由服务人员负责;而把那些年纪轻一点、手脚灵便、有活动能力的住在二楼,要求他们在生活上尽可能自理。一开始,二楼的老人们有意见,不太愿意干,但后来看看戎院长自己勤勤恳恳、什么都干,也都心服口服了,心甘情愿地做起了份内之事不说,还在院内种了一些蔬菜水果,养成了很好的劳动习惯。

  服务人员素质提高了,休养老人爱劳动、少发脾气了,院内关系就一下融洽、和谐了。只是这内部管理上去了,外部设施该如何改善、美化呢,老戎觉得当务之急,就是尽快筹措资金、开源节流,以此来改变院容院貌。为此,他积极出去“化缘”,以他个人的工作口碑,取得了一些个私企业主的支持。他们纷纷慷慨解囊,捐钱捐物,用以维修院内基础设施和改善休养老人日常生活。同时,他依靠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一批自费寄养者,以院养院,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资金。

  恪尽孝道,守护晚霞别样红

  “阿海是我们共同的儿子”,院内的休养老人一致这样自豪地认为。是的,在这七年里,戎福海凭借着一颗爱心、耐心、责任心,一心为“家”,为院内孤寡老人极尽孝道,不是儿子却胜似儿子:他为老人送茶倒水,他给老人擦身子、换衣服,他给老人聊天解闷、好言相慰,使多少五保老人尽享天伦。

  院内有个智残老人,常常大小便失禁,房间内的臭气熏得大家都想呕吐,老戎却从没嫌弃过他,一把屎一把尿地悉心照料着这位老人:夏天为他冲洗身子,冬天天气冷,怕冻着他,一次次把他捂在被子里为他擦身子换衣服,至今已整整照料了他七年,七年如一日啊。还有一个老人叫陈纪康,因患老年痴呆症行动失常,稍不留神,他就会溜出院门不知所踪;为此,老戎没少为他费心,他每次总是从村这头寻到村那头,一次次把找不到路的老人如谜路的孩子般牵回“家”,而且,常常一找就是半夜。

  特别是在五保老人病危离世前,由于身边无儿无女,他们常常情绪反常,口眼难闭。老戎就像看穿了他们的心事一样,郑重在他们床前保证说:你有什么不放心的尽管说,你虽身边无人,我们就是你的亲人,一切后事我们都会安排妥当的,你安心的去吧。经他一说,老人就慢慢合上双眼,安详离去。老戎就给他擦身、换衣服、整理遗容、送火化、进公墓,整个过程尤如对待自己亲人般,尽心而竭力,使得在世的五保老人都觉得身无后虑,心中如吃了定心丸一般的踏实,对老戎这个院长的工作也都非常支持、非常配合,很少埋怨了。

  戎福海有辆三轮车,被老人们视为“救命车”。这辆车,敬老院的每一个老人几乎都坐过: 只要敬老院的老人有病痛,阿海和他的三轮车总会出现在眼前,载着他们在第一时间赶往医院。坐进他的车,老人们心里顿时就踏实起来。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戎福海的带领下,龙山镇三北敬老院由2004年25名休养老人,发展到如今在院休养老人52名。如今敬老院,虽然基础设施仍旧比较落后,但院容院貌整洁异常,就连室外的水泥地面也呈光闪亮、少有灰尘;院内的休养老人神采洋溢,个个怡然自得;服务人员面带笑容,这边喂饭送药好有耐心,那厢洗衣做饭蹭蹭有力,人人干劲十足。 2006年,该院被评为宁波市敬老院先进集体;2009年,老戎作为先进典型事例,在宁波市敬老院院长培训会上作了专门的经验交流;同年,他本着自己的爱心和孝心,被评为“感动慈溪”十大孝子,2011年9月被评为“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激励人们尽善、尽孝、尽道。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杜寅】

戎福海:52位老人有个共同的“儿子”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3-07-29 13:41:21

  “全能”院长,尽心履职为老人

  “书记”、“队长”变身为“院长”后,他知道,自己的人生从此将和老人们相伴。

  说起任命他当这个敬老院戎福海以前当过村党支部书记,也做过镇城管队队长,然而,当2004年3月,他从院长的事情,原三北镇民政干部魏龙泉同志记忆犹新:“当时组织上考虑让老戎当院长,可真有点受命于危难的感觉啊!”老魏说,老戎接管前的三北敬老院,由于管理不善、经费不足、服务不良,群众反响较强烈。而老戎呢,不管是任村党支部书记还是任城管队长,始终用自己的一颗爱心为群众服务,而且他又是出了名的孝子,当时的镇领导班子,一致觉得戎福海同志无论从个人品德上,还是管理水平上,都是担当这个重任的最佳人选。

  而老戎自己去笑着说,“当时走进这个敬老院,心都凉了半截,地上杂草丛生、围墙歪歪斜斜,这都不算什么,最难熬的是那些休养老人眼里那种敌对的眼神,可真是有点打退堂鼓哦,幸好坚持下来了”。从年过50接以重任,到如今年近60,老戎这一坚持,就是整整九年。

  从担任院长的头一天起,家有妻小、上有父母的他,就很难再有共享天伦之乐的日子。戎福海的妻子女儿都在上海,因为一心扑在了老人们身上,戎福海常常顾不上自己的家。该镇民政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动情地说:“九年了,老戎只在上海住过两个晚上,一次是女儿结婚,一次是妻子生病住院。”

  “阿海上管天,下管地,只要对老人有利,什么活他都干。”一位老人说,管“天”是因为每次老天下雨,屋里一漏,阿海便会不顾一切爬上屋顶去补漏;管“地”是因为老人们的抽水马桶脏了坏了,他都自己动手用清洁球擦干净,用工具把通到地下的抽水管道修好。

  为了更好地为敬老院的老人服务,自从当上院长,戎福海还学起了木工、电工、泥工、管道工等各个行当,担当起了院内的“勤杂修理工”:马桶不灵了,他动手修马桶;门窗坏了、油漆剥落了,也是自己上;窨井盖破了,他自己扎钢筋、拌水泥、浇盖子……这些细碎的活儿,他都自己动手去做,从不花钱找人做。

  戎福海的老婆舅是个油漆工,当老戎向他请教油漆技术时,他颇有微词。他说:“姐夫,敬老院是集体的,你一把年纪了,何必非要自己动手做,让我来做好了,我也可以赚一点辛苦钱,反正又化不了敬老院什么大钱。”但老戎笑笑说:“即使有钱赚,你也到别处去赚,况且现在我自己也会做了呢,少花一分是一分,为敬老院多攒一分钱是一分钱么……”他就是这样,当了九年的敬老院院长,心甘情愿地做了九年的敬老院“全能维修工”,更别提什么提水拖地打扫卫生之事了。

  用心管理,敬老院旧貌换新颜

  老戎接手后的三北敬老院,除了环境破败外,老人与工作人员之间关系也不太和谐,矛盾时有发生。他冥思苦想管理之策,决意从自身做起,真诚感动工作人员和休养老人,来共同改变敬老院的面貌。

  “戎院长来了后,烧了两把火”,服务员邱阿姨说,他先是把我们这几个服务员,好好地培训了下,做我们的思想工作,教导我们要敬老爱老,还和我们立了规章制度,奖惩相加,跟我们约法三章:一是开展微笑服务,视老人为长辈,与老人和睦相处;二是学习业务知识,扎实提高服务本领,热心指导老人进行自我保健;三是发扬吃苦精神,要受得了委屈。这约法三章,犹如一顶“紧箍咒”,咒紧了每一位服务人员的心弦,使他们再也不敢马虎、松怠了。

  “这第二把火,当时可真把一些老人可烧着了”,邱阿姨说,以前院内的休养老人,无论体质强弱,都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经常挑挑拣拣,从不主动干活;戎院长来了后,要求他们适当劳动,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的,则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弄得他们没办法。他把老人们分为两类,让手脚不灵便、有残疾、年事已高、患有疾病的住在一楼,方便他们的生活起居,房间里的杂事一律由服务人员负责;而把那些年纪轻一点、手脚灵便、有活动能力的住在二楼,要求他们在生活上尽可能自理。一开始,二楼的老人们有意见,不太愿意干,但后来看看戎院长自己勤勤恳恳、什么都干,也都心服口服了,心甘情愿地做起了份内之事不说,还在院内种了一些蔬菜水果,养成了很好的劳动习惯。

  服务人员素质提高了,休养老人爱劳动、少发脾气了,院内关系就一下融洽、和谐了。只是这内部管理上去了,外部设施该如何改善、美化呢,老戎觉得当务之急,就是尽快筹措资金、开源节流,以此来改变院容院貌。为此,他积极出去“化缘”,以他个人的工作口碑,取得了一些个私企业主的支持。他们纷纷慷慨解囊,捐钱捐物,用以维修院内基础设施和改善休养老人日常生活。同时,他依靠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一批自费寄养者,以院养院,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资金。

  恪尽孝道,守护晚霞别样红

  “阿海是我们共同的儿子”,院内的休养老人一致这样自豪地认为。是的,在这七年里,戎福海凭借着一颗爱心、耐心、责任心,一心为“家”,为院内孤寡老人极尽孝道,不是儿子却胜似儿子:他为老人送茶倒水,他给老人擦身子、换衣服,他给老人聊天解闷、好言相慰,使多少五保老人尽享天伦。

  院内有个智残老人,常常大小便失禁,房间内的臭气熏得大家都想呕吐,老戎却从没嫌弃过他,一把屎一把尿地悉心照料着这位老人:夏天为他冲洗身子,冬天天气冷,怕冻着他,一次次把他捂在被子里为他擦身子换衣服,至今已整整照料了他七年,七年如一日啊。还有一个老人叫陈纪康,因患老年痴呆症行动失常,稍不留神,他就会溜出院门不知所踪;为此,老戎没少为他费心,他每次总是从村这头寻到村那头,一次次把找不到路的老人如谜路的孩子般牵回“家”,而且,常常一找就是半夜。

  特别是在五保老人病危离世前,由于身边无儿无女,他们常常情绪反常,口眼难闭。老戎就像看穿了他们的心事一样,郑重在他们床前保证说:你有什么不放心的尽管说,你虽身边无人,我们就是你的亲人,一切后事我们都会安排妥当的,你安心的去吧。经他一说,老人就慢慢合上双眼,安详离去。老戎就给他擦身、换衣服、整理遗容、送火化、进公墓,整个过程尤如对待自己亲人般,尽心而竭力,使得在世的五保老人都觉得身无后虑,心中如吃了定心丸一般的踏实,对老戎这个院长的工作也都非常支持、非常配合,很少埋怨了。

  戎福海有辆三轮车,被老人们视为“救命车”。这辆车,敬老院的每一个老人几乎都坐过: 只要敬老院的老人有病痛,阿海和他的三轮车总会出现在眼前,载着他们在第一时间赶往医院。坐进他的车,老人们心里顿时就踏实起来。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戎福海的带领下,龙山镇三北敬老院由2004年25名休养老人,发展到如今在院休养老人52名。如今敬老院,虽然基础设施仍旧比较落后,但院容院貌整洁异常,就连室外的水泥地面也呈光闪亮、少有灰尘;院内的休养老人神采洋溢,个个怡然自得;服务人员面带笑容,这边喂饭送药好有耐心,那厢洗衣做饭蹭蹭有力,人人干劲十足。 2006年,该院被评为宁波市敬老院先进集体;2009年,老戎作为先进典型事例,在宁波市敬老院院长培训会上作了专门的经验交流;同年,他本着自己的爱心和孝心,被评为“感动慈溪”十大孝子,2011年9月被评为“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激励人们尽善、尽孝、尽道。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